记者 | 钱伯彦 发自德国
编辑 |
哽咽着下台的梅姨、临近的无协议脱欧、被新首相鲍里斯强制“休假”的下议院……一年以来,不列颠群岛并不太平。
作为英国第一大企业的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在过去数月间,也被负面消息屡次缠身。
撤资阿拉斯加、平衡资产负债表8月27日夜间,bp宣布以5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在阿拉斯加地区的所有油气业务及资产。接手者是当地最大私营油企希尔科普能源公司(hilcorp energy co.),希尔科普也是地区仅次于康菲石油公司的第二大生产商。
被抛售的业务中,包括bp此前曾大力投资的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区域开采区块的所有权益,以及跨阿拉斯加管道(trans alaska pipeline)的所有股份。
bp在官方声明中称,这笔交易将于2020年完成。希尔科普将在近期先支付40亿美元,剩余16亿美元将在未来根据该地区油气资源的盈利能力另行支付。
bp目前在当地雇佣逾1600名员工,他们的去留问题则仍未确定。
bp在阿拉斯加地区经营油气业务的历史已有整整60年。其中,普拉德霍湾区域的勘探工作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已展开。
自从1977年bp从该海域开采出第一桶石油以来,该区域累计石油产量已超过130亿桶。即便在产量下滑的今天,普拉德霍湾的日均石油净产量仍将近7.4万桶。
bp在当地建设并持有49%股份的跨阿拉斯加管道,则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条管道长达800英里,并连接阿拉斯加南北海岸线。
bp出售阿拉斯加业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方面,该地区的石油可开采储量及开采难度在不断恶化。根据rbc资本的研究调查,普拉德霍湾海域剩余可开采储量已不足10亿桶,且年开采量将每年下降5%-7%。
此前,阿纳科达石油公司、加拿大先锋石油公司和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都已先后抛售了阿拉斯加地区的油气业务。据彭博社报道,继bp之后,埃克森美孚很有可能也即将撤离阿拉斯加。
另一方面,bp内在的财务压力,在逼迫公司不得不抛售部分业务以回笼资金。
在今年2月5日bp公布2018年财报时,其已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出售高达100亿美元的资产,以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这次56亿美元资产出售举措,正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bp二季度财报,该公司还将出售在俄克拉荷马州的部分油气区块权益。
“我们正在稳步地重塑着bp。在美国及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有许多更符合公司长期战略的机会”,bp首席执行官戴德立(bob dudley)强调,撤出阿拉斯加只是公司战略调整的正常举措。
但bp越来越大的债务压力,已从财务数据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截至6月30日,bp的净负债高达4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今年二季度,bp的经营性营收则同比下滑了9%,至727亿美元。
节节攀升的净负债,主要归因于bp在去年7月底耗资105亿美元收购了必和必拓手中的一系列页岩油资产。这也是bp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单笔交易。
此外,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的赔款仍在持续拖累bp的现金流。今年二季度,bp为此支付了14亿美元。
据美国投资银行jefferies group的分析报告,bp此次的出售计划,将降低2%的公司负债。受此消息振奋,bp股价于三日之内上涨了逾2%,扭转了持续一个月的阴跌。
棘手的环保相比于通过抛售资产得以缓解的财务问题,当前更令bp感到头疼的,或是大本营直面的环保抗议。
距离伦敦著名景点特拉法尔加广场不到500米的圣詹姆斯广场,是bp的全球总部。数月以来,这里已经变成了各大环保组织的抗议集中地。
抗议的最高潮发生在5月20日。据cnbc等多个媒体报道,当天,以绿色和平组织为首的环保主义者,在“关停bp”(shutdown bp)这个激进口号的激励下,在圣詹姆斯广场周围设置路障封锁了bp公司总部,并冲入总部大楼房顶打出“气候紧迫”(climate emergency)的大幅标语。之后,直到8月的第二个周末,类似事情仍然持续不断地发生。
环保人士的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要求bp立即停止一切新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勘探活动,将所有投资专注于可再生能源。
尽管激进的环保人士往往带着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bp的ceo戴德立在接受天空电视和cnbc等媒体采访时也呼吁,切勿妖魔化能源公司,但bp被环保界盯上并不完全无辜。
作为总部同样位于欧洲的能源巨头,壳牌和道达尔都已先后向环保运动“投降”。
壳牌此前已经表态,支持《巴黎气候协定》,并明确通过发展绿色能源,力争在2035年实现世界第一能源企业的目标;道达尔也同样宣布,在2040年之前,立志使新能源业务的年盈利提升至总盈利的20%。
相比之下,bp给出的目标是:以2015年为基准,到2025年,公司在业务增长的同时保证碳排放不继续增长。
在环保主义者看来,每年都要出版《bp世界能源展望》的bp,是个“只说不练”的企业。毕竟在今年的能源展望中,bp指出,石油作为世界最重要能源品种的地位,将在2040年被可再生能源代替。
面对环保界的指责,ceo戴德立表示无法理解, bp执行副总裁兼集团可再生能源负责人戴尚亚(dev sanyal)则直接进行了反对。
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和发布今年的能源展望时,戴尚亚都说道:“我们可以做很多,但前提必须是在商业上值得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家企业,要为股东们的回报负责。”
戴尚亚认为,bp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即庞大又多元化。仅在2018年,bp就有多项投资:以2亿美元的价格购入英国光伏企业lightsource 43%的股份;收购了英国的充电桩企业chargemaster;投资2000万美元入主以色列电动车初创企业storedot;与巴西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商copersucar成立合资公司。
今年7月底,bp又与美国全球最大谷物加工商邦吉(bunge)在巴西成立生物燃料合资工厂。
但bp的新能源战略并不叫好。
英国能源咨询智库aurora energy research曾评价道:“这里一点太阳能,那里一点电动车,bp缺乏真正具体的新能源战略规划。”
bp已经宣布,每年将在新能源领域投入5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和每年超过150亿美元的油气投资相比,似乎有些小巫见大巫。与之对比的是,壳牌在去年宣布,未来三年每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达10亿-20亿美元。
“在环保问题上,的确没有能源巨头愿意冲到前线,但像bp那样缩在后方也不多见。”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批评,或是bp屡次成为环保人士眼中钉的真正原因。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20年前,当时还在布朗尼(john browne)治下的bp,曾将公司缩写的定义从british petroleum改成了beyond petroleum。如今,那个曾经的环保先行者还能找回当年的勇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