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食药科普|蒙牛“黄曲霉菌”谣言炮制者获刑 这种开水烫不死的毒素生活中如何防治?

2024-5-18 21:10:1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近日,关于蒙牛“黄曲霉菌”案的信息又被翻炒
黄曲霉菌作为一种比砒霜毒68倍
且难以被破坏的毒素
深受人们关注,成为“安全餐桌”上的一大担忧
蒙牛乳制品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
这种毒素一般存在什么食物里,如何辨别?
黄曲霉毒是否真的无法被破坏?怎样防治?
这就是今天食药君要给大家科普的话题
来,往下看↓
2016年10月底,一则宣称蒙牛纯牛奶刚刚被查出黄曲霉菌超标的谣言视频在微信平台上疯狂传播,给蒙牛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日前,该谣言视频炮制者许某某
被判处10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及没收作案工具。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从你我做起!
谣言经过
据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依法审理查明,许某某在福建泉州注册了一家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公司,为提高其公众号的知名度及阅读量,他于2016年10月从网上下载了2011年一段涉黄曲霉菌的旧新闻视频进行加工。通过遮挡日期信息、加挂微信号标识等方式,许某某对原视频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后,上传到腾讯视频。
2016年10月27日、28日间,他在自己经营的5个公众号上发布该视频。仅仅10余天中,视频就被1000余家微信号转发,多篇转发稿件的阅读量达到10万+。该蒙牛黄曲霉菌谣言视频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使人误以为是最近发生的事件,致使蒙牛公司蒙受巨大的声誉损害和经济损失。
处罚结果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认定,许某某及其公司利用互联网故意修改和发布视频,给被害方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三十一条及相关规定,判决许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判处许某某及其公司罚金共计70000元,没收笔记本电脑、苹果手机等作案工具。
那究竟什么是黄曲霉毒?
它一般存在在哪些食物里?
100℃烫20小时杀不死的致癌物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5℃~32℃、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
电子显微镜下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它还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调加工不能将其破坏,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m1、m2等二十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最常见,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一次性大量摄入,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诱发肝癌、胃癌、肾癌、直肠癌等,还可能导致畸胎。
一表揪出食物中的“黄毒”
类别 清单 特征
坚果 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 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花生长芽
谷物 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 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
粮油 花生油、玉米油 非正规粮油,使用霉变粮食生产或工艺不足
发酵食品 腐乳、黄酱 家庭自制的容易被污染
奶或乳制品 乳酪、奶粉 非正规牛奶,牛吃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食品
如果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坚果,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因为它可能含有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比砒霜还毒68倍,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4招远离最强致癌物
1
小心选
不要购买包装已破损、不清洁或发霉的食物;坚果类食品应尽量选择小包装;尽量不要买小作坊自榨油。
2
干燥藏
尽可能不要囤积食品;食物最好放在低温、通风、干燥处;花生、核桃等最好买带壳的,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
3
认真洗
黄曲霉毒素多存在于籽粒的表面,烹饪花生、玉米等食物前要淘洗干净,搓洗可去除粮食表面附着的毒素。
筷子、菜板等厨具的裂纹中容易藏匿食物残渣,让黄曲霉菌有机可乘,因此清洗时应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洗后要沥一下水,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
筷子要头朝上放,菜板可悬挂或立起来,不要贴墙放置或平放在台面上,每次使用前最好再用流水冲洗一次。
4
科学吃
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坚果、大米等出现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等情况,一定要扔掉。
生花生最好先用水浸泡、漂洗,再煮熟吃;人们平时最常吃的油炸花生米,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
平时可多吃些新鲜的绿叶蔬菜,研究证明,叶绿素等植物化学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
黄曲霉毒是否能被破坏分解呢?
我们该拿它怎么办?
其实,黄曲霉毒在碱性条件下比较容易分解,用小苏打泡一段时间,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而科学研究证明,叶绿素能大大降低黄曲霉素的吸收率,这些对绷紧了神经的大众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据说多咀嚼唾液也可以去掉一些。
黄曲霉素较为麻烦的一点是,它如紧紧盘旋在上空的幽灵一般,普通方法难以去除。“它不易溶于水,具有耐热性,280℃高温下才裂解。我们平常所用的水洗、烹调等方法都对它没有太大的作用。”
专家强调说,“食物发霉就肯定不能再吃。”
对于含有黄曲霉素的奶制品,则更只能丢弃处理。有研究证明: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90℃保持10分钟,然后冷却至20℃,再经紫外线辐照30分钟,才使其中的黄曲霉毒素m1减少56.2%。
另外,用高压锅压力比较大温度比较高,祛除黄曲霉素的效果也比较好。
另外,很多黄曲霉素是附着在表面,多洗几次能够去除掉大部分的霉菌,先用碾压或手搓,使菌丝和粮食分离,再水洗就可以了。但对花生而言,清洗就几乎没有明显的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看到发霉的花生、玉米就丢弃掉,不能再吃,也不能喂给家禽家畜,因为黄曲霉素最终还会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专家表示。
北京同仁医院内科主任张友平医生提醒,家中购买花生油时,要注意质量,同时不要一次性买太多。质量差的含有很高的黄曲霉素,尤其是广州天气潮湿,花生油存放时间过长易霉变。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