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丨梁建国:生活在设计中,设计在生活中
2024-5-18 20:14:1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梁 建 国
国际著名设计师
制造中 创始人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执行主任
-第26期-
设计语录
简单的重复过去,不是真正的人文表达。——梁建国
丨作品名称: 伏羲山美景素心园丨
丨设计:北京集美组丨
丨主创设计师:梁建国、蔡文齐丨
丨完工时间: 2015年12月丨
山水一体、天人合一
嵩山山脉,伏羲山顶,
美景素心园
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于一身。
探山,寻觅,几乎寻遍了伏羲山上的每一寸土地,美景集团将素心园定义为高贵典雅的中原山水墅,竭力展现大自然的魅力。对山区环境的保护成为素心园一路走来的最为重要的坚持,天人合一是素心园最偏执的追求。
如今的素心园将伏羲文化、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呈现了一个当代最具国际范的“陋室铭”,将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东方极简设计理念为我们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视角。
诚如梁建国老师所述:“从历史文化源泉里,找到天、地、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每一块青石上、飞檐间静泊自己;大而归一,让素心园纯粹到极致……无论付出多少心血,都是充满喜悦的。”
充满体验感的生活空间,探讨当代自然与人居的关系。
这株百年老银杏树下隐匿的记忆,“倚着崖边生长,孤傲坚毅而又不失婉约,我想保留住它的美丽,并使它倍受瞩目。”梁建国说道。尽管难点重重,还是围着它造起了无边泳池,最大限度的保留山和景的自然存在,使孤立的视角与景观彼此渗透,与建筑和人共融。
沿着盘旋而上的山路,石阶上与宅子内的木质地板皆来自于伏羲山中,梁建国运用当代国际设计语境,保留了山谷涧的原生态气息,每一处踩过的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美景素心园的山顶庭院,纳山、林、谷、花、草入园。“当我身处素心园,就什么都不想,放下手中的繁忙发发呆,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纳气’,”设计师梁建国如此感慨着。
在“伏羲故里”,就像闯进了一幅当代立体“山水画”:远景是层峦叠嶂、雄浑绵延的伏羲山脉,中景是如麦浪一般随风摇曳的皑皑芦草,挨着一棵遒劲孤傲的枯树,近景则是美景素心园。
看上去精美的设计其中一定蕴含了很多精巧的细节,材料里的每一分每一寸的精心挑选与拿捏,华丽设计的背后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承担。
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都感觉身处自然之中,就像王哲《减字木兰花·青山绿水》诗中说的那样“清风明月,占得逍遥无可说。”东方的极简文化与伏羲山发生的碰撞,大山大水融合的美妙,山水的结合更是感人。
丨项目名称:里城谢家老院子丨
丨设计:北京集美组丨
丨设计师:梁建国、蔡文齐丨
丨完成时间:2017年10月丨
▲主入口
门厅院落,足迹散落在小路上,
左右两侧,青青竹林,
成了自然生长的翠嶂。
▲主入口
谢家老院子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一栋典型的南方传统二进式民居。如今,它以文化会所的形式存在,成为一处可持续使用的活化空间。
▲内院门入口
仿佛两个世界,一个在小竹门内,一个在小竹门外。通过清幽的竹林涧,便是正堂,中庭空高近10米,烛临万物的姿态,让人不得不心生仰望。被岁月打磨过的石雕,原本模糊的轮廓清晰了起来,飘在空中的灵魂又沉了下去,重新有了生气。
▲内院门入口
木雕的手艺出自皖南徽州一系,为了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工匠们将柱、梁、坊、斗拱、雀替、檩、椽等残破的木作构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顺应木头本身的特点,手工清洗刮除,维持了原木斑驳的肌理,化浊为美。
正堂里,“聚神映性”的水景,流淌着精神和智慧熔化的浆。两处天井在正堂,斑驳的阳光从檀木雕镂中穿过,洒遍每一个被年代尘封的角落,生活不再随着旁人的节奏而变化,而是随着季节、光线、天气的不同而不同。
▲正堂天井
正堂里的两口石缸,经过整修后,放回到空间当中,缸内几尾金鱼摆动,给房屋增添了几许灵动。
▲后堂天井
▲后堂
后堂,重庆“十七古城门”艺术品伫立其中,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痕迹,封存永久的文化内涵由此奔泻出来,成为隽永。
▲一层艺术沙龙
·“茶花”书屋·
日月悠长,往事像是一颗山茶花的种子,拔节生长,在房间里开出花来。
▲二层书房
·以“峙”为名的书屋·
一座“巴山蜀水”为主题的艺术品安放其中。所谓“峙”,有两层含义,其中有“山”和“寺”的关系,有楼阁,有山峦,有溪流,浓浓“禅”意。其次是 “对峙”,人与自然彼此对视,持着清净无杂念的心,在对视中领悟。
▲二层书房二
▲二层书房会客区
·“沁心”书屋·
讲述了中国意境创造中“虚实相生”的智慧。实处落笔,是沁在墙里的境;虚处传神,是沁人心脾的情。
▲二层书房三
梁 建 国
国际著名设计师
制造中 创始人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执行主任
简介及获奖荣誉
国际著名设计师,当代东方设计思想的倡导者。在校先修艺术设计后再修建筑设计专业。八十年代与合伙人一道创建集美组。期间一直试图与中国内陆的经济高速发展保持距离而又身处其中,敏感而睿智——通过这种状态获得了一个极佳的角度来描绘本土新兴贵族的生活。一直秉持一种态度,“帮客人解决问题”。并提出“2 5 3”的全新设计理念。
·2006年与业内专家共同创办中国陈设专业委员会。倡导: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2014年11月与两岸三地的著名设计师携手成立「创想公益基金会」。
·2011、2012与2014年被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2012年与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iida举办的第39届和第40届idc大奖,以及美国interdesign杂志最佳评选。
·2012年被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授予2012年度“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最高荣誉——设计艺术家!
·获得“2012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的殊荣。
·2014年又被评为“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2017 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影响力人物。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