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做一只“自欺欺人”的鸵鸟吧

2024-5-18 12:49:3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会一个人在屋里不开灯发呆,又或是钻进被窝里静静的听自己的呼吸。这样我想起了鸵鸟把头埋进“沙子的样子”。
在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不过有说法认为这其实是种误解)。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是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与“鸵鸟心态”类似的说法即“掩耳盗铃”。
或许大家从来都认为“埋头的鸵鸟”是非常负面的心态和行为,但在某一瞬间我们做一只“鸵鸟”或许缓解我们无法调剂的心里压力。
一、谨慎洞察,懂得自我保护
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的采取行动,“千万不要在生气时做决定”。洞察环境收集更多的信息才能采取最合适的行动。在面对未知的“困难”时,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我保护式的退缩,这是人作为生物的本性,只有在认识清楚所处的环境以后,掌握了解决的办法达到“可控”的程度,人才会更好的面对。
二、蛰伏--为了更好的面对
在没有搞清楚具体的事态之前,做一只鸵鸟或许是更合适的选择。
春秋战国,在即位之初,权臣专断。楚庄王在位日浅,力量孤单,弄不好就有被废掉的危险。于是,他只好收敛锋芒。装着弱不禁风,沉湎于酒色,三年不理国政。伍举(伍子胥的爷爷)实在看不下去了,用寓言讽刺楚王说:“有鸟停于高阜,三年不鸣,这种鸟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听到这话后,伍举才知道楚庄王不过蛰伏罢了。
蛰伏期间,楚庄王暗中观察群臣,寻找心腹人。大夫苏从又冒死进谏,庄王知道腾飞的时机到了。他一改以前沉湎女色的做法,亲理朝政,重用伍举、苏从等人。此时楚国发生大饥荒以及外地侵略,楚庄王以抵御外敌为名,发展和壮大王族部队。等王族军队可以制衡权臣的家丁时,楚庄王先发制人,对权臣家族进行清洗。
任何事物,在成长的时期都需要蛰伏一段时间。人生之所以需要蛰伏一段时间,一则等待时机;二则蓄积力量。蛰伏就是忍耐,就是等待时机,寻求人生起飞的舞台。一个人如果能在蛰伏时期学会忍耐,别看,平时默默无闻,一点不起眼。那么,这个人经过蛰伏阶段积聚之后,一旦等到时机,就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鸣惊人”。
三、暂时缓解压力
暂时的埋头是为了集中精力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不管是生活、学业还是工作,很多压力会突然奔涌而至一股脑的压在我们的身上。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习鸵鸟。将一部分压力暂时”忽略“,集中精神先解决最主要的问题,逐个进行击破。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 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 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 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