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以来,随苹果栽植密度的加大,树形相随而变。国内由于传统果园更新换代,土地流转,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果园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交流频繁,我们的主推树形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就介绍一下苹果高纺锤形栽培模式的特点以及和其他树形的对比。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欧应用最多的树形是细长纺锤形,而南欧、北关和新西兰则广泛应用直立干形,在更高密度(333 -916株/亩)条件下,采用又窄又高的超纺锤形冠径45 -60cm;树高2. 5m,但管理成本高。20世纪90年代末期,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把这3种树形进行综合改进,形成高纺锤(tall spindle)新树形(冠径0. 9一1. 2m;树高3 m干高0.7-0.8 m)。
为什么苹果高纺锤形整形技术已在意大利、美国等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推广应用?究竟我们选择高纺锤形好不好?国外的月亮亮不亮?
什么是高纺锤形栽培模式?其特点如何? 结果早,高光效,机械化,适合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高纺锤形栽培模式的特点,最经济适宜的种植密度:平地果园推荐3.5-4mx1-2m,盛果期高产 (高的光截获 70-75%),一般树体高度=0.9*行宽 ,而且树体冠层光分布均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永久枝,主干上的主枝都是临时枝。主干上主枝大于主干三分之一粗度时,需要进行疏除。适应机械化管理,甚至夏季修剪都可以现实机械化。
超级纺锤形
优势:高密度,早期丰产,修剪简单,果实品质高,易操作.
不足:较高的投入,树体顶端生长过旺,建园时苗木成本高,这一系统并不比低密度的系统盈利多。夏季修剪任务重。
精细v形系统
优势:高密度,盛果期高产,系统化修剪,易适于平台操作,建园时苗木成本较低, 降低日烧.
不足:网格支架较贵,树体整形成本高,管理复杂
主干弯曲侧枝下垂形 优势:容易控制树势,高产,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不足:在密度超过2000株/公顷果园中,高处较大的枝条会造成下部遮阴。中心干附近空间的浪费侧枝较难更新短枝剔除及对枝条进行绑定费时费力。适应于树势较强和和应用半矮化砧木的地区。
双干形(并棒形) 优势: 中等密度但单位面积内有更多主干, 高产, 高品质, 削弱了各主干的长势,易适于平台操作和机械修剪.
不足:需要苗木具备两个分枝
垂直主干形
底部有永久的侧枝, 上部侧枝可更新,株行距大于高纺锤形。
年产量对比 虽然前期超级纺锤形产量高于高纺锤形,但是第五年产量就基本一致了。
因此通过不同的树形的对比来看,对大多数果农来说高纺锤形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满足机械化还可以满足效益追求,整形修剪的关键期在幼树期,后期修剪非常简单,适合技术推广。高纺锤形应用的关键是一颗好苗木和优质的土壤,因此种植前重视基础工作。土壤改良以及苗木选择。定植后重视幼树期整形工作,做好这些高纺锤形栽培技术的精华就掌握了。
想了解更多苹果信息: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