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娄星区蛇形山镇姚桥村石拱危桥何时修

2018-7-16 0:14:39发布115次查看
状告蛇形山镇党委书记谢威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
尊敬的领导:
我们是娄星区蛇形山镇姚桥村村民,今年我们实名状告娄星区蛇形山镇党委书记谢威民。
蛇形山镇姚桥村系县级贫困村,流经该村的一条小河叫贯水河,该村有两个村民组(姚桥村民小组,红卫村民小组)有一百多亩水田在该河的对岸,维系村民交通、生产、小学生上学的该河的一座石拱桥(同德桥、大家习惯叫姚家桥)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历经风雨,已是危桥,姚桥村小学生上学,村民耕作,都必须经过姚家桥。该桥一旦垮塌,人员安全不保,村民无法过河耕作,生活来源没有着落。实行责任制后,拖拉机取代了耕牛,收割机取代了打稻机、扮桶,我们两个村民小组因为石拱桥不能通过拖拉机、收割机,一百多亩优良水田只好改种旱粮,连年种玉米、红薯、大豆、产量一年比一年差,长此下去,村民怎么办?
因此,当地老共产党员王阳生同志牵头,几十名村民联名,自2008年起,多次向县政府(当时我们归双峰县管)及有关部门报告,强烈要求重修姚家桥,2011年蛇形山镇第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代表提案整修姚家桥。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省交通厅下达了姚家桥危桥重修计划。
当地村民得知修路修桥信息后,联合周边邻里村民委员会(即杉和村、高塘村、新红村、新连村、康南村、姚桥村)于2015年4月29日联名向县、镇政府报告,强烈要求新桥选址时尊重历史,关顾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关顾后代成长,要求新桥选建在原石拱桥的上下游100米以内处。
为了落实国家计划,造福民众,我们多次奔走于县、镇及有关部门,无奈没权没钱,问题总是解决不了。
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一项民心工程,一项关系村民安危,关系村民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工程,而且是省交通厅下达的计划工程,三年过来了,仍旧没有落实。
2017年10月27日,蛇形山党委书记谢威民带了一帮人来到姚家桥,实地察看,当时和村民发生争执,身为党员干部的谢威民,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桥我想修到哪里,就修到哪里!”
一项民心工程,而且是国家下达计划的民心工程,几年没有落实,身为一镇的党委书记,不仅不检查自己都做了些什么,知道基层存在矛盾,从来没有找矛盾的双方调解,解决矛盾,却摆特权,搞官僚主义,不仅不知敬畏,还不知分寸,堂堂的国家计划,不是你谢威民家里炒菜,想放多少盐就放多少盐。2017年10月27日谢威民还讲:“桥修不好,对我个人没什么影响。”我们尊敬的父母官倒是讲了句实心话,危桥一旦垮塌,行人安危,几百村民的生产、生活与他有什么关系,绝不会影响他谢某一毛钱工资,说不定那时他已远走他乡,异地为官了。我们实在不知道是人民养活了当官的,还是当官的养活了人民,封建社会的徐九经都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堂堂一镇的党委书记岂能心安理得地讲不为民做主,对我没什么影响。这样的官,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真的值得查一查了。
尊敬的领导,我们这些村民,不是刁民,更不是无事生非的刁民,我们不想任何人受处分,处分任何人,我们一分钱好处也没有。但是国家下达的危桥重修计划,涉及我们村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任何人也休想以任何理由去变更,挪用国家下达的危桥重修计划。欢迎你们来我们姚家桥实地察看,看看我们河对岸一百多亩水田现在种了些什么,看看我们是不是不愿种水田或懒得种水田,看看一百多水田以前种水稻,为什么现在又不种水稻了。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们想,怎不会因为一个镇党委书记,一项国家计划,一项民心工程就会作废吧。我们恳请您们为民做主,协调好当地矛盾与各方关系,落实好国家计划,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不图交通方便,只要求河对岸一百多亩水田能正常耕作,能解决民以食为天的大问题与人命关天的大事。危桥一旦垮塌,出现人命,谁来负责,现在的父母官已远走他方,我们去问谁,那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既是危桥重修计划,应该不存在和谁讨论选址问题,理所当然新桥应当建在危桥上下游附近。
2015年湖南省交通厅下达姚家桥危桥重修计划三年过去了,该计划一旦作废,被愚弄的村民,要独资去修危桥已是空话,今后只能听天由命了,而父母官们官照做,大话照讲,真的没什么影响。
恳请领导主持正义,为民做主,村民万分感谢。
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姚桥村
沙冲、红卫、姚桥三组全体村民呈
2018年1月8日
网友“娄底人民188”:
您好!
你在红网上反映《的帖文已获悉,现回复如下:
一、蛇形山镇原属双峰县管辖,2017年2月因区划调整并入娄星区,姚桥村2016年由原姚桥村和恒中村合并而成,共23个组,2680人。
二、姚桥村境内有迷水河经过,属姚桥村境内的这一段群众称之为“贯水河”,在姚桥组与红卫组之间有一座连接河两岸的石拱桥,叫同德桥,也称姚家桥。
三、姚家桥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因修建年代久远,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且当时此桥主要是便于行人通行,而不是通行车辆的桥,但时代发展需要,行人桥已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和出行的需求,且牵涉到姚桥、步康等几个村的交通需求,群众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重修姚家桥,以便行人、车辆都通行便利。
四、镇党委、政府于2015年向双峰县人民政府争取,县人民政府又向省交通厅汇报后争取到了修桥指标,但因桥的跨度大,建桥所需费用与上级下拨的经费存在较大差距,资金缺口较大,需自筹资金60万左右。
五、在新桥的选址的过程中,红卫、沙冲组与毛坪、扶乔组的村民从2015年争取立项开始就一直争议不断,并不断上访,镇党委政府为此召开了相关的会议,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双方一直坚持已见,争议较大。红卫、沙冲组的村民要选在老桥的上游,其理由是他们在对面100多亩水田,有利于耕作,但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征用水田5亩左右,自筹资金在80万以上。毛坪、扶乔组的村民要选在老桥下游,其理由是现在公路连接河边,只需征用农田0.5亩左右,桥的跨度也小,自筹资金相比较少,只需50万左右,并且已自筹资金到位,在今年我镇召开的镇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相关代表联名建议新桥修到老桥下游。
六、行政区划调整后,当时修桥的指标没有划转至娄星区,为了将这一民心工程早日落实,现任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将这一情况作为区划调整后需解决的遗留问题向区、市书面汇报;另一方面镇党委书记谢威明多次向双峰县人民政府领导汇报及相关部门争取,并于2017年10月27日请来双峰县农路局领导及有关专家到现场察看。
七、为了做到科学民主决策,考虑沿河两岸群众的交通出行及整体交通布局、建桥成本、地质条件和保护老桥历史古迹等综合因素,谢威明陪同领导与专家沿河察看了几个点。不存在村民讲谢威明说的“我想修到哪就修到哪。”同时在察看的过程中,谢威明听取了部分代表的意见,并反复说:“修桥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桥修好了受益的是姚桥村的群众,迟修不如早修,大家要主动,要团结。”谢威明和群众交谈一直是表达这个意思,而个别群众对谢威明的话是断章取义,歪曲和误解了镇党委、政府对早日修好这座桥的良苦用心。
八、目前,此桥修建正在迅速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落地和进行地质勘探和专家论证。镇党委政府将听取多方意见,慎重研究,采取四议两公开方式,坚决做到民主、科学决策,尽快将这一民生工程落实到位。
感谢你们对我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娄星区蛇形山镇人民政府
2018-01-14 10:18:35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