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活性炭
1. 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铬是电镀中用量较大的一种金属原料,在废水中六价铬随ph值的不同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活性炭有非常发达的微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cr(ⅵ).活性炭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基团如羟基(-oh)、羧基(-cooh)等,它们都有静电吸附功能,对cr(ⅵ)产生化学吸附作用。完全可以用于处理电镀废水中的cr(ⅵ),吸附后的废水可达到 排放标准。试验表明:溶液中cr(ⅵ)质量浓度为50mg/l,ph=3,吸附时间1.5h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cr(ⅵ)的去除率均达到 效果。因此,利用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的过程是活性炭对溶液中cr(ⅵ)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化学还原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吸附性能稳定,处理效率高,操作费用低,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活性炭处理含氰废水。在工业生产中,金银的湿法提取、化学纤维的生产、炼焦、合成氨、电镀、煤气生产等行业均使用 或副产 ,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必然要排放一定数量的含氰废水。活性炭用于净化废水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应用于处理含氰废水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但由于cn_、hcn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小,一般为3mgcn/gac~8mgcn/gac因品种而异,在处理成本上不合算。
3. 活性炭处理含汞废水。活性炭有吸附汞和含汞化合物的性能,但吸附能力有限,只适宜于处理含汞量低的废水。如果含汞的浓度较高,可以先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处理后含汞约1mg/l,高时可达2-3mg/l,然后再用活性炭做进一步的处理。
4. 活性炭处理含酚废水。含酚废水广泛来源于石油化工厂、树脂厂、焦化厂和炼油化工厂。经实验证明: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好,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使吸附容量减小;但升高温度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缩短。活性炭的用量和吸附时间存在 值,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去除率变化不大;强碱性条件下,苯酚去除率急剧下降,碱性越强,吸附效果越差。
5. 活性炭处理含甲醇废水。活性炭可以吸附甲醇,但吸附能力不强,只适宜于处理含甲醇量低的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可将混合液的cod从40mg/l降至12mg/l以下,对甲醇的去除率达到93.16%~100%,其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回用到锅炉脱盐水系统进水的水质要求。
净水活性炭虽然在外型和用途方面可以有许多品种,但净水活性炭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吸附性”。如何简单识别净水活性炭吸附值的高低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三种简单方法:
1.看密度:用手掂一掂,净水活性炭孔隙越多,吸附性能就越高,密度小,手感轻。
2.看气泡:将一小把净水活性炭投入水中,产生一连串的极为细小的气泡,拉出一条细小的气泡线,同时会发出丝丝的气泡声,这种现象发生得越剧烈,持续时间越长,净水活性炭的吸附性就越好。
3.看脱色能力:净水活性炭具有能将有色液体变成浅色或无色的神奇能力,这其实就是因为净水活性炭吸附了有色液体里的色素分子的原因造成的。取两只透明杯子,在一只杯子里放入纯净水,然后滴入一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后将一半有色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留作对比样。将净水活性炭放入有色水中,数量应达到水的一半或更多,这样效果会比较明显,静置10―20分钟后与对比水样进行对照,在同等条件下,脱色效果越强说明净水活性炭吸附性越好。
不同材料和用途的净水活性炭,其内孔径大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优质净水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的质量可以接近甚至达到其本身的质量。
球型活性炭简介:煤质球型活性炭选用优质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精制加工而成,外观呈黑色球型;具有合理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吸附性能,机械强度高,易反复再生,造价低等特点;用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废气处理,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净化处理,溶剂回收等方面。
二、煤质球型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能分析
分析项目 测试数据 分析项目 测试数据
碘值 >800mg/g 强度 >92%
比表面积 >850m2/g 亚甲兰值 120-150mg/g
总孔容积 >0.8cm3/g 余氯吸附率 ≥85%
充填密度 0.45-0.55g/cm3
活性炭的选择性吸附,不但可吸附电解质离子,还可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15mg/l(o2)。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增加,因而还可起到催化作用。虽然活性炭能吸附相当多的无机和有机物质,但它并非对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吸附能力,如活性炭较难吸附醇类、分子量很高的有机物或胶体有机物。水处理系统中活性炭使用时首先需要预处理,粒状活性炭进柱前应在清水中浸泡、冲洗去除污物,装柱后再用2%hcl及4%naoh溶液交替动态处理1-3次,流速18-21m/h,用量约为活性炭体积的3倍,每次处理后均需淋洗到中性为止。其次,适用进水条件,一般进水中要求悬浮物含量小于3-5mg/l。再次,吸附终点的控制,根据去除物的性质,控制出水余氯含量小于0.1mg/l,如以有机物泄漏量作为控制点,则应控制出水中耗氧量与总阴离子含量的比值小于0.004或cod<2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