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区古罗镇地处叙州区北部,属浅丘地带,泥夹石的土地不便于耕种,以致传统农业也收益不高,贫困发生率3.3%,贫困人口1159人,产业发展一直是横在村民脱贫致富面前的一道坎。
然而,该地通过发展花椒产业,面貌发生了改变。
7月,正是花椒成熟采收的季节,在宜宾市叙州区古罗镇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花椒,处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在山坡上忙着下枝、摘椒、装框……热闹不已。
标准脉 找准路 小小花椒助脱贫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自2015年起,该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先后到自贡荣县、宜宾江安等多地考察学习,通过土壤成分检测、市场潜力分析、销售出路、投产产值等方面充分论证,最终确定发展花椒产业。随后,贫困户成为了花椒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者。
“花椒树浑身都是宝,是我们老百姓的‘发财树’,你别看花椒小,它带给我们的可是一笔大大的财富。”说起花椒,该镇普岗村贫困户周仁高对记者拉开了话匣子。
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头部残疾,让他原本平淡的生活陷入困境,妻子又被检查出甲亢病,更是雪上加霜,整个家庭生活困难,但他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生活。后来在党委政府和专业合作社的的大力支持,2016年,他把家中的5亩多土地全部种上了花椒。
“去年,我家的5亩多花椒初投产,采收了2400多斤花椒,总收入1.5万余元,全家走上了脱贫的道路。”乐观的周仁高说,今年,花椒进入了盛产期,已采收4800多斤,按市场价5.2元每斤,总收入预计将达到近3万元。
种花椒,不仅拔掉穷根,更让贫困户有自信走上致富道路。目前,古罗镇已有7个村发展花椒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实现179户494人“摘帽”。
村民在地里采摘花椒。(张登雄 摄)
零投入 零风险 回乡能致富
“脱贫只是第一步,致富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古罗镇副镇长陈俊名告诉记者,产业助脱贫,产业还必须让村民致富,这就必须要有让村民富起来的利益链,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指导,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起到带动作用。所以,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佑普花椒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据了解,佑普花椒专业合作社与农户采取的是“双零”和“双收益”合作模式。专合社全程免费提供种苗及技术指导,农户种植零投入,获利总收益的85%,专合社获15%。同时专合社负责花椒保底价兜底回收(花椒低于保底价时按保底价2.5元/斤回收,高于保底价时按市场价收购),面对市场零风险。
“不投入就能开干,我一下就栽种了30亩花椒,今年有14亩投产进入丰产期。”三元村致富带头人候家洪一边在自己地里采摘花椒,一边高兴地说,之前自己在外打工,收入不高,还得把老人和孩子留在老家,2017年知道村里号召种花椒后,毅然回家踏上了花椒致富路。
候家洪介绍,花椒亩产能达到1000斤,按现在市场价,扣除请人采摘1元每斤的工钱和400元每亩的管理费,每亩还能挣3800元,总收入可达5万余元,预计明年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一番。
原来,富起来并不难。
保稳定 促发展 引进企业有销路
伴着一阵阵麻香味,记者走进了古罗镇的世湘味业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将一箱箱装满的花椒往榨油机里面倒,很快就在机器轰鸣中看到源源不断流出的初油……
“我们主要是加工高纯度的花椒油,销售给像肯德基、麦当劳、做花椒油的工厂以及其他工业客户。”世湘味业的技术总监陈世湘说,企业每年的花椒采购量大概在6000吨左右,古罗镇及周边几个乡镇的量远远不足。
为了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针对产业发展和精深加工需要,古罗镇积极对接,多次协调后成功引进了世湘味业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5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更是为花椒的销路铺就了一条大道,实现了“种植、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五位一体的古罗优质绿色花椒品牌的打造。
产业能发展,老百姓才能致富,这就是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古罗的案例只是叙州区的一个典型。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叙州区始终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油樟、蚕桑、茵红李、花椒、肉牛养殖、生猪养殖等种养殖业,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持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截至目前,全区通过产业扶贫已实现50978人顺利脱贫。(张登雄 记者 喻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