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脱贫致富奔小康 贵州中药材技术添动力

2024-5-9 20:17:0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6月22日,从黄平县中药材产业协会第一届发展大会暨(太子参)研讨会上获悉,通过几年的培育、总结和发展,药材产业无论在种植规模、技术、品种结构搭配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中药材产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二五”以来全县投入中药材产业项目资金达5576余万元,全县建成万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2个,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30多家,中药材企业6家,其中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社1家,初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累计带动全县65000余户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减少贫困人口15000余人。
(上图为大会合照)
(上图为技术专家江维克教授和周涛教授为村民解答种植疑难问题)
这期间的技术得力于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技术专家的支持。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落户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于2017年成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27个综合试验站之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 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高级职称7人、学术骨干3人。试验站依托贵州中医药大学,在贵州黄平、大方、施秉、安顺以及道真等市县建成7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上图为江维克教授和周涛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成员)
(上图为江维克教授指导技术骨干作实验分析)
贵州省中药材专班太子参品种专家组组长、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江维克介绍说,“‘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方法’专利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明显,平均提高亩产收益3%,带动建卡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3600元,是贵州省首个以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获得的发明专利。”
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周涛教授介绍,以太子参为例,实验中心历经7年克难攻坚,终于选育出太子参药材新品种3个,其中“施太1号”解决了贵州太子参近20年来无人工新品种更新种植、长期使用混杂种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发明专利“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方法”转化应用,在黔东南地区推广种植上万亩,提高亩产收益3%左右,带动建卡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3600余元,该专利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明显,获2016年贵州省发明专利优秀奖,是贵州省首个以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获得的发明专利。
由此可见,在贫困山区,以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把中药材产业做成规模化,标准化,质量化的有机绿色种植产业,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是人民健康的需要,更是山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