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阅读之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可以每天阅读本头条号发布的企业管理文章,内容丰富实用,帮你打开管理智慧的大门!
制度是管理的利器和关键,这一点在管理界是普遍共识,每个公司都不缺制度,但区别是制度的落实稂莠不齐,有的深入人心,有的形同虚设。马云曾说:“一大堆流程,看起来完美无缺,可是方向错了。管理制度一定要符合人性,压制人性的制度不如不要。”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起草制度应该注意什么?以下10个原则不可不知。
1.参与原则让当事人参与制度的制定是保证制度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做法是,主管部门起草好制度草案,交由各部门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定稿后组织各部门进行会签。这样,就避免了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减少了很多执行障碍。
2.人性原则人本能地对约束产生反感,而制度恰恰是约束人的东西。好的制度,应该淡化约束色彩,在基于信任的基础上,激发员工高尚的动机,把人性善良的一面挖掘出来。顺人性,则产生自律;逆人性,则人神共愤。
3.易懂原则制度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应尽量使用普遍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描述应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易懂、好记,并且不产生歧义,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松地理解。如果过于追求“高大上”,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不利于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4.公平原则制度意即企业的“法”,而法的核心精髓就是公正和公平。如招聘、晋升、薪酬、奖惩和绩效,公正和公平尤为重要。制度公平,员工才有工作积极性,企业才能吸引人才,留得住人。不公平的制度比没有制度,带给企业的破坏力更大。
5.配套原则一个企业,有很多的管理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应该形成协调一致、相互配套的系统。不能出现前后矛盾、要求不一、相互掐架、重复叠加、断点空白、核心疏漏等问题。要保证制度的完整性、一贯性、协调性、衔接性和系统性。
6.可行原则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为什么执行难?与脱离企业实际有很大关系。制定制度一定要从组织的实际出发,考虑公司规模、组织架构、管理要素、行业特点、人员素质、现有条件、习惯做法等各种因素,重在规范,而不是否定。这样,制度才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7.需要原则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是制定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不能为了制定而制定,也不能随便将企业文化和道德规范升格为管理制度。制定不必要的制度,反而扰乱组织正常的经营活动。比如,一些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不宜靠制度约束,以免挫伤员工自尊心。
8.先进原则制度是一个组织的“骨架”,先进的制度有利于组织高效运行。制定制度时,要进行调查研究。既要总结本单位的好经验,又要吸收其他组织的好做法,比如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以保证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能。但是,可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9.引导原则起草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行为,引导思想,就跟大禹治水同一个道理,宜疏不宜堵。堵,容易激起员工抵触行为,进而引发人性恶的一面。应该通过目标、表扬、鼓励、奖励、表彰等正激励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制度和企业文化逐渐趋同。
10.操作原则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意义。要想制度易于操作,最好在制度中明确操作方法,图示化更佳(如流程图和示意图)。切记不要过多使用诸如“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等笼统模糊的字眼。同时,要规定出解释权的归属部门。
免费试听:由各商学院emba课程提炼而成的100节精品音频课,着眼实战,省钱更省时,内容包括企业管理、资本运营、战略运营、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并购重组、风险控制、上市指导.......帮你提高管理效率,突破发展困局。每天只要15-20分钟,点亮管理智慧,提升管理境界。详情请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