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养潮流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但是听到复养后续信息的不是很多。近期的连运港连成牧业,清群后历时11个月,第一批育肥猪成功上市销售;猪价已突破10元、11元、12元,还在持续上涨;8月16号,网络满天飞的疫苗专利信息......这些都是调动养殖朋友们的积极性,提高复养的动力。但是,复养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让大家还处在观望中。复养失败?就从这几方面找原因。01大环境周围疫情压力大,复养成功的概率低。大环境决定了复养的成功率。比如说新疆的密度非常小,面积占中国的六分之一,但年出栏只有350万头,另外新疆气候干燥,地表温度可达到70度左右,大环境阻挡了病毒的进入。
02猪场内部环境猪场内部环境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小环境出现问题,和我们管理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①消毒不彻底;
②在本场掩埋死猪;
③使用地表水;
④管理方式没有改变。进场人员及物资不消毒,不隔离。最近一朋友打电话,说厂里边有疑似猪只,紧急处理后,分析原因,总结出场内招来新员工,没有隔离,直接上岗。
⑤对进出场的车辆没有一个彻底的清洁-清洗-消毒。
⑥新进猪群,引种比例。无论是出于资金角度,还是安全问题,都建议之前规模的30%-50%为宜。切勿大规模上猪,循循渐进。
04员工的问题
不同规模多个案例最重要的共同点都是解决人的问题,首先,最高领导层要有正确的认知,而且通过组织手段和经济手段这将这种认知,贯彻到猪场的中基层,使猪场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建立深刻的认知,落实到生物安全的行动中。杜绝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态!
复养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工作,切勿随波逐流。利益与风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