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请苏州日报给出冯梦龙故里在黄埭镇的可靠依据”

2024-5-7 18:57:0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2017年9月12日苏州日报b04版刊登了《黄埭——擦亮“冯梦龙故里”文化名片》 一文,大力鼓吹相城区黄埭镇为冯梦龙故里,请给出这一说法的依据。
据了解,相城区黄埭镇冯埂上是冯梦龙故里的说法根本没有可靠依据。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答复苏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174号提案《关于尽快组织市级层面“冯梦龙与苏州”专家研讨会的建议》时,已经明确指出:“市文物局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均未能发现与之关联的任何遗迹及口碑资料。有鉴于此,我们提请有关方面和地区对于尚存争议的名人资源,在经权威学术机构和专家认定前,慎提‘故里‘、‘故居’之名”。对此,相城区区级层面做了很好的表率,已经只提“冯梦龙是苏州人”了,但仍有其他人还在拿不出确切证据的情况下胡乱宣传“黄埭镇冯埂上是冯梦龙故里”,苏州日报作为党的喉舌,草率刊登这篇文章,只会降低公信力。
同时,此文记者未经认真核实,偏听少数人编造谎言,帮助当地欺骗公众,有失职业道德,是助纣为虐。
附:苏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174号提案《关于尽快组织市级层面“冯梦龙与苏州”专家研讨会的建议》相关答复
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组织市级层面‘冯梦龙与苏州’专家研讨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对于您提出的“尽快由市级层面组织召开‘冯梦龙与苏州’专家研讨会”的建议,我们认为:作为明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戏曲家,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及编辑等,在我国文学史上作出了独特贡献。但是由于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史资料十分匮乏,这给冯梦龙历史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由此也引发了“冯梦龙故里、故居之争”。2009年,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牵头的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苏州史纲》中记载“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吴县籍长洲人,居于葑溪”,虽提到了冯梦龙故里的大致方位,但并无十分确切的地址。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因冯氏故居无确切地址,且时间久远、故居地面建筑无从考证等原因,市文物局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均未能发现与之关联的任何遗迹及口碑资料。有鉴于此,我们提请有关方面和地区对于尚存争议的名人资源,在经权威学术机构和专家认定前,慎提“故里”、“故居”之名。
二、对于您提出的“加大挖掘历史文化力度”、“定期召开各类冯学文化研讨会”的建议,我们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尽管目前冯梦龙故居尚无定论,但并不影响其作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及开发利用。近年来,苏州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整理研究名人史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2012年苏州市名人馆建成并开放,其中展示了近500位姑苏先贤,冯梦龙作为当之无愧的苏州名人也入选其中。苏州名人馆在展览陈列的同时,还担负与名人相关的研究职能,对于冯梦龙的研究和史料收集作了很多工作。于2012年成立的“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系民政正式注册的社团组织,研究会会员现已涵盖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相城区等地的专家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建议,接下来可充分地发挥苏州市名人馆和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等)。同时我们也建议,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冯梦龙与苏州文化的关系上,通过区域联动、社会多方参与,做亮苏州文化品牌。
三、我局于2015年出台了《苏州市文化研究项目资助管理办法》,面对全市范围开展文化研究项目资助工作,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给予鼓励和扶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有关冯梦龙与苏州文化研究的项目,视其价值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感谢您对冯梦龙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便民服务员
网友您好!2017第二届冯梦龙文化旅游节由江苏省作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作家协会、中共苏州市相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宣传部、江苏省相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苏州市相城区文体局(文联)、苏州市相城区旅游局承办,由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苏州黄埭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协办。相关报道材料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我们已把您的意见建议递交给了相城区宣传部,相关部门已重视这一问题,并正在着手解决。感谢您对苏州日报的关注。感谢您的宝贵意见。谢谢!
2017-9-14 09:16:49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