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澧县居民建议规范整酒行为

2018-7-15 15:00:47发布54次查看
呼吁规范整酒行为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几年前对公职人员、党员干部整酒行为进行了规范,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年关将至,“整酒风”似乎死灰复燃,尤其在县城小酒馆东一枪西一炮、在农村真空地带大摆宴席,整酒似乎愈演愈烈。说起吃酒,估计绝大多数的澧县人脑壳都青痛。整酒的一多,一天几处,县城酒店要提前几个月预定,农村的厨子师傅也忙不赢,客官7酒跟本7不过来,每个月的收入也还不够开支。现就整酒一事渴望得到父母官的重视,希望出台相关移风易俗、科学温馨的地方法规。
一、变味的酒席
按照我们澧县的风俗,整酒的名目繁多。以前就是送老办理葬事、结婚进行喜庆,添子添女表示祝贺。随着大家敛财观念的变化,周岁要整酒、三岁要整酒、10岁要整酒、12岁要整酒、36岁整酒、50岁整酒、60岁整酒、70岁整酒、80岁整酒,长寿者90岁庆祝庆祝,这些生日宴席如36、50、60、70、80等夫妻都整酒,男的整了女的整;整酒名目当然还有很多,高中毕业整学酒、当兵去要饯行饯行、乔迁新居亲朋热闹热闹、搞个生意开个门面开业酒,二婚将就将就,整酒风泛滥且变质变味。整酒成了某些人敛财的重要手段,整酒又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令很多人因"被邀"赴酒宴而苦不堪言。有写照:1年整个酒为赚,3年整两个酒为保本,4年不整酒为亏。大整大亏,小整小亏,不整全亏。
二、整酒的时段
夏季整酒潮,年关整酒风。
三、整酒的人群
与公职人员交流,整酒一般都得到了遏制。除了极少数可能因为7酒放账太多或其他原因才冒天下之大不韪,绝大多数公职人员管住了自己的手和脚。然而非公人员没法管,成为公职单位的软肋,尤其不在公职部门上班的人群,似乎无法给这一群戴上禁令紧箍咒。无公职的城镇居民、广阔无边的农村居民整酒更是保持常态。
四、规范整酒行为
中国是礼仪之邦,邻里之间逢喜事送礼以恭贺本是传统,但整酒歪风脱离了礼仪本意,加重了城乡居民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政府可以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约定只能整嫁女娶媳妇和老人去世酒席。单位一把手要成为主要监管责任人,单位干部、村党员干部划分责任区,并实施责任包干制负责监督。
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标语等宣传途径,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进行宣传,改变农民的观念,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和不参与亲朋好友操办的类违规酒宴,节俭办红白喜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生产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上来。对违规整酒者,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不仅对当事人进行处罚,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酒店、餐馆老板、农村厨子也要签订《禁止为违规整酒人员提供整酒宴席的承诺书》。
县作风办要设置举报电话、举报邮箱随时开通,设置的举办电话、举报邮箱要广泛宣传,要众所周知。对于接受的举报电话和邮件,要在第一时间与被举报人所属单位或辖区相关负责人进行联系,要求其对举报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处理结果以不同形式宣告。单位、村组要聘请单位员工、村民担任违规摆酒监督举报员,实行举报属实有奖。有了监督机制,设置好违规整酒的地雷,看谁敢踩,踩雷必炸。
改革有阵痛,移风易俗需要魄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减轻老百姓负担,惠民的规定谁不接受?
我完全赞同楼主的观念,咱澧县乡村的赈酒真的变味了,并且礼金越抬越高。咱澧县也不是发达地区,赈酒收礼金赛过广东江浙地区,长此下去,必将导致人情关系的过度金钱化,是要改一下了。
人情社会
本来有道德面子观念,整多了还觉得好不好意思,不要脸的人越来越多,搞得本分人都成了顽固不化,家庭矛盾严重,社会风气的败坏大概就是从小事开始的吧
有人家孩子花钱买个野鸡大学就读,有人家建了幢很一般的新房,有人家儿子去当个两年的义务兵,,,,,,这都成了咱澧县乡村赈酒敛财的机会,真的要改变观念了。
其实整酒多年来都是相当正常的,随着“社会精英”的崛起,排场越来越大,从而让自己越来越无法承受,所以就造成了一年一个酒的现象,也就变相带动了亲友加入到整酒乱象之中,慢慢的这样的现象就出现了!最后我想问一句:以前我去吃酒交人情钱是给我真金白银呢,谁还给我???平常老百姓又有谁能借酒敛财?
澧县人情风愈来愈盛,移风易俗,迫在眉睫!
没钱花了就赈酒敛收人情,亲朋戚友钱上少了还有怨言,这人情份子钱其实充满铜臭,最没人情味。
2018-02-03 21:24:37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