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科高管变动,看教科书级的干部管理策略
2024-5-7 4:50:3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一、什么是干部管理
干部,从定义来说,是指担任领导岗位的人。
在地产行业,不同公司对干部定义不同,有的公司会细分为高层、中层、基层干部,今天我们谈最核心的高层干部,即房地产集团高管。
集团高管一般分为三个层面,战略层、决策层、执行层。
战略层,是真正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人,一般由董事长+总裁构成,少数公司还会存在联席总裁;
决策层,是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辅助战略层制定发展策略,并监督执行层落地实施的人,一般由分管核心条线的副总裁构成。
执行层,是确保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落地,为本版块业绩达成负责的人,一般为各大区、事业部一把手。
从角色分工看,战略层+决策层,构成了地产集团的核心经营班子,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而执行层则各主一方,互相之间存在竞争和比较,扮演运动员的角色。
二、万科的管理架构
从万科的实例看,在本次调整之前:
1、董事长郁亮+总裁祝九胜,构成战略层。
2、三位执行副总裁,张旭负责事业发展中心(包括战略、投资、运营、营销、设计、资金、客户关系、研发)、孙嘉负责管理中心(包括财务、成本、人力、信息化、董办)、王文金负责支持中心(包括品牌、行政、计划督办、信息传达、公共事务、法务、审计)。
因此,郁亮+祝九胜+三位执行副总裁,构成了定方向、定规则的决策层。
3、5bg(事业群,包括四大区域+物业)和5bu(业务单元,包括商业、物流、海外、冰雪度假、长租公寓)则分别由各位高级副总裁和副总裁负责,构成万科的主要业务。
而本次调整后的架构如下:
三、万科本次调整解读
1、干部能上能下
孙嘉从执行副总裁,调整为高级副总裁,虽然都是“副总裁”,但核心程度明显变低,从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
这个表面上看似乎是地位下降了,但基于万科的现状,却是一场多赢的好事。
首先,孙嘉本来是最被看好的郁亮接班人之一,但由于祝九胜刚刚上任总裁不久,短期内并无机会。
而孙嘉2016年开始担任执行副总裁及财务负责人,至今已有3年时间,对一个相对年轻的管理者来说,长期停留同一岗位,给个人的挑战性和成长性不足。
通过这次调整,不仅能点燃孙嘉的战斗激情,同时在决策层干过的他回到大区总位置上,也能对南方区域的业绩注入一针强心剂。
更重要的是,这次安排体现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逻辑,高管都能接受一定的角色调整,那下面的人也更可以动一动了。
2、干部调动机制
张纪文2001年加入万科,历任上海万科副总、万科设计总监、高级副总裁,从2009年开始任南方区域第一负责人,内部尊称其为“张大”,具有很高的声望,对万科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但是,万科内部有明确的干部调动惯例,万科的城市总一般两到三年必然会经历轮岗,这是培养干部综合能力,打破组织固化的重要手段。
早在2000年,万科对当时的北京、上海城市总进行对调,结果两人都不愿意,王石表示:“经理人调动是公司人才培养制度的安排,制度既然制定,就得执行!”
结果两位总经理离职,引起广泛震动,但最终并没有影响上海和北京的业绩增长,北京的销售额甚至比上一年翻了一倍。
这使万科认识到,在规范体系的保障下,人事变动对经营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相反,毫不含糊的人力资源调配,给万科带来了新气象。
事实上,本次张大调动负责教育业务,一方面相当于二次创业的激情再燃;另一方面,教育也是其非常关注和感兴趣的领域,可以说天命所归。
四、万科的管理艺术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专业,更是一种艺术。而其艺术性,在对具体人、尤其是核心干部的任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管理水平弱的房企,经常犯几个错误:
1、高管一堆,价值很低
有些公司n多副总裁,每个人只管一小块,但真正的大牛,给他一小块怎么够发挥呢
所以这类企业往往呈现两个结果,要么是招来的副总裁弱,要么是招来强人也处处受制约,难以发挥能力。
2、定位和分工不明确
高管需要分层,战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扮演的角色不同,其定位、分工和权责界面是否清晰有效,直接影响着整个组织的运转。
很多房企搞不清定位,或者人岗不匹配,往往容易走极端:要么裁判员对运动员没有影响力,管理失效;要么裁判员对运动员插手过多,制约发展。
3、缺乏退出和继任机制
地产发展速度快,市场环境复杂,即使万科这样管理先进的公司,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人才老化、组织僵化的大公司病,这时退出和继任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多数没做好干部规划的房企,都会遇到两个难题:1)老干部不适合新阶段,如何安排退出2)老干部真退出了,内部没继任者,外部新招的人要是不行咋办
反观万科的干部管理,则充满了用人和机制设计的艺术性。
1、万科的高管很少。
尤其决策层非常精简,每个人分管的职能很多,这首先确保了资源的整合和组织的高效,同时也有利于简政放权。
2、万科的分工很清晰。
多年前,万科的执行副总裁曾达到9人,当时没有把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大家平起平坐,就没有裁判和运动员的区分。
2014年,万科将执行副总裁削减为3人,其他人变成高级副总裁, 完成了对高管定位的区分,这一架构也延用至今。
3、万科的退出和继任机制完美。
万科是地产行业的元老级企业,其内部的元老级人物自然也不少,但万科非常艺术的找到了人才轮动机制,让老干部在新业务上发光发热,一方面重新激活个体,另一方面老干部的经验和资源也有助于新业务发展。
同时,万科的继任也是行业楷模,从王石和郁亮的完美交棒,到各大区首的平稳更替,如今北方的刘肖、南方的孙嘉、中西部的王海武,三位有总裁潜质的“头马”都刚刚40岁,而对这些人的选拔和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开始谋划的“头马计划”,可见万科干部继任的前瞻性。
总体而言,万科作为地产行业高管实力最强,各级干部储备最丰厚的标杆,大到干部任用和培养体系,小到每次发文的用语措辞,都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欢迎房企高管和人力总加我微信taogezatan02进一步探讨交流。
来源 |涛哥杂谈(id:jerryhtalk)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