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野钓:新发现的钓鱼好地方,打的窝料也不少,怎么就是没有口呢?

2024-5-1 4:49:1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打窝如今是野钓不可或缺的一项,尤其是野钓资源匮乏、鱼群密度极低的地方,显得更为重要。看似简单的打窝,在实践中却问题不断,不少钓友曾遇到过下面的问题:千辛万苦寻到一处安静之地,鱼多、人少,提前一天打了重窝,奈何第二天连一个鱼口都没有。本文带着这个问题,探讨一下钓鱼之前的那几件事儿。
鱼情打窝的目的是聚鱼,便于垂钓,假如水里没有鱼谈何聚鱼,新到的水域提前分析鱼情,确认是否满足挥杆条件是第一任务,也是下面所有工作的前提。但仍有不少钓友,兴奋于新发现的水域,随便找处地方,急不可耐打窝抛竿,通常鱼获不尽人意。鱼情分析的技巧、方法,各种视频、文章、教学均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详述。简单的说几个要点。
1、水草处:天气炎热,水草丰富的水域(一般岸边)常有大鱼出没,一是大鱼乘凉避暑,二是水草处可吞食的浮游生物。观察水草处是否有鱼星出现,或者因大鱼游动碰撞产生的晃动,再或者聆听鱼群啃食的声音。
2、观察水面:夏末秋初,鱼群活跃,四处游动,常有大鱼泛出水面,伴有大的涟漪、水花出现。通过水花多少、大小可初步知道鱼群密度。
3、闻水的气味:如果是鱼群密度特别大,则在水域的边角处,由于风力的作用或者其他原因,常伴有浓厚的鱼腥味道,反之则鱼少味淡。
打窝打窝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何处打窝,意味着钓位选择何处。二是用何种窝料,同时确定了目标鱼种。下面分开了解。
1、钓点:野钓时选择钓点,与传统的“长钓腰、方钓角”不同,主要是由于复杂的地势、蜿蜒的河流、难测的水底所决定的,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像回水湾、铧尖处、水草处、闸桥附近、歪到至水的树枝旁等等。
2、窝料:新发现的水域,目标鱼的确定更具当地鱼种确定即可,像北方主要以鲤鱼、鲫鱼为主。如果单纯钓鲤鱼,可以考虑发酵玉米,鲫鱼则可选择红虫颗粒、酒米等。
问题上述鱼情分析与打窝,是钓鱼人发现新的野钓资源后,必做的两个步骤。但问题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如下:
1、鱼情分析出现偏差,其实也无所谓,对于钓鱼人来说,钓不到鲤鱼,就钓鲫鱼,不行钓白条。问题的核心是所有的准备工作,饵料、浮漂均为目标鱼准备,如果遇到鲤鱼偏多的情况,嫩玉米、鲤鱼饵料准备不充分,会影响鱼获。
2、钓位的选择,野钓中似乎好的钓位总有不完美的地方,鱼聚集多的地方,钓箱没出摆放;方便挥杆的地方,水深又不够。因此,如何左右取舍中,获取最大的鱼获,是体现你小智慧的时候。
3、打窝关键是窝料,一、如果目标鱼判断错误,直接导致窝料的浪费,像区分度极高的酒米与发酵后的玉米,在陌生的新水域,尤其是鱼情不明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综合性窝料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红虫颗粒对鲫、鲤、草均有效果。二、目标鱼确定的情况,则需要合理搭配窝料与钓饵,避免出现“反冲”,钓鲤鱼用酒米打窝。
4、新发现的野钓场所,可能是及其隐蔽的小河沟,当然在如今钓鱼大军众多的情况下,几乎可能。大部分场所是野河的一个偏僻角落,不清晰发现,钓鱼人想打重窝,钓大鱼,结果连续打了几次,仍然没有效果。一是大鱼虽然四处游动,但有些钓点被众多钓友投掷了窝料,水底存有残羹,大鱼徘徊周围,安静之时伺机吞食,其他地方大鱼自然少了。二是新开辟的钓点,需多日连续打窝,才能聚集到大鱼,今天打窝,明天开钓,钓大鱼概率很小。
5、野河及其他自然水域,确认是否有走水发生,如果有则颗粒(雾化快)及粉末状窝料,不能使用,以免被流水冲走,造成浪费,可选用粮食类窝料,比如小麦、大豆、花生等。
后记钓鱼是简单却又复杂的事情,单单的挥杆之前,竟有如此多的讲究,其实每一个步骤,都有其合理的解释,甚至科学道理。毕竟,工作繁忙,出来钓鱼的机会不多,不能“空军”吧!
原创:野钓分享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