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学有所成 幼有所护 小儿推拿泰斗张素芳教授徒弟刘晓峰访谈录

2024-4-26 17:31:3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刘晓峰
小儿推拿业界泰斗张素芳教授学术传承人;医学硕士;承康小儿推拿中医门诊部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素芳教授工作室成员;参编小儿推拿专著两部,发表多篇张素芳教授学术思想论文。在儿童常见疾病以及新生儿黄疸、遗尿、先天性巨结肠等多项病症治疗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记者:听闻您是青岛人,胶东地区是小儿推拿的沃土,请问您的童年对您后来的中医工作与儿推工作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喜爱小儿推拿的?
刘晓峰:小儿推拿主要流派确实发源于胶东地区,像孙重三先生,包括徐谦光、李德修、张汉臣等业界的老前辈都是胶东人,小时候我也接触过小儿推拿这种形式,那时候主要是因为夜啼、睡眠不安等症状去推拿,所以从小对小儿推拿不陌生。真正喜爱上小儿推拿还是追随张老学习、工作以后,有感于张老等老前辈这种敬业精神,感叹于小儿推拿的神奇疗效,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逐渐喜爱上这个行业。
记者:您是中医推拿学硕士,能简单介绍一下当时与小儿推拿结缘的经过吗?对于学习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刘晓峰:当时能够跟随张素芳教授学习小儿推拿也是有很大的机缘的,当时在读研究生期间,医院推行电子管理系统,科里领导安排我跟张素芳教授当助手,逐渐的了解到张老对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的继承和发展,也系统学习了该流派的理论和技法特点,更坚定了学习、推广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的信念。2017年1月,孙重三小儿推拿已经被济南市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前辈们勤于琢磨,勇于创新的一项实至名归的成果。
记者:在您的讲座中多次听您提到张素芳教授,知道您同恩师的关系非同一般,您也很喜欢从事儿推工作,那么您觉得在小儿推拿学习与工作中张素芳教授给了您什么样的影响?
刘晓峰:张老是小儿推拿的行业泰斗,近60年来,一直在小儿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的一线工作。张老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对工作的执着,还有对事业的坚守,正是恩师这一辈人的执着和坚守,传承的技艺、中国的传统文化才不会消失。恩师是我学习和工作的榜样,我也希望我能像她一样能够在小儿推拿这个行业里面坚定的走下去,不断完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为小儿推拿的继承与创新做出自己的努力。
张老常以推拿典籍《小儿推拿广意》里的两句话教导我们:保赤为怀,不为自私。在临床中,她时刻以《大医精诚》来作为自己行医的规范。病人不分贫富贵贱,她都会一丝不苟地为他们检查和诊断,全神贯注地治疗,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真正体现了一代名医从容坦荡的大家风范!
记者:请问您从学习中医到专业从事儿推工作,影响您转变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刘晓峰: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幼科铁镜》开篇即说:“用推即是用药”。夏禹铸的这篇专著中的《推拿代药赋》讲的就是推拿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借助常用药物来说明了推拿手法的功用,举例说明,书中提到:“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推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麻黄和肉桂都是温热性质的药物,“推上三关”这个手法实际就是代替这两味药,起到温热作用的;滑石和羚羊角都是用来清热的药物,所以“推下六腑”手法是清热的。
小儿推拿能以指代针,以手代药。随着理论和技法的不断丰富,治病范围逐渐增多,而随着机理、手法、取穴的研究不断深入,小儿推拿不但可以治病救人,而且能养生保健。这也正是我专攻小儿推拿的最大原因。
记者:现在传统中医中认为小儿推拿是“小儿科”,大部分学习中医的人都改投针灸、***推拿、艾灸之类,您对这一现状有何看法?儿推从业者应该首先具有什么初心?
刘晓峰:我是这样看的,这主要还是受一些社会因素影响的,很多人认为针灸省力、***推拿收入高,并且对小儿推拿认识不足,我觉得要改变这些认识,主要还是要提高小儿推拿从业者的素质,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优秀的年轻人的加入,让大家通过小儿推拿真正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这样逐渐能改变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按照我的观点,一个从医者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像我们目前的社会处境还算得上处于一种小康水平,但中国还有很多地方有城乡差别,还远远达不到预防和治疗并重的要求,2012年的“哥本哈根共识”的排序中,第一位就是“儿童早期的营养和教育”,在生命早期关注儿童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对未来人力资源的投入,我们社会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如何从人口大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强国。为儿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是今天的父母、家庭和儿童工作者为人类发展肩负的责任,所以一个真正的小儿推拿从业者至少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至少应该继承恩师张素芳教授的“保赤为怀,不为自私”的精神,继承孙重三先生的“医者父母心”的精神,我觉得如果没有一点这样的精神,完全把小儿推拿当成自己个人扬名立万、安身立命的手段或一种职业,那我觉得这个从业者在道德上是有很大的欠缺的。
记者:您讲座中讲到“摩咽周林把环”手法,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刘晓峰:推摩咽周淋巴环,是张老结合了中医儿科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西医生理解剖的特点,用来治疗儿科耳鼻喉的一套手法,是临床工作当中的一个创举。主要操作流程是:(1)开天门;(2)以胸锁乳突肌为界,从耳后翳风推向缺盆,再从翳风穴经下颌角推至颏下;(3)勾揉扁桃体外方;(4)侧推宝瓶;(5)黄蜂入洞;(6)拿风池。主要用来治疗鼻炎、腺样体肥大、咽炎、中耳炎、中耳积液等耳鼻喉疾病,在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记者:当下很多家长对小儿推拿似乎不太热衷,或者说您对在进行儿推保健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刘晓峰:小儿推拿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儿童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儿童的预防保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发达国家的医学理念,也在随着崇尚健康观念的产生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医学目的正由治疗疾病转为维护健康。所以说,无论是小儿推拿从业者,还是家长都应该在小儿的保健方面有更多的关注。承康中医门诊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在张老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团队研发了小儿生长推拿、三伏推拿、视力保健推拿等保健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儿推拿是永远不会衰落的,它作为一种经典,是我们传统中医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精华。创办了以“治未病”儿童保健为目标的宝乐齐小儿推拿加盟连锁模式,以期培养更多的多元化中医人才,带动未来儿童保健加盟连锁的合作。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童真和快乐、远离疾病是宝乐齐所期盼的。
如果你想更多了解张素芳小儿推拿的相关知识与动态,您可以关注头条号“小儿推拿袁海河”;小儿推拿袁海河老师推广小儿推拿泰斗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疗法,普及小儿推拿知识与技法,呼吁学习小儿推拿,增强孩子身体素质。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