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东垆“养牛记”|脱贫的路子对了,就只管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2024-4-24 21:14:21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东垆“养牛记”
记者 刘晓瑞
东垆乡,地处芮城县县城东,在其所辖的17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中没有一个贫困村。没有贫困村,但有贫困户。如何引导这部分贫困户脱贫?请看东垆“养牛记”!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昨天”
嗅到“牛”味 建起牛场
东垆乡全乡没有一个贫困村,这一直是东垆乡党委书记刘晶晶心底最开心的一件事。
“我们乡的村风好,人勤快,大部分人能吃苦,在致富的道路上不停地奋斗着。”刘晶晶笑着对记者说,但东垆乡还是有很少一部分人或因病致贫,或因年老丧失劳动力而致贫,或因其他种种原因而致贫的。如何引导这部分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也一直是刘晶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刘晶晶也深谙此理。“我们乡党委对全乡的贫困人口进行过逐一分析,可以说,大部分是因为丧失了劳动力而致贫。如何精准脱贫?我们反复商讨后,确定了产业脱贫的新路子。”刘晶晶进一步解释说,“就是发展村集体产业,贫困户入股然后分红。”
发展路子确定后,刘晶晶开始寻找具体的产业项目。正如期望定律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的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情就会出现。2017年,在忻州考察学习时,养牛这一特色畜牧养殖业引起了刘晶晶的注意。
“第一,养牛虽然周期长,但牛不容易生病,价格稳定。第二,牛是食草动物,饲料利用率高、转换率高,养牛的成本低、回报率高,每头牛的利润在四千元左右。第三,牛肉高蛋白、低脂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食用牛肉,市场前景好。第四,村里也有养牛的传统,但数量少,比较分散,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如果村里建个养牛场,集中养殖,是不是就能扬长避短?”考察期间,刘晶晶一直权衡着在东垆乡发展养牛业的可行性。
考察结束回到乡里,刘晶晶就把养牛的想法跟班子成员分享,共同商议调研。在此期间,新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并决定成立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我们村‘两委’一致认为养牛的生意有前景。成立合作社,不仅能帮助我们乡部分贫困户脱贫,还能让我们村集体经济‘破零’。”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席亚奇说。
说干就干。刘晶晶带领着东垆乡党委、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分头行动:确定养牛场选址,协调相关土地手续,向芮城县农商行东垆分行为贫困户争取小额扶贫贷款,跟贫困户反复沟通入股事宜,向芮城县扶贫开发中心争取扶贫资金……
经过努力,2017年3月份,东垆乡新庄村成立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带着19户贫困户的入股资金95万元,社会自筹资金11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2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固定分红”的发展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养殖业发展。同年7月,位于南曹村西南1公里处的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开工建设,占地77.1亩。该项目总体规划建设开放式牛舍10座,计划发展肉牛养殖1000头。
图为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在喂养肉牛 记者 刘晓瑞 摄
“今天”
精心经营 初见效益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存栏肉牛220头,建成贮青池2个、干草库1个,开放式牛舍2座以及消毒通道,完成了牛场内道路硬化及绿化等工程。
走进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200多头肉牛在圈舍里悠闲地吃着饲草。它们一只只身形健硕,花色的皮毛闪耀着光泽,这些肉牛正“肩负”着东垆乡部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的重任。
“前几天,我刚从西安考察回来,初步与两家屠宰场达成了销售协议,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牛已经提前卖出去了。肉牛市场供少于求的市场状态,更坚定了我们加快扩大肉牛养殖规模的信心。”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建波说,“办牛场,我们是认真的!牛的吃喝拉撒和保健养生都是五星标准。为了让牛吃上放心草,合作社在朝南15公里的黄河滩上种植了500亩牧草。为了让牛住得更舒心,合作社每周进行两次全方位消毒。为了让牛更健康,相关疫苗及时接种。从牛场建设至今,我们没有病死过一头牛。也正因此,我们的牛一经推出就有市场。”
杨建波还算了一笔账。“按现在行情,每购买一头肉牛犊8000余元,育成饲料成本5500元,人工工资及防疫费用1000元,不可预计费用1000元,一头牛育成总成本为15500元。目前每斤牛肉价格13元,育成牛1500斤计算,每头牛总收入19500元,除去总成本,每头牛利润4000元。按照目前存栏220头肉牛,利润80万元左右。”
“去年年底,我拿到合作社给的4000元分红,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65岁的新庄村人何自立是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19户贫困户入股人之一,因为身患残疾,他丧失了基本劳动力。2017年,他听从新庄村委会的建议,将5万元的扶贫贷款入股到合作社里。“以后年年都有分红。入了股,就像有个人替我上班去了。”何自立开心地说。
比起何自立,更高兴的是60岁的新庄村人李伟民。“去年,我不仅拿到了分红的4000元,还因为给养牛场送了8吨的小米和玉米秸秆,又多收入了2800多元。而且,这玉米的种子都是养牛场免费送给我的,我相当于只出了人工和肥料钱。这些都多亏了乡里、村里给我们办的这个养牛场。”李伟民盘算着养牛场的规模慢慢扩大,他以后就能送更多的小麦、玉米秸秆,挣更多的钱。
杨建波介绍说,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每年上缴新庄村委会6.8万元作为新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合作社在使用财政扶贫资金55万元期间,每年上缴村委会3.3万元,连接5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救助600元;19户建档立卡户入股资金95万元,每年每户定额分红4000元;剩余收益按社会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高兴的不仅有入股的贫困户,还有南曹村党支部书记薛增会。“以前村里的土地一年每亩90元承包费,一次发包10年。这次养牛场的选址选中了我们村,我们跟他们谈到了一亩地300元一年,一年一包的价格。光租地这一项就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增收了1.5万元。去年,我们村委会就拿着这部分租金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养牛场未来还能给我们村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薛增会说。
“明天”
多管齐下 精准脱贫
前景可期,未来发展如何规划?“今年计划把养牛场至南曹村1.2公里的道路硬化一下,方便后期牧草和肉牛的运输;还计划建设雨水与粪便分流设施、排水排污渠道、粪便处理系统。到年底,再新建开放式牛舍1座,每年增加肉牛100头,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杨建波说,再往后规划,步子就会走得更快一些,争取在2020年底,存栏牛数达到500头。
“路子对了,剩下的就是靠用心和坚持。养牛合作社就是我们东垆乡立足本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突破口。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将该项目打造成芮城县壮大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战。”刘晶晶说。
历年来,东垆乡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苹果、粮食种植以及外出务工。近年来,由于大面积苹果树老化,苹果品质不断下降,销售价格明显下滑,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发展动力。同时,留守村内的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经济发展无计划、无技术、无能力,即使外出务工,收入也不太高。
对标先进地区产业提升经验,发展肉牛养殖只是东垆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战中的一个支线。另一条支线就是发展紫菊芋等中草药种植、特色水产养殖和重振果业。
据东垆乡副乡长焦向东介绍说,紫菊芋种植特点是产量大,耐抗旱,易管理,不需要浇地打药,适宜在东垆河滩沙土地种植。2017年在东垆河滩试种紫菊芋400亩,亩产7000余斤,每斤收购价0.3元,每亩纯收入1300余元。去年年初,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对紫菊芋种植进行观摩学习,号召各村发动群众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菊芋,目前已种植2000余亩。
“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和紫菊芋种植的同时,东垆乡还在河滩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焦向东介绍说,东垆乡河滩面积大,黄河湿地边大部分滩涂无法种植庄稼,具有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的先天优势。江苏人都海建和西南农户在东垆河滩承包荒滩试养螃蟹、龙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年初又新发展特色养殖300余亩,目前河滩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000余亩。
“东垆乡是一个人口小乡、果业大乡。”刘晶晶介绍说,由于近年来苹果树老化,苹果面积逐年缩减,为了重振东垆果业,该乡今年发动群众栽植桃、杏及花椒干果经济林1500余亩。
“只有依靠产业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才能够实现整体贫困人口脱贫。”刘晶晶说,“多管齐下,齐头并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搭上了‘脱贫快车道’。明天,我们的脱贫之路、致富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声音 :路子对了就只管大胆往前走
刘晓瑞
“路子对了,剩下的就是靠用心和坚持。”采访中,芮城县东垆乡党委书记刘晶晶的一句话让笔者想起了3月6日人民网报道的一个镜头: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坐在总书记对面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云波抓住机会,拿出一个日常佩戴的写着“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胸牌,“请您给我们做做宣传。”总书记接过胸牌,端详了一下,亲切地说:“希望你们的合作社越办越好,一定要把路子走对!”
笔者专门查阅了有关嘎查合作社的资料。嘎查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正是源于其路子对了,让愿景变成了现实。嘎查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精心经营,嘎查依托一个养牛合作社不仅带动全村207户股民致富达小康,还带动周边130户贫困户脱贫,从此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由此来看,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路子走对”,就是理念先行,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路子对了,就只管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历年来,东垆乡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水果、粮食种植以及外出务工,民富村安,全乡没有一个贫困村。近年来,随着水果面积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基本饱和,销售价格明显下滑,水果业已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发展动力。同时,留守村内的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经济发展无计划、无技术、无能力,即使外出务工,收入也不高,部分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的贫困村民还未脱贫。
如何脱贫?如何致富?东垆乡的发展路子对了。东垆乡党委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多管齐下,以极大的决心和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战。
东垆乡成立新瑞翔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固定分红”的发展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养殖业发展。目前,该合作社集中喂养肉牛及繁育种牛220头,带动19户贫困户参与入股,连接救助全乡55户建档立卡户,每年增加新庄村、南曹村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
东垆乡成立了月亮湾特色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东垆乡河滩面积大,黄河湿地边大部分滩涂闲置,具有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的先天优势。今年春节后,东垆乡特色水产的养殖面积已发展到600余亩,河滩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000余亩。
东垆乡还将扶贫资金以债券形式投资到芮城县禅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进行中药材“大粒子”种植,每亩每年纯收入2000元—3000元,每年为25户贫困户提供固定土地流转资金800元。每年企业上缴南曹村委会1.8万元。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