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4-4-24 20:56:1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农业农村部为中国猪价站台!但真的上涨可能还需时间一、一周生猪市场行情
本周市场回顾:
行情宝数据显示,本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95元/公斤,相比前一周均价下跌0.3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猪价上涨46%,南北猪价倒挂,华南成为低价区。饲料原料方面,玉米、豆粕周均价微增,行情宝测算自配料单价相比上周微增,全国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在400元左右,相比上周下跌30元/头。
周内猪价小幅慢跌,周末东北止跌反弹。进入4月份以来,由于屠企对未来屠宰环节大检查的担忧,冷库冻肉出现集中投放市场的现象,加之猪瘟疫情的散发,多地前期压栏大体重生猪在近期可开始逐渐出栏。猪价整体呈现出弱势下跌。
二、生猪市场分析及预测
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从本周市场变化来看,行情宝分析,未来影响生猪市场的主要因素有:
供需矛盾:冻肉集中出库及疫情散发共同导致了当前的局势,生猪的出栏量与猪肉的供应量齐增,短时供应偏多;而需求面则持续弱势,鲜销不快、走货迟缓,屠企纷纷下调屠宰及采购量水平,屠企持续采取压价采购的策略。随着大体重生猪的消化以及冷库库存的释放,市场的生猪及猪肉供应会逐渐转向偏紧的方向,下旬猪价有望逐渐稳定,部分猪源偏紧地区会有上涨。
消息面:海南疫情既让人惊讶,但其实也不是完全在意料之外。这周的市场消息非常热闹,除了疫情外就要数农业农村部的发声,表示猪价未来要上涨70%,这可以说是承认了生猪产能的下降程度非常大,也是在鼓励养殖户可以勇敢补栏,但是养殖户敢不敢补呢这个疫情风险怎么办仍然是难题。
行情宝本周观点:适重生猪整体供应量有限,不存在供给持续增多的可能,除非局地疫情持续发展带来集中出栏抛售。预计下旬猪价有望逐渐稳定,部分猪源偏紧地区会有上涨,但整体涨幅都较为有限。
辟谣!“非洲猪瘟疫情可在人体潜伏15年”言论不实!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我省万宁、儋州等市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有个别微信公众号发布“非洲猪瘟疫情可在人体潜伏15年”言论。对此,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进行了澄清和解答,认为该观点不实。
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布勇表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但是,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
因此,非洲猪瘟病毒并不感染人,不可能在人体潜伏。消费者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经过肉品品质检验和动物检疫合格的猪肉及其制品可以放心消费。建议大家通过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正规生产厂家和超市、商场等渠道,选购经过肉品品质检验和动物检疫合格的鲜猪肉、冻猪肉;购买猪肉制品时应注意选择在保质期内、标签标示清楚、包装完好的猪肉制品。
全国飘红地区增多,猪价开启新一轮上涨模式华东、华中、华南、华北地区:稳中上涨。苏皖地区生猪价格上涨,主产区外三元出栏价14.4-15.2元/公斤,但高价成交增加。屠宰厂低价难收,外省低价猪源冲击减弱,当地猪源较为有限,预计短线主线或稳,但局部低价或涨。湖南地区产品需求仍无改观,制约作用较明显。短时猪价先稳后涨,涨幅有限。广西猪价为主,外三元规模场出栏价12.0-12.4元/公斤。养殖场出栏压力大,目前等待解封,解封前行情稳定为主。
东北地区:涨跌调整。今日辽宁猪价上涨,屠宰厂收购良杂猪价格参考14.4-14.8元/公斤。黑龙江下滑0.2-0.3元/公斤,良杂猪主流收14.4-15.0元/公斤。东北供应虽仍显不足,但下游接货能力减弱,市场供需逐渐制衡,预计近期生猪价格或主线稳定,黑龙江高价区有下滑可能。
西北、西南地区:整体稳定。西北市场生猪禁止跨省调运。受疫情影响,县域间禁止调运生猪,市场交易较少,许多屠宰场处于关停状态。短期止跌企稳。
需求面则持续弱势,鲜销走货迟缓,屠企纷纷下调屠宰及采购量水平,屠企持续采取压价采购的策略。屠企开工水平降低,加上国内多数地区猪价下滑,预计近期价格幅度或收窄。
全国畜牧总站发布:最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当前非洲猪瘟疫病流行严重,国内多区域都有发生,各养殖企业(场、户)要想保住猪场,将非洲猪瘟病毒(asfv)阻挡于猪场外部,最有效的方式是切断传播途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升级防疫硬件,筑牢三道防线//
首先,要筑建三道防疫体系。围墙防疫体系:完善猪场周围围墙,只留大门口、出猪台、出粪池等位置与外界连通,其他区域全部围蔽,不留任何漏洞。排水沟用铁丝网阻拦,防止猫狗进入。生活区与生产区围栏防疫体系:彻底隔离生产区与生活区,确保所有进出只能通过唯一大门口进入。猪舍与猪舍隔离体系:隔离区域、片区生产区域、环保区域之间筑建隔离带,用不同颜色的衣服,区分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做到不交叉。
其次,要将厨房外移。场内厨房移至猪场外围,选取防护距离合理的地点,对食材进行消毒,对食材进行加热熟化,所有饭菜都经过高温后进入猪场。
再其次,要将消毒点前置化。在现有猪场门口,增加一道消毒关卡,使用有效的消毒药物消毒。该点要具备对车辆,道路、人员、物资、药物疫苗的消毒。具备物资加热功能,对所有能进行加热的物资进行60℃,30min的加热。
最后,要建立车辆清洗烘干中心。所有进场或靠近猪场的业务车辆(饲料车、猪苗车、种猪车、猪粪车、垃圾车),在靠近猪场之前,都要在洗消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烘干。烘干要求60℃,30min以上。
//二、全面封场,严控“五进五出”//
五进是指除了饲料、药物、疫苗、猪只及必要生产物资进入猪场,其他物资减少或禁止进入猪场。
饲料入场前要对饲料车进行彻底消毒,通过中转的方式接驳进入猪场,有条件的可使用散装料塔传送进入猪场,阻止饲料车及饲料袋入场。
药物疫苗在场外进行2次消毒,1次臭氧熏蒸,可以加热的进行加热处理后,方可进入场内。疫苗必须经过有效消毒药物浸泡后,经过臭氧熏蒸方可入场。
外来人员、本场休假人员进入猪场,存在较大风险,视为红色警戒。人员回场前进行有效隔离,邀请政府单位协助检查,对需要回场人员进行asfv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回场人员执行冲凉、换衣鞋,生活区隔离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在疫情高危区域,可执行封场。
猪只引种要谨慎。asfv病毒感染猪,具有一定潜伏期,引种之前检测为阴性,并不能确保该猪没有被感染。在疫情高危区域,可以暂时闭群,不引种。
所有物资进场,先经过消毒水彻底喷淋,有内孔的(如管道),也必须用消毒水消毒;物资必须经过60℃,30min加热后,方可入场。
五出是指所有人员、猪只、医疗废弃物、垃圾、猪粪出场,必须经过中转,外来车辆不得进入场内。
猪场出猪台设置单项回流关卡,确保猪只能出,不能进。
运输车辆使用密封式猪车,确保运输安全。
人员外出必须经过场长或者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审批,坚持只出不进,减少风险。
在疫病流行高危区域,建议停止垃圾、猪粪、医疗废弃物外运。确实需要外运的,经过中转的方式转运出去,对中转点进行彻底消毒。
疫病高危区域,实行“封场、闭群”,切断外来可能的传播风险,保证场内安全。
//三、切实控制饲料生产防疫安全//
饲料厂接触的外界车辆最多,人员来源复杂,原料产地较多,运输途经路线较长,感染风险大。通过一系列防疫手段,提高饲料厂防控等级。
第一,建立前置清洗消毒点。所有到饲料厂的车辆,在前置点清洗干净并消毒。原料车与成品料车使用不同的地点。
第二,厂区门口消毒。对所有进入厂区的车辆,使用喷淋系统,对车辆进行彻底喷淋消毒,驾驶室使用雾化消毒机消毒。司机人员换衣、换鞋,经过雾化消毒进入厂区。
第三,原料与成品区域隔离。原料车与成品料车从不同入口进出饲料厂,做到不交叉。饲料厂区域内对原料区与成品料区进行物理隔离,用不同颜色衣服区分,不交叉、不串岗。
第四,饲料生产区域隔离。用物理隔离带把饲料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开,员工上班必须进过冲凉房冲凉换衣进入生产区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二次换衣换鞋。
第五,高温制粒生产。更改饲料生产工艺,对所有饲料进行高温处理。80℃,3min以上制粒。
//四、健全防疫体系,压实防疫责任//
猪场场长要制定符合本场的防疫体系,落实防控责任。每一个防控环节如何操作,制定流程图,对操作人员进行思想及操作培训。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每个防疫环节落实情况,确保无漏洞可钻。
//五、积极与政府沟通协作,打赢防非攻坚持久战//
与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紧密联系,掌握实时疫情动向。邀请防疫部门提出防疫指导意见,不断升级防疫硬件,制定合理的防疫流程,监督落实。对猪场周围3公里的散养户进行规范,消毒。监控猪肉产品及生猪进入猪场周边地区,确保大环境安全。
巴西部长:中国猪瘟疫情将推动巴西肉类出口大增北京时间23日消息,巴西农业部长特雷扎克里斯蒂娜迪亚斯(tereza cristina dias)周一表示,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今年肯定会下降,因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其对动物饲料的需求减少,但肉类出口的潜在增长将抵消这一影响。
迪亚斯表示,中国非洲猪瘟的爆发对巴西的农业出口构成了威胁,但同时也提供了机会。
巴西是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而中国是最大进口国。据估计,此次疫情导致多达2亿头猪死亡,影响了对谷物和大豆、玉米等油料饲料的需求。
迪亚斯在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总部与业界利益攸关方举行会议后表示:“我们将以每吨2000美元的价格出售我们的蛋白质,无论是鸡肉、牛肉还是猪肉。这肯定会减少我们的大豆出口,但我们会增加价值。”
浙江:每日从外省调入生猪约1.4万头“我们公司主要养殖‘外三元’生猪,年销售量在1万头左右。和去年相比,产量变化不大,猪肉价格略有上涨。”江山市石明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毛石明近日告诉记者。
记者也从刚召开的全省(浙江)畜牧兽医工作会议获悉,去年以来,我省(浙江)猪肉货源供应充足,猪肉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接下去,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将持续加大卫生监管力度,并积极推进生猪产业调量提质,做到安全和供给两手抓、两手硬。
严管严控确保安全
根据统计,目前我省从省外生猪调入量呈上升趋势,每日从外省调入生猪量约在1.4万头左右。
这么大的生猪调入量如何做好监管防控呢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采取了“御敌于外”的策略,重点在全省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设卡严查。去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排查各类重点场所130万场(次),追溯省外调入生猪及生猪产品3万余批次。
在打好对外“阻击战”的同时,我省展开对内“阵地战”,各地农业农村、公安、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防联控,对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等违法行为“零容忍”。截至目前,全省已捣毁150个私屠滥宰窝点,9起案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为了确保群众能吃上“放心猪肉”,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还持续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抽检力度,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9%以上,活畜养殖环节已连续4年保持“瘦肉精”零检出,全省93%的兽药经营企业实现二维码追溯管理。
据悉,接下来我省将继续采取清理整治倒逼、兼并重组推进等措施,逐步淘汰退出屠宰点。加强冷链标准和体系建设。支持引导集屠宰加工、鲜肉分割、分销配送、专卖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肉类生产企业发展,实现从“调猪”为主向“调肉”为主转变。
调量提质保障供给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造养殖设施、改善养殖环境,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运用新工艺提质增产。
“我们力求通过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方式实现生态养殖,助力生猪产业良性发展。”总经理林纯洁告诉记者。
目前,这家企业年存栏种母猪1千头,年对外可供应优质种猪8千多头,商品猪1.2万多头。
据悉,全省各地在严抓严管疫病防控措施的同时,稳步推进生猪调量提质工作,保障猪肉正常供给,维护生猪市场稳定。目前,全省有平阳、象山、德清等10个县(市、区)实现生猪养殖增量。“各地要落实猪肉产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畜牧业保险等扶持政策,重点在农业‘两区’、低丘缓坡、沿海滩涂等宜养区,配套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规模养殖场,力争全年新建万头生猪生态牧场10家以上。”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要求,面对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务必切实加强“两头乌”等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研究出台稳定生猪生产的扶持措施。
绿色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江山市石明畜业有限公司是我省首批省级美丽牧场,这家企业在污染防治和循环利用上成绩斐然。企业投入130余万元引入异位生物发酵床技术。该技术使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猪粪尿等排泄物经过发酵床处理后,就转化成了优质有机肥,“每天可以处理25吨污水。这样一来,排泄物得到有效处理,公司300余亩的果蔬和苗木基地省去了买肥料的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毛石明说。
去年以来,我省畜牧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顺利通过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中期评估,临安、象山、宁海等11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并成功创建了省级美丽牧场324家,市县级近千家。
我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全省所有地市和56个县(市、区)制定出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畜牧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了新时期我省畜牧兽医工作的新亮点和有力抓手。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还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开展生猪产业全链条严管“百场示范、千场提升”行动,重点突出入场管控、饲料原料、基础设施、养殖环境、出场管控等关键环节,落实全链条最严格的“闭环”管理要求。
根据文件要求,我省今年将完成1000家规模养猪场、屠宰企业改造提升,好中选优推出100家示范场,通过2年的努力,实现全省规模养猪场、屠宰企业改造提升全覆盖。
江西2019一季度生猪存栏下降10.2%一季度,江西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0.9和0.2个百分点。畜禽生产出现下滑。生猪出栏782.4万头,下降9.0%;生猪存栏1410.2万头,下降10.2%;猪牛羊禽肉产量下降4.5%,其中猪肉产量下降7.6%。蔬菜生产稳中有增。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7.6千公顷,增长1.6%;产量373.4万吨,增长2.2%。渔业生产保持稳定。水产品产量69万吨,增长1.8%,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19万吨,增长5.0%。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