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当前阶段行情,与2014年底的行情有高度相似性,处于行情恢复期,未来大概率会上涨;
2、如果现在无脑买入股票,持有四年,数据显示6成概率会不赚钱;
3、对于暴富来讲,唯一通途是重大资产重组,尤其是大体量借壳,10倍股绝大部分都是借壳完成的,但是可遇不可求。重组是把双刃剑,成也重组,败也重组,对于二级来讲,见好就收为好;
4、大部分恶疾缠身的公司都是在毁灭财富,公司治理结构差的公司最好不好接触,即使是有借壳概念;
5、整体来讲,国企比民企的经营效率低,非国有企业中长期业绩表现更优秀,但也分化,大部分国企都是理财型上市公司,赚不到超额收益。
· 正 · 文 · 来 · 啦 ·
最近羊皮卷在系统整理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成长路径,分析上市公司如何做强,又为何变弱,从统计数据里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内容,现分享给各位小伙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先说说基础数据,我们整理了a股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2018年6月30日、2018年12月31日以及2019年4月24日收盘数据,统计了上述7个时点a股全部股票总市值数据,全部数据从同花顺ifind中提取。
有以下几个有意思的发现:
发现一:a股现处历史上什么样可比阶段? 答案是像极了2014年年底
我们根据上述统计时点的a股市值分布来看,发现其实不同时点,呈现有一定的规律。
在行情比较好的时点,市值低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占比会明显减少,即市场确实存在所谓消灭低价股现象。百亿市值股票在行情好的时候会占比接近50%,百亿市值公司大面积出现。
如2015年年底20亿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仅为6家,2016年年底也只有7家,大家都比较清楚,这两年行情相对平稳,虽然2015年年中发生了股灾,但是由于2015年上半年涨幅比较大,虽然年中跌得比较惨,但是随着2015年10月之后的行情修复,很多股票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得到市值修复,因此2015年底的数据不具有特殊性,基本上反映了2015年全年的行情。而对于2016年底来讲,虽然2016年年初发生了熔断事件,导致2015年下半年的修复行情得到调整,但整个2016年的行情是比较平稳,而且是有所上升的,该年底数据具有年度代表性。
在行情恢复期,20亿左右市值的股票会得到快速修复,但是50亿左右市值的股票反应比较慢,整体数量及占比上都比较稳定。
2017年和2018年两年,整个市场行情是比较极端的,2017年全年龙头蓝筹股与中小市值股票呈基本完全相反走势,2018年全年发生了三次以上千股跌停局面,全市场都在往下走,只有极少数股票走出独立行情,大部分上市公司市值集中在30亿到100亿之间。
(不同市值区间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布)
(不同市值区间的上市公司分布占比)
从占比分布来看,我们感觉,当前的市场表现情况与2014年年底的情况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各区间的分布都极度接近。
而且,目前市场的情绪反应与2014年年底也比较接近。14年年底的时候,券商股在短短一个月内走出独立行情,很多投资者都不敢追高,市场情绪整体比较正面,政策层面也比较支持,18大之后的改革红利预期对市场刺激非常大,满市场都是“改革牛”。反观当下局面,随着17、18年的市场调整,民营企业受到重大创伤,高层对于资本市场改革极度不满,迅速推出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春节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出一波极端修复行情,短短一个月左右内,从2440点攀升至3200点,投资者情绪反应激烈,财富效应明显,“改革牛”之声又开始弥漫。
如果当前行情,果真是14年底,假如历史真能重演,我们可是要享受一波真正的牛市了。
发现二:从现在起无脑持股四年半,亏损概率有多大?答案是6成概率会亏损
截止2014年年底,共有2575家上市公司,我们对比2019年4月24日与2014年12月31日的市值数据,发现共有1053家上市公司市值是减少的,占比为37.24%,其中有94家上市公司市值减少大于50%,占比为3.65%,如果无脑买入也就是说37%以上的概率会亏损。
这还是在没有考虑资金成本的角度,如果再算上4年半时间的资金成本,我们按照同期银行的保本型理财利率或通货膨胀率以6%/年左右计算,四年半按照累计30%左右的理财收益,将会增加492家公司,共有1545家企业市值是减少的,即投资亏损概率将达到60%。
在有正收益的上市公司中,能够实现年化20%以上,即累计增加额达到100%左右,其概率为18%,这里比较明显体现了投资界的“二八定律”,只有20%的上市公司是能够实现财富较快增长,80%都是陪跑。而在实现跨越式增长,即每年100%以上收益的,占比约为2%。
看来炒股这条路,不适合大部分人,普通老百姓还是安心工作吧。
发现三:四年10倍股,都是些什么样的公司?是怎么成长起来的?答案是借壳是暴富的唯一通途
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4月24日与2014年12月31日两个时点的市值数据,在接近四年半的周期里,共有19家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了10倍以上,其中顺丰控股增长了83倍居首位,2014年底的时候叫鼎泰新材,2016年被顺丰速递借壳。
在这些10倍股里,我们发现除了极少数上市公司外,其他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借壳上市或巨量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了脱胎换骨,这些例外公司如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是因为2017年年底非洲猪瘟事件引起行业突发性增长,就企业成长价值来讲,不具有参考性。
要实现财富非线性增值,还是得靠借壳。
我国证券市场在2017年以前都是小票取胜,蓝筹股一直得不到合理定价,这也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证据体现。随着我国证券发行体制的放开,以及发行堰塞湖的化解,借壳上市是否仍像以前那么盛行,值得怀疑,如果借壳上市资产供给不足,那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如何高速成长,又如何破局,值得思考。
发现四:谁在毁灭财富?股市地雷埋在哪?答案是大部分毁灭财富的上市公司都恶疾缠身。
我们抽取了市值负增长最多的上市公司,发现有20家企业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市值缩水了67%以上,即毁灭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财富。最高的是金亚科技,2014年底的时候是37亿,现在是2.65亿,市值缩水92%,需要注意的是,统计数据里还不包括这几年已经退市的企业,那些估计更惨,如中弘股份当年可是100亿以上。
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地雷。
仔细看看这些企业都有些什么雷,退市概念股、重大信息披露失实、实控人跑路、重大重组失败、经营失败、重大债务违约、财务造假等全部上榜,基本上都是恶疾。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问题,有些公司其实就是业绩下滑比较厉害,但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违规动作,如聚龙股份。
不过从板块来看,并没有看出什么规律,创业板并没有出现所谓的高风险,反而中小板的企业表现非常突出。
全部都是民营企业,这有点难堪,但是也没法回避。
发现五:买什么最靠谱,国企和非国有企业谁增长多?答案是非国有企业表现更优秀。
如果我们对全部公司进行一个所有制的区分,分为国企与民企,国企包括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以及混合制国企,民企包括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这个数据有些不准确,但不影响整体判断),共有1001家国企上市公司,1574家民营上市公司。
在全部国企上市公司中,有502家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为负,179家增长在30%以内,也就是70%的概率买国企会亏损,大于整体数量60%,即买国企的亏损概率会大于全部无脑买入。增幅超过100%的企业来看,国企仅为13.89%,也低于整体数据18%。国企大部分都增长平庸,每年在15%左右的区间比较正常。
再看非国有企业,35%的非国有企业四年半市值增长为负数,低于总体数量5个百分点,低于国企15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表现优于国企。增幅超过100%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也跑赢大盘,优于国企。
所以,从数据来看,非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会优于国有企业,而且非国有企业有45%以上能够跑赢通胀和基本理财收益。
看来,整体上还是民营靠谱,不过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如前所述,容易踩着大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