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河南一疫情专家因非瘟防控连续加班昏迷去世,年仅38岁日前,河南省焦作市动物疫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室主任李志勇因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连续加班突然昏迷后去世。
澎湃新闻获得的文件显示,河南省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5月27日发文,号召全局学习因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连续加班突然昏迷后去世、年仅38岁的李志勇同志。
焦作市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简报称,去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李志勇经常“白+黑”“五+二”,除经常奔赴一线,进行病样采集、疫情诊断、排查处置疫情隐患、指导实验室建设外,还经常加班加点,分析上报疫情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建议。今年5月5日至7日,李志勇在参加局里组织的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暗访指导后,5月8日晚在单位加班起草汇报材料,因连续加班劳累过度,感觉身体不适,回家休息。5月10日凌晨,突然昏迷,经抢救无效去世。
《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在全局开展向李志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提到,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李志勇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有时完成采样填完表已到深夜甚至第二天凌晨,对此,他从未有过抱怨和推脱,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回家。
02非瘟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将于2022年前面世?5月24日,中国农科院科研进展通报会上公布《非洲猪瘟防控科研计划(2018-2022)》。计划表示,将从尽早确诊疫情传播源、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链、构筑疫情防护墙等三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研发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高效消毒与灭虫技术产品,创制非洲猪瘟防控疫苗,为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有效控制和净化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非洲猪瘟防控科研的研究内容主要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抑制机制研究、诊断与检测技术与产品研发、消毒技术与产品研发、灭虫技术与产品研发、基因缺失疫苗创制和活载体疫苗创制等六大方面。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目前主要取得五项进展: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
03广东省6月起开展非洲猪瘟等疫病集中大消毒活动近日,广东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全省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集中大消毒活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决定自2019年6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开展为期1个半月的集中大消毒活动,有效杀灭病原体,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持续深入推动“3+1”专项行动,不断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
方案要求,省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组织本行业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地负责集中大消毒活动的组织发动、具体实施,指导和监督相关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做好具体的消毒灭原工作。
按照方案,集中大消毒活动消毒范围,包括全省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场、肉品加工厂、冷库、生猪产品交易市场、餐厨收集处理场所等,包括车间库房、外环境、运输车辆和有关用具物品。
生猪饲养场(户)和屠宰厂(场)消毒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中的非洲猪瘟消毒规范和我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指引》进行,同时生猪屠宰厂(场)要严格实施“1110”制度(即“一天一清洗、一天一消毒、一周一扫除、每天零存栏”);无害化处理场所和冷库等其他场所场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04公布了!广西博白发生非瘟疫情,发病1头,死亡0头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5月27日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5月27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博白县旺茂镇某养殖户饲养的生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存栏生猪1头,发病1头,死亡0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督导组指导当地开展处置工作。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病猪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