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农民日报:广西柳州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纪实之二,“三化”新理念 提升园区辐射能力

2024-4-24 7:43:41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任何地方经济社会成功的探索实践,皆有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先进理念为指引。柳州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之成功,盖不例外。柳州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给予发展现代农业以启示。
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介绍,我们以工业化理念抓示范区创建,坚持特色化、生态化方向促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示范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柳州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工业化、特色化、生态化的理念不断落地实践。
在位于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米粉、酸笋、腐竹等食料的加工和包装主要依靠自动化设备进行,2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这里每日出厂8万-12万包袋装螺蛳粉,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往全国各地,每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
公司董事长姚汉霖说:“螺蛳粉生产带动了周边农民种植竹笋、豆角等原材料,并且种植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以此保障螺蛳粉的口感和品质。”
“这是二产引领一产发展的典型,也是柳州以工业化理念抓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温承全介绍,他们开展了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认定,建立投入品管理和生产记录管理等制度,对竹笋、豆角、大米等种植以及螺蛳养殖分别制定严格的认定标准,保障原材料的优质安全。
先定标准,后育产业。事实上,从螺蛳粉产业园创建之初,工业化理念就贯穿其中。这也是螺蛳粉能从一方小吃摇身变为50亿元大产业的关键因素。温承全告诉记者,“柳州螺蛳粉”已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要使用公用商标,必须符合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标准才能进行授权。
2018年,柳州又提出“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2.0”的发展目标,对上游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企业准入、品牌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中央厨房标准化营销体系建设等开展了系统部署。
在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和平看来:“用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对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工业化、精细化改造提升,能有效保障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市场需求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稳定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稳定农业产业效益的另一个理念在于,找准特色化定位,发展特色农业。梁旭辉说,柳州不是产粮大市,却是特色鲜明的农业强市。发展特色农业立足于一方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有利于农产品品牌化和优质化发展,同时能减少市场同质化竞争,破解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有利于农业价值链的升级。
柳州以特色化理念抓示范区创建既有生态多样性好、农业类型多的自然优势,还有多民族聚居的文化优势。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茶因高山种植、富硒等特色,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三江县侗天湖农业生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将侗天湖附近的荒山人工开挖成梯田,种植高品质耐高寒茶叶,打造出了“天湖冰芽”系列富硒产品。公司总经理吴丽芬介绍,公司还将围绕侗族的“萨文化”,打造茶文旅融合,提高高山茶的附加价值。
在三江,侗族打油茶可谓颇具特色:伴随侗族歌谣,品尝民族风味,再加上饮者之间的互动,更添几分趣味。这也成为三江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邝驱说,他们在示范区创建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将自然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以特色打造品牌、以特色拓展市场、以特色推进三产融合,着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无论工业化理念还是特色化理念的实践,其基础都离不开良好生态。柳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牢绿色底线,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的转化增值。
在柳江区百朋镇,千亩荷花竞相绽放,吸引着八方来客,不仅赏花经济越来越旺,种植的鲜藕也因优质优价而富裕了当地百姓;在三江县稻鱼综合种养基地,“一季稻+再生稻+鱼”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还大大增加了每亩的经济收益……向着生态要效益,柳州的许多探索已臻于成熟。
海拔600多米的三江县八江镇布央村坐拥3000多亩高山茶园,打造出从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到旅游完整的茶产业链。布央村村民吴顺海说:“我家种了8亩茶,将自家两座小楼中的一座改为民宿,再加上分红,一年能挣10多万元呢!”
吴顺海的幸福日子,得益于布央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创设。其运行机制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按股返利;专业合作社委托企业管理茶园,返利提成;农户一方面将茶园入股专业合作社按股分红,另一方面在茶园打工或将自家茶叶销售给企业,获得工资和销售收入,同时还享受村集体经济的分红。
联合体将四方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实现了四方共赢,保障了农民的稳定增收,并带动这个曾经“有女莫嫁”的布央村摘掉了贫困帽。
“带动农民致富,是示范区创建的根本落脚点。”柳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佘锦伟说,“我们突出优势产业示范、科技内涵示范、精准扶贫示范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辐射带动产业链上相关经营主体,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作者:詹新华 高飞 阮蓓 刘振远 郭芸芸
来源:农民日报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