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石行业发展分析 天然石材常常因为其结构疏松及节理裂隙而引起风化,而当今人类活动产生的酸雨使这种风化法反应日趋剧烈。而微晶石由于其结晶习性的特殊性,使成品表面形成针状结晶花纹;同时由于玻璃基质的半透明而呈现出光亮的表面,这使它不但花纹精美而光亮性远大于石材。同时由于人工控制制造,而没有天然石材无法克服的色差。 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 具体的说,其优点包括:它有自然柔和的质感,微晶石是在与花岗岩形成条件类似的高温下,经烧结晶化而成的材料。尽管抛光板的表面光洁度远高于石材,但是其特殊的微晶结构,光线不论由任何角度射入,都产生均匀和谐的漫反射效果,形成自然柔和的质感。它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微晶石是由一种特殊高温烧结工艺而成的均制材料,根除了导致天然石断裂的细碎裂纹。该工艺是一种可以制造丰富色调的方法,以白色为基本色搭配出丰富的色彩系统,又以白、米、灰三个色系最为设计师所采用。它有优良的耐侯性及持久性,微晶石的耐酸性和耐碱性都比花岗岩、大理石优良。作为化学稳定性优良的无机质材料,即使长期暴露于风雨及污染空气中,也不会产生变质、褪色、强度降低等现象。它吸水率为零,不易受污染,不必担心冻结破坏以及铁锈、混凝土泥浆、灰色污染物渗透的危害,根除了石材泛碱的现象,附于表面的污物也容易擦洗干净。它强度大、可轻量化,微晶石比天然石更坚硬、不易受损、可适当调节材料厚度以配合施工方法,符合现代物轻巧、坚固的潮流。根据性能和各类工程的实际应用证明,凡可应用石材的场合均可使用微晶石,其挂、砌方法与石材无异,而且由于微晶石的力学性能优异,圆柱弧面板可热弯成型,还可实现用轻量化。 行业发展仍有不足 其实,微晶石美丽的后面尚有一定的不足,自1995年以来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投入几千万元以上的巨额资金,从微晶玻璃生产工艺最成熟的日本引进设备、开发产品,但因工艺控制复制,原料配方不成熟以及未能掌握核心技术等种种原因,致使产品花色品种少,烧成晶体表面气孔以及平面规整度等缺陷难以控制,许多企业每年只能生产几万平方米的低档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半途而废。现有的生产工艺花纹效果鲜亮美观,但由于分步成形,加之选材成分要求严格,使其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工序多,综合成品率低也阻碍了成本的下降,同时,由于微晶石硬度大于天然石材,使其冷加工技术难度大,也导致了成本的增高。如何更一步攻克表面气孔多的难关、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仍然是部分企业的一大关口,不少的企业微晶玻璃产品合格率在60%。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还表现在:其一,众多厂家的微晶石产品技术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造成产品质量迟迟不能得到提高。低质量的产品靠价格竞争大量充斥市场,客观上影响微晶石产品的整体市场形象,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是目前行业内亟待解决的。其二,众多微晶石厂家的市场营销方式落后,营销体系不健全,品牌意识薄弱,售后 差。而问题的关键是管理决策者的观念落后,缺乏对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的学习,这恐怕是制约微晶石市场份额快速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管理和人事问题,例如一家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经营无方,使得投资靠大资金投入所建立起来的光环效应逐渐减退,企业连年亏损,这种恶劣影响不但损害了投资方和本企业的利益,客观上对整个行业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四,政府在行业发展和规范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对于这样一种性能优异的环保装饰材料,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层面和具体操作上大力引导、扶持和推广,并加大力度规范市场。其五,缺乏国际化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对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不足。 未来数年与天然石材平分秋色 由于上述原因,有人对微晶石行业为看好,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微晶石将会带给我们每个人更多美丽。有人却表现的不置可否,他们大都担心技术、质量的稳定。究竟如何,笔者根据掌握的有关行业情况特别是国外一些情况,对未来数年国内微晶石行业将出现趋势进行预测:1、市场总量迅速扩大、质轻、靓丽、环保、抗污染、维护保养费用极低,历久弥新等众多卓越的性能必将使得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用户钟情于微晶石产品,而该产品在日本等国家的应用历史表明,微晶石的长期(建筑物寿命内)成本是极低的。随着国内建筑装饰领域的逐渐成熟和与国际接轨,毫无疑问国内微晶石行业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并将形成一个规模巨大产业。5年内将达到年产销2000万平方米,是现在的近10倍,从一种所谓的调味品进入主流装饰材料的行列。2、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形成多花色、多品种、系列化的产品格局,高质量、低成本的微晶石薄板产品快速、大量进入家装市场并逐渐形成市场的主流,复合板产品将由产品品质和销售定位方面的问题而逐渐收缩。3、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快速进步,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它的色泽自然、晶莹剔透,具有结构致密、不吸水、耐磨、防污、抗风化、耐酸碱腐蚀、无色差、永不褪色的优异性能将得到突显和加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档次 的建筑装饰材料。部分优势厂家生产产量迅速扩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迅速形成市场优势,一些弱势生产厂家将遭到淘汰。4、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增强,管理理念更新,一些优势企业的管理将快速实现系统化、现代化。5、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将有国际大资金进入,将出现年产100万平方米的生产厂家,在此新兴行业中,资本将显示其巨大力量。
其中多气孔状的玄武岩,也称为浮石,其气孔多,质地坚硬,可以将将它搀在混凝土里,可以使混凝土重量减轻,不仅坚固耐用,同时有隔音、隔热等特点,是高层建筑轻质混凝土的良好骨料。浮石还是很好的研磨材料,可用来磨金属、磨石料;在工业上还可做过滤器、干燥器、催化剂等。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之中,主要用作假山,盆景等等,同时也用于家庭装饰之中。 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但也有的玄武岩由于气孔特别多,重量便减轻,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因此,把这种多孔体轻的玄武岩,叫做浮石。 玄武岩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铝玄武岩 由于玄武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喷溢地表易形成大规模熔岩流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层状侵入体的,如岩床等。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六边形(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岩石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是生产铸石的好原料。铸石是将玄武岩经过熔化铸造、结晶处理,退火而成的材料。它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玄武岩还在一种铸钢先进工艺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处长铸膜寿命。同时,玄武岩还可以抽成玻璃丝,比一般玻璃丝布抗碱性强,耐高温性能好。 按产出的构造环境,玄武岩分4种:①发育于深海洋脊的玄武岩。大致以每年1.5×1010吨速率自洋脊涌出,属拉斑玄武岩类,故又名深海拉斑玄武岩,以低含量的k2o、tio2、全铁和p2o5、高含量的cao,区别于其他玄武岩。由于海底扩张,来自洋脊的深海拉斑玄武岩成为洋壳的主要组成。②发育于洋盆内群岛和海山的玄武岩。一般由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复合构成,其成因可能与上地幔热柱活动有关。③发育于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玄武岩。一般近深海沟一侧和早期发育的是拉斑玄武岩,规模大,分布广,并可能是细碧角斑岩系列的组成部分;向大陆方向,碱含量增高,为碱性玄武岩,但也可以有拉斑玄武岩与之共生,它们形成于岛弧和造山活动******阶段或稳定以后,通常规模较小而零散。所谓的高铝玄武岩以及共生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出现于岛弧和造山带发育的中期。太古代晚期绿岩带的拉斑玄武岩,在成分和产状上可能相当于新生代岛弧的拉斑玄武岩。④发育于大陆内部的玄武岩。它包括由裂隙喷发的大规模泛流拉斑玄武岩和少量的碱性玄武岩,它们受陆壳花岗物质混染。 多气孔状的玄武岩(浮石),因为它气孔多,又相当坚硬,因此,将它搀在混凝土里,可以使混凝土重量减轻,但仍很坚固,同时有隔音、隔热等特点,是高层建筑轻质混凝土的良好骨料。浮石还是很好的研磨材料,可用来磨金属、磨石料;在工业上还可做过滤器、干燥器、催化剂等。 按sio2饱和程度和碱性强弱,玄武岩被分为两大类:①拉斑玄武岩(即亚碱性玄武岩),是sio2过饱和或饱和的岩石。不含橄榄石和霞石,以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为特征。它的sio2与全碱的关系是(na2o+k2o)/(sio2-39)的值小于0.37。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缓慢冷却(如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地表条件下,玄武岩通常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这些斑晶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历时几个月至几小时),也可在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一些艺术家,根据浮石多孔和皱、漏的特点。用来建造园林中的假山,或雕成小巧玲珑的盆景。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如果是冷却较慢,比如一天降几度,则形成的是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如果是快速冷却,比如一分钟降上百度,则形成的是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通常的地表条件下,玄武岩主要是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这些斑晶可以在、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也有可能于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如果是冷却较慢,比如一天降几度,则形成的是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如果是快速冷却,比如一分钟降上百度,则形成的是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通常的地表条件下,玄武岩主要是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这些斑晶可以在、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