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超400个猪种,其中,中国拥有地方猪品种76个,为各国之首。对于猪的种类大家是不是都有了解呢?今天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猪的种类,哪些猪的繁育性能好,好饲养呢?
1、东北民猪
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在世界地方猪种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是起源于东北三省的古老地方猪种。
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特点,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2、西北八眉猪
西北八眉猪:又称注川猪或泾西猪,是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家猪品种。头部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被毛黑色。按体型外貌和生产特点可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大类型。
八眉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肉质好、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放管理、遗传性稳定等特点,但也存在生长慢、后躯发育差、皮厚等缺点。
3、黄淮海黑猪
黄淮海黑猪:主要分布于苏北、鲁南、豫东和皖北等地,具有性成熟早、产仔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是我国新淮猪的培育亲本,也是其他培育猪种的良好素材。
头面部皱纹浅而少呈菱形,嘴筒较长而直,耳稍大下垂,体形中等,背腰整平,腰部较紧不拖地,臀部斜削,四肢较高,结实,后躯略高于前躯,全身背毛黑色较密,冬季深褐色。母猪乳头数7~10对。
4、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由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分布于广东、广西省(区)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产区有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
因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
5、海南猪
海南猪:头小,鼻梁稍弯,额宽,有倒八字形皱纹,耳小而薄,直立并稍向前倾斜,耳根较宽广,嘴筒短而钝圆。
分布于澄迈、儋县、昌江、东方、乐东、琼山、琼海、万宁、陵水、定安等县。
毛色白多黑少,从头部沿背线直到尾根,有一条黑毛黑皮的宽带,俗称“黑背条”,下颌、颈下、胸、腹、体侧及四肢均为白色,黑白之间有一条宽约3~5厘米由黑皮白毛形成的灰色带,额正中有一倒置的白皮白毛的三角星。乳头多为7对。
6、滇南小耳猪
滇南小耳猪:产于云南省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乳头多为5对。
属华南型猪种,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其肉质鲜嫩细腻, 口感鲜、香、嫩、糯, 且能很好地适应热带、亚热带炎热潮湿气候条件, 具有较强的抗蚊虫和体外寄生虫能力。
7、香猪
香猪:为偶蹄目、野猪科、猪属,以体小早熟,肉味鲜,闻名全国。 香猪又名“迷你猪”,其中以来自国家农业部门授予“中国香猪之乡”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从江香猪、剑白香猪,和靠近贵州黔东南地区广西的巴马香猪最为著名,另还有环江香猪、藏香猪等品种,都属矮小猪种。
体躯矮小。头较直,额部皱纹浅而少,耳较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丰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短细,后肢多卧系。皮薄肉细。肉品可加工为腌肉、烤肉、腊肉。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原来多为散养,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对肥料的需要量增加,已逐渐改为圈养。
8、大围子猪
大围子猪:体型中等。头较清秀,耳中等大、下垂呈八字形,群众称“蝴蝶耳”。头分长头和短头两型,长头型俗称“阉鸡头”,额较窄,皱纹较浅,嘴筒圆而较细;短头型俗称“寿字头”,额较宽,皱纹较深,嘴筒粗而稍扁,脸稍凹,颈长短适中,胸宽而深,背腰宽、微凹,腹大略下垂,臀部宽而稍倾斜,十字部略高于鬐甲,形成了前高后低的体态。
大腿较丰满,飞节上部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黑色,仅四肢下端为白色,群众称“四脚踏雪”或“寸子花”。乳头数12枚左右。
9、宁乡猪
宁乡猪:又称宁乡土花猪,产于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所以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中国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
宁乡猪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耐粗饲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在漫长的选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
被毛粗稀而短,皮肤白色,或有黒晕;毛色有乌云盖雪、大黑花、小散花等3种毛色。
10、太湖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无锡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
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11、姜曲海猪
姜曲海猪:头短,耳中等大、下垂,体短腿矮,腹大下垂,皮薄毛稀,全身被毛黑色,部分猪在鼻吻处偶有白斑,群众称“花鼻子”,乳头多在9~10对。
分布在长江北岸的如皋、江都等县,以及里下河地区南部的兴化、高邮及沿海垦区西南部的南通等县、市。
12、乌金猪
乌金猪:高原良种,国之瑰宝,起源于云、贵、川乌蒙山区与金沙江畔,故取名乌金猪。是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也是生活吃习最接近野猪的猪种,乌金猪以肉质鲜美,富含钙、铁、锌和ω脂肪酸,适合高原牧场养殖。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黑猪齐名。乌金猪耐粗粮、抗劣性强、抗病能力强,适宜放养 。
体质结实,头大小适中,耳中等下垂,嘴筒较粗直,体躯稍窄,腰背平直,四肢健壮,皱纹少而浅,四肢粗壮有力,后躯比前躯高,并有“嘴上三道箍,额印八卦图,脚上穿套鞋”之说。
13、内江猪
内江猪:属西南型猪种,是中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内江猪被毛全黑,鬃毛粗长,头较短、额宽、额面有较深皱褶、耳中等大、下垂;体格大,体躯宽深,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部宽稍后倾,四肢粗壮。
内江猪的遗传性能稳定、配合力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驯、耐粗饲,在以青粗饲料为主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仍较快。
14、荣昌猪
荣昌猪:产于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的隆昌,主要特性: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旋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坚实。
被毛除眼周外均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或全白的荣昌猪除分布在本省许多县、市外,并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市。
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荣昌猪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养猪业推广面积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猪种之一。
15、藏猪
藏猪:被毛多为黑色,部分猪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少数猪为棕色,也有仔猪被毛具有棕黄色纵行条纹。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甘肃的蕨麻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
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也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猪种。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等特点,但繁殖力低。
16、长白猪
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原产丹麦,由当地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遍布世界各地,中国1963年开始引入。其全身白色,头狭长,背腰长,胸腰椎有22个以上,肋骨16对,后躯发达,大腿丰满,四肢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但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
17、泛农花猪
泛农花猪:产于河南省西华县的黄泛区农场。 丰富的农副产品为泛农花猪的育成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
头中等大小,面微凹,耳前伸。背腰平直,体侧深,腹围大,臀部略倾斜。大腿不够丰满,四肢较细而结实。毛色黑白相间而黑多白少。乳头6~7对。
18、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猪体大,毛色全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斑,颜微凹,耳大直立,背腰多微弓,四肢较高,头颈较长,体躯长,肌肉发达,平均乳头数7对。是我国早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猪种之一。
国内许多自己培育改良的优良猪种都导入了该猪种血源。成年体重公猪可达400公斤左右,母猪可达300公斤左右。它的优点是瘦肉率高,肢蹄健壮,母性较好,泌乳性能好,生育能力较强,相对而言稍耐粗,在我国各地都能适应,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大约克猪作祖代母本。
19、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是当代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之一。 杜洛克猪 引入我国经过多年驯化饲养,该猪体质结实,生活力强,放牧性好,生长快,瘦肉多,饲料利用率高,通过各地利用效果为我国商品瘦肉猪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今后应继续利用。
头较小而清秀,脸部微凹,耳中等大小,略上前倾。腰身长,腿臀、卜满、被毛暗红色 。
头部特征:头大小适中,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
20、汉普夏猪
汉普夏猪:具有独特的毛色特征,在后和前腿部为白色,其他部位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
颜面长而挺直,耳直立,体侧平滑,腹部紧凑,后躯丰满,呈现良好的瘦肉型体况。被毛黑色,以颈肩部(包括前肢)有一白色环带为特征。
该品种主要优点是胴体瘦肉率高,后腿丰满。其缺点是繁殖力不佳,适应性差,但仍不失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父本品种。
21、金华猪
金华猪:又称金华两头乌或义乌两头乌 ,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金华猪具有成熟早,肉质好,繁殖率高等优良性能,腌制成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型美观,蜚声中外。
体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长较慢,后腿不够丰满。肉脂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吸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可达14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