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现场综合广西台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定有很多人见过这样的微信朋友圈画风:打开朋友圈,一大波打卡学习英语的图片和链接刷屏。每天早上和晚上,朋友圈打卡学英语成为了很多小伙伴们的日常仪式。不过,最近微信官方就指出了,这种“打卡”式的学习存在诱导性营销,被叫停整顿。
近日,微信官方发布通报,英语流利说、薄荷阅读、火箭单词等学习类app软件,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行为违规,为非正常营销行为,严重破坏正常的朋友圈体验,违反了微信平台规则。公告发布后,很多学习平台回应称,用户分享内容不以销售为目的,对平台打卡返费条款做出调整。记者发现,目前这些学习平台已经下架了相关打卡返费课程。不少市民都表示,这种“打卡分享可获奖励”的推广套路,不仅让“学习”变了味儿,也会招致同圈用户的反感。
市民何先生:反正很抵制这些东西,感觉就是一种套路。
市民周先生:这可能会影响一些人际关系吧,因为他每天都发的话,就会有种审美疲劳,或者是对我自己朋友圈的一种算是商业污染吧。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学习其实好事,“打卡”也只是一种动力,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
市民李先生:如果单纯学习,那是很不错的,因为有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市民陈女士:我觉得还是比较好,因为可以学到英语嘛。
有律师表示,依据《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这种名为打卡实为分享相关app的朋友圈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互联网广告。而这种打卡返现的方式实际上也是app与用户之间的自愿行为,符合《合同法》意思自治的要求,即便有所谓“要挟”的嫌疑,但并不被法律所禁止。
部分学习类公众号、app主体推出的利诱用户“朋友圈打卡”,实际是利用用户的学习热情来达到自己流量扩散的目的,利用低成本的微信流量,强制用户发圈打卡,以返款为名诱导用户给其公众号做推广、引流。换言之,部分学习类公众号、app主体利诱用户朋友圈打卡的行为 ,本质上还是一种恶意营销手段。公众号主体也应该积极主动遵守平台规则,推出合规营销模式,为净化网络环境、净化朋友圈主动担责,不应“被点名”才予以重视;广大用户也应积极举报,打击各种利诱性的营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