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均寿命延长,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养老问题当中的农村养老相较于城市养老更显棘手,由于农村经济、医疗条件落后,农村养老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较之城市更为复杂和深刻。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农村老人对现有机构养老存在排斥心理,受长久以来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总抱着“丢面子”“养老院服务态度不好”“费钱”等观念,因而大部分依旧选择居家养老。
二是部分被子女接进城的老人精神上往往空虚寂寞,很难融入城市生活甚至拒绝融入城市生活,面对经验之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产生了焦虑情绪。
三是物质条件的欠缺,其中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养老机构、医疗设施、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欠缺。随着大量耕地被占用,失地老人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子女不愿担负起养老责任,而现有社会保障金标准很难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同时,医疗机构不足,医疗技术欠缺等现状更增加了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风险。
四是农村初级医疗服务低水平、费用报销难答问题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则拖、大病则扛。老人健康问题难以保障。
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在全社会开展道德教育
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树立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的观念。积极开展经常性的道德建设活动,表彰孝顺,弘扬孝道,并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以法律手段做出严惩,形成全社会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政府加大投入,扶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确立养老金水平的调整机制,使之与gdp增幅、物价水平或收入水平等指标联动,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如果我们要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就必须真正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大病统筹的比例,提高专门针对大病的统筹补贴等方法,逐步降低重大疾病的起报点,加大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让老年农民能看得起病,真正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四.发展和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引导和发挥农村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对这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采取老人互助等方式,充分挖掘社区内的养老资源。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实现有需求能及时作出回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求政府及人民从各方面加强对农村老人的支持,养老也能成为带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