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农药使用效果不好,你不知道的原因全在这

2024-4-16 5:51:1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文:乡村萤火虫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药物或者生物制剂,每一类农药都包含有许多品种,它们的作用和性质各不相同。只有很好地了解每一种农药的性质和用途,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获得预期的使用效果。有些人在使用农药后,总是抱怨效果不好,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使用的效果不好,单纯地怀疑农药质量问题或者是各种病虫草害的抗药性。却不知道自己使用农药的效果不好,往往是另有原因。
忽略农药与农药剂型的关系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商品农药,都是一些已经加工好的农药制剂,主要有乳油、乳剂、微乳剂、水剂、悬浮剂、颗粒剂、粉剂、可湿性粉剂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定的特点和使用技术要求,使用时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和技术要求认真加以处理,不宜随意改变用法。比如说,可湿性粉剂只适合加水喷雾,而不能直接喷粉;颗粒剂只能抛撒或处理土壤而不能用来加水喷雾。
大多数农药剂型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加水配置成可喷雾状态,然后才能使用,只有粉剂、拌种剂、超低容量喷雾剂等可以不经过配制而直接使用。农药的配制并非只是简单加水的问题。比如说,乳剂、可湿性粉剂在配制时往往对水质有严格要求,不按照要求操作随意加水,配出的喷雾药液性质不稳定,不能充分发挥药剂的作用。
农药剂型和制剂的稳定性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用和保存时必须根据不同剂型及其制剂的不同特性,按照规定的方法操作。浓悬浮剂、乳油等液态制剂,在冬天的低温下长时间存放,往往可能发生结晶等破坏现象。很多乳油制剂是以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族溶剂来制备的,在高温下这些溶剂会逐渐蒸发散失,使乳油制剂的含量浓度发生变化,进而还会导致农药有效成分析出。可湿性粉剂及喷撒用粉剂在贮存不当的情况下会发生粉粒粘结现象,从而影响粉粒在水中的悬浮能力以及粉粒在空中的飘浮能力。如果是自己存放时不注意,导致出现了上述现象,再使用起来,效果肯定会不好。
我国南方的潮湿高温和北方的严寒低温,对于各类农药剂型的贮存都是不利的。农户在自己购药和贮存使用时应当引起重视。
忽略农药同防治对象的关系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之间的地方差异也很大,就算是同一种防治对象,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行为也会有所变化,单纯地套用其他地区的防治经验,效果肯定会不好。要做到正确使用农药,需要对当地防治对象的特点和习性建立正确的认识。对农药品种以及用药量的选择持慎重态度,而不应草率从事。
有报道显示,一些在北方稻区有效的药剂。在广东稻区却表现出效果不佳。在河北省防治小麦长管蚜虫很有效的溴氰菊酯,在甘肃却低效,而杀螟松却对河北和甘肃两地的麦蚜表现出同样好的防效。
作为生物有机体,病菌、害虫和农田杂草,在不同地区的生存环境不同,其耐药力也会有所变化,这是必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各地植保部门都会不定期出版一些关于农作物病源、害虫、杂草习性和为害特点的宣传册,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布相关信息,农民朋友是可以自行了解,作为农药使用时参考的。
忽略农药同农药使用手段的关系农药使用手段,是指与喷洒和施用农药相关的工具、器械以及正确的操作技术。如果把农药比做弹药,那么,喷洒和施用农药的各种工具和器械就是用来消灭农作物各种病虫和草害的武器。没有武器不行,有了武器不会正确选择和操作武器也不行。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防治对象就是农户要设法命中的“靶标”,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就是要实战操作的“靶区”或“有效靶区”。
从各种农药的施用方法来看,不同农药剂型,使用在同一种农作物时,或者是同一种农药剂型,使用在不同的农作物时,所需要选择的施药工具和器械以及操作技术也是有所不同的。以种类最多、使用频繁的喷雾机具来说,由于防治对象的种类差别很大,要使药液有效地喷布到“靶标”或者“靶区”上,只靠一种手段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例如,对棉田和麦田的喷雾,如果都采用常规喷雾器械进行压顶式喷雾,那么在棉田中的棉株上层叶片受药会很多,而下层叶片受药则明显减少;但在麦田中情况恰好相反。对棉田来说,压顶式喷雾对防治盲蝽蟓是有效的,而对于防治伏蚜和棉铃虫效果就比较差。对麦田来说,用压顶式喷雾,对防治缢管蚜、小麦吸浆虫是有效的,而对于小麦赤霉病、麦穗长管蚜却不是很有效。这类问题在液态农药制剂的使用中非常普遍,既需要正确认识,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施药机具规避,从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液态制剂必须借助喷雾机具使药液雾化,分散成细小的雾滴,才能在农作物上覆盖均匀,以便有效命中病虫草害“靶标”。不同大小的雾滴,其运动性能受气流的影响很大。超低容量喷洒,必须在有风的条件下才能把雾滴送到一定距离。无风时就需要借助自身能产生强大气流的雾化机具,否则很难使药剂发挥作用。有些除草剂由于细雾飘扬会使农作物产生药害,不仅不能喷细雾,反而需要采用较粗雾滴喷洒法,使较大的液滴直接落到杂草上,需要使用激射式喷头或可控雾滴喷头。不了解这些,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机具、同一种手法喷雾各种农药,防治效果肯定不会好。
忽略农药与使用环境条件的关系农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气象气候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使用效果不止是有所变化,有时是有很大变化。因为农药对有害生物所发生的致毒作用方式、作用强度、作用持效性等都是其生物活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综合表现。
抗蚜威、杀虫双等具有一定熏蒸作用的杀虫剂,在气温较低时熏蒸作用并不显著,而随着气温的升高则熏蒸作用越来越明显。溴氰菊酯的毒力在气温较低时比较强。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在一天的傍晚或清晨内吸作用比较强,尤其是傍晚最强,因为傍晚时农作物叶片和根系的生理吸水力最强。因此,农药的适宜施药时间也要根据不同农药的不同特性去选择。如此才能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
总结: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在操作技术上看似简单,但细究起来,其中的学问并不少。学会科学地、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农药,才能避免出现自己使用农药后无效的尴尬,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