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水稻杀手——稻曲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2024-4-13 5:56:1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稻曲病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病,它主要是有真菌感染引起的。在我国水稻的生产过程中,稻曲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粮食的生产,据统计2013年盗取并危害的面积已经达到347万公顷。
发病的稻谷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造成减产甚至是绝收。稻曲病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水稻的颗粒不饱满,甚至是空瘪,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二是稻曲病的成熟以后还有带细菌的粉末,对人体和动植物都有危害。
稻曲病严重的稻谷无论是作为自食口粮还是商品出售,都具有比较大的安全风险,一般收购商对大比例空瘪的稻谷也不会收购。
正是由于稻曲病具有如此巨大的危害,因此,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农民朋友们要特别重视稻曲病的发生,要了解稻曲病的发病原因,做好稻曲病的预防工作,防止稻曲病的发生,从而保证水稻的高产和优质。
一、稻曲病的发病症状:稻曲病初期呈乳白色薄膜包被的扁平球状,逐渐变成淡黄色,最后形成大约有谷粒3~4倍大的灰色球状。
成熟的稻曲病表面坚硬,外形似松果,发病的稻穗一般有1~10粒,严重的可以达到20~40粒之多。
二、稻曲病病的发病特点:稻曲病的潜伏期比较长,前期不太容易被发现,稻曲病只危害水稻的穗部,尤其是水稻抽穗前的6至9天是盗取病菌最容易侵染的时期,并在水稻开花后7天左右迅速扩展。
三、如何快速诊断稻曲病?鉴于稻曲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时期,在水稻杨花前要特别的注意观察,发现潜在风险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1、在水稻开花前的2~3天,对光观察水稻幼穗,幼穗中如果出现较大的阴影,这需要特别注意稻曲病发生的可能,甚至要可以采取防治措施;
2、水稻开花后更容易观察到,因为开过花的水稻壳是空的,而此时道可累还有阴影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病粒,应当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否则一周左右,稻曲病就能够形成并进行传播,治疗难度会更大。
四、稻曲病发病的原因一是品种因素,所选择的品种抗性不强,甚至本身携带病因;
二是田间的湿度过大,日照比较短,露水比较重,水稻中上部也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
三是大面积的长时间深水灌溉;
四是施肥不合理,氮肥使用过多,或者是在追肥时期过完;
五是土壤中含有稻曲病菌核,稻曲菌病核能够在土地里潜伏,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萌发侵染。
五、稻曲病防治措施:第一要选择优良、抗病的品种;
第二要清洁大田,防止有病菌潜伏,可以采取深耕晒田的方式清除潜伏病菌,由于目前秸秆燃烧被禁止,所以最好是将田地里的秸秆清除。
第三要合理使用氮肥,尤其是在水稻追肥期不可过晚,控制用量。
第四要浸种、消毒。
第五要在水稻破口前7~10天和齐穗前各喷施一次预防稻曲病的化学药剂,可以有效的防止稻曲病病的发生。
苯甲丙环唑是预防稻曲病的有效药物,也可以到当地农机部门或者是药店咨询防治稻曲病的防治药物。
1、大田间50%的主孽,剑叶和倒二叶枕齐平,一般为破口前10天;
2、大田间50%的主孽,剑叶和倒二叶枕距离相差1厘米左右,一般为破口前7天。
今年相比较往常同期气温偏低,对水稻的生长会有不利的影响,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更加重视水稻的田间管理,及时发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异常,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为水稻的丰收做好保障。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