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雨量充沛
各种真菌生长迅速
野生蘑菇也迎来了生长旺季
嫩嫩的蘑菇是不少市民的心头爱
可野生蘑菇的陷阱
大家可曾认真想过呢?
张女士一家食用野生蘑菇后中毒
6月24日晚上,家住泸县的张女士,在山上采摘了野生蘑菇,并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晚上7点左右“美味”的野生蘑菇做好了被端上了饭桌!
“这个味道,真的鲜。”
“来,幺儿,你没吃过,尝一尝。”
“安逸,好吃。”……
饭桌上,一家人对这盘新鲜“佳肴”都给了“好评”!
然而,食用野生蘑菇1个小时左右,张女士、两个小孩及年过七旬的父母一家5口都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张女士和72岁的母亲情况最为严重。
“当时我吃的最多,但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我吐了两次之后,赶快打电话叫了车。”张女士告诉小编。
晚上9点,张女士一家5口被送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
“张女士一家来的时候,我们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立即采取了相关救治,其中她的母亲情况最严重,我们对她进行了洗胃等治疗。”急诊科值班医生税利蓉说。
经急诊科医护人员积极救治后,张女士家人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每年的这个时候
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然而依旧有很多人
爱好野生蘑菇的“美味”!
医学指导: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林勇副教授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症状。
远离毒蘑菇
不采摘
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
千万不要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都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蘑菇。
毒蘑菇的认识误区
漂亮蘑菇不能吃,丑的蘑菇可以吃?
颜色鲜艳的有毒,颜色灰暗的没毒?
您是否经常听到一些小妙方
来判断野生蘑菇有没有毒呢?
但是!要提醒大家
民间一些方法往往不可靠!
谣言一: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没有毒。
错!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谣言二:长在潮湿处或粪便处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所有蘑菇都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
谣言三:生蛆、长虫子的蘑菇没有毒。
错!人与昆虫差别很大,同一种毒蘑菇对人与昆虫来说,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谣言四: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谣言五:高温烹煮可以破坏毒蘑菇中的毒素。
错!毒蘑菇所含毒素的毒性稳定,耐高温,抗干燥,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佐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谣言六: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能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中毒后怎样急救处理
首先建议,不要随意采食野蘑菇
当不小心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压迫舌根或饮用大量淡盐水来催吐,但是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则不能再进行人为催吐。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中毒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最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或留存毒菌影像,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