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深度解析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风险控制及应对策略

2024-4-12 8:34:2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在养虾( 南美白对虾)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喜欢一个人就劝他去养虾,因为养虾可以让他买车买房;如果憎恨一个人也劝他去养虾,因为养虾可以让他赔的一无所有。
是的,养虾就是这样一个很魔性的行业,其高利润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风险在哪里,这种风险是不是可控的,低风险可控养殖模式又该如何操作?今天大乡就来深度解析。
南美白对虾从上世纪90年代引进江苏后,20多年的推广及发展已成规模,甚至已在一些地区成为一条产业。原因之一就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高产性及高利润性。但近几年却有很多养殖户对该品种的养殖敬而远之,这就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另一大特性——高风险性。
而这种高风险性又有逐年加剧的趋势,所以曾经白虾养殖风靡的地区出现弃塘或改养风险较小、产量较低的养殖品种(如:罗氏沼虾)的现象也逐年增多。
由于养殖户缺乏对风险的深刻认识,而每年只能“靠天吃饭”。为了有效避规或控制风险,重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产业。有必要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风险性进行分析,以提出安全可控的高效养殖模式,来解决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南美白对虾养殖高风险性分析 主观因素
从养殖者主观角度分析高风险性有以下几个原因:
没有清楚认识到风险因素的存在性,缺乏控制的主动性。
缺少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或操作规范,往往会使管理流程中出现短板,导致整个养殖过程的失败。
遇到问题时盲目处理,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或加重问题的严重性。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高风险性的五大客观因素:
1.苗种问题
虾苗是养虾成败、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而近年来苗种质量退化,使虾体抵抗力差、生长慢、易发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高风险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温苗的培育及育苗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总之苗种问题是养殖者最敏感的问题。
2.水质问题
水质问题是所有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都需要正视的问题。水质问题中蕴含着风险性是因为水质因素的重要性、复杂性及水环境系统的脆弱性。水体是虾体赖以生存的环境,是虾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场所。水体中有机体系及无机体系相互作用并在动态变化中,一旦体系向着不利虾体的一方发展,就会对养殖效果产生影响。虾塘里的水环境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受外界干扰较大。比如在梅雨季节,长时间的降雨,会造成水温、ph下降,池水浑浊等现象,这些影响都会对虾体产生应激反应。
3.气候问题
气候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恶劣的阴雨季节会使养殖减产甚至绝产。持续的高温季节往往会使虾量增产或提早上市。“靠天吃饭”的观念使养殖者对待气候问题时很被动,而不是积极应对。如:阴雨来临前的低气压,往往会造成水体缺氧,坐而漠视就会有高风险相伴。
4.病害问题
病害问题常常是养殖失败的直接原因。 又由于养殖者对病害问题存在操作及认识上的误区,在病害的控制上达不到理想效果。养殖者追求最佳治疗效果,而忽视最佳预防效果。在遇到病害时盲目判断,滥用药物,不但不能控制病情,还破坏了水质状况。另外,病害问题还与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不便于单方面控制。
5.饵料问题
饵料问题是高风险性中的潜在问题。投喂低质量的饲料不但虾体生长缓慢,还损坏肠道,诱发肠道疾病;盲目认为高蛋白饲料就是好饲料,而不辨别饲料蛋白的有效利用率,过量地投喂高蛋白饵料还会恶化水质,最终导致养殖失败。
南美白对虾养殖高风险性可控的依据以上分析了南美白对虾养殖高风险性的各种因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各因素都是可观察的,各因素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各个因素都是可控制的。
进一步可以说: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高风险性可以控制的,这一结论的依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致病的条件性
虾体在水中致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虾体应激、病原存在、水体恶化。所以,在管理中切断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使虾体避免病害。
2.虾体环境的可调控性
虾体的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胃肠等内脏器官,外环境主要是水体环境。我们可以利用有益细菌来抑制有害细菌或病毒的原理来调控虾体的生存环境。
肠道里的有益细菌可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并且提高消化率;水体里的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不仅可以降解有机碎片,减少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还可有效抑制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弧菌等的繁殖。
3.气候的可预测性及规律性
现在的气象检测手段非常发达,养殖者可经常关注气象站发布的信息,以应对突发天气带来的风险。另外每年的气候现象也有诸多相识之处,这便是气候的规律性。
如每年的清明节前即3月下旬,必有一股寒流袭击,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倒春寒”。这次寒潮,气温约骤降8度左右,所以之前放的苗,会受到冷空气的袭击而成活率大大下降;南方的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暴雨多发,容易诱发南美白对虾疾病,而且随着雨量增加,病害进一步蔓延,虾体抗病能力下降。所以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可在梅雨期间做好疾病防范工作。
4.优质苗种的可选择性
现在有许多公认的优良苗种,如spf虾苗(无特定性病毒苗)、spr虾苗(抗特定性病毒苗)。南美白对虾养殖区也可进行产业链整合,以控制苗种的质量问题。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相对高效的可控养殖模式,来适应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各种复杂因素。
南美白对虾高效可控养殖模式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①翻塘,暴晒 将淤泥清除,并将黑泥层翻耕,然后暴晒直到黑色泥土晒至灰白色为止,是有毒物质充分氧化或挥发。
②干塘消毒 用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新型消毒剂67~90g/亩,避光操作,然后洗塘纳水。
③纳水 进水时用双层网目过滤。内层80目,外层200目,长度为8~10m,将杂鱼、鱼卵等过滤掉。
④水体消毒 进水后用30ppm漂白粉消毒水体(傍晚避光操作)进水后曝气2~3天挥发余氯等有害物质,使塘水达到清澈见底。
⑤肥水 无论是大棚苗还是直放苗都要在放苗前2~3天肥水,以便幼体进水后有天然饵料为食。肥水还要讲究有效性和稳定性。
肥水方案如下表:
肥水方案
备注:密封发酵5~7天,放苗前三天分3~4次泼洒。
2.放苗 :放苗时的工作很关键。
①品种选择 可选择spf虾苗(无特定性病毒苗),成为幼苗10天的苗种。
②验苗 选择健康,活力好,无残体,逆游能力强的虾苗,亦可用养殖水试苗
③放苗 虾苗从苗厂到虾池的过程中损耗了大量的体力,此时虾体易应激,抵抗力差。为了保证成活率可进行虾苗环境和体能的过渡。
④密度 在管理水平较差时宜低密度养殖,6~8万/亩。
3.大棚期管理
①时间选择 放苗不宜过早,最好在清明节过后。
②水质管理 蓄水70cm左右,五天后可定期用季铵盐络合碘消毒,每次进水不宜超过10cm。
③温度 26~33°c,温度过高有害细菌容易滋生,虾苗患病几率大。
④疾病预防 大棚暂养期间正值4、5月份,处于升温过渡期,这段时间易爆发弧菌病等细菌性疾病。预防:a.每周用两次vc和免疫多糖1%拌料投喂 b.稳定水质,可用有益细菌控制。
⑤出棚时间 如果外界温度较低,不宜过早;如果养殖密度较高、虾体较大或者出现疾病,出棚时间不宜过晚。一般养殖到一个月左右,虾体长到3cm以上即可出棚。
4.大塘管理
①肥水
刚出棚的几天可不投喂饵料,这样必须足够的浮游动物供幼虾食用,所以大塘里的水必须肥好。肥水方法可按照大棚肥水,为了节约成本,用量可适当减少。
②水质管理
每天检测各项水体指标:
③关键期
养殖时间达到60~70天后,进入多雨季节,常常会出现区域性的疾病爆发,疾病常表现症状为:附肢、虾体发红,肝胰脏变色,胃肠道不饱满,病虾反应迟钝,出现游塘等现象。
管理措施:a.合理投喂饲料,b.7~10天用消毒剂做一次水体消毒;c.消毒后3天用微生态试剂改良水质及地质一次;d.加强池塘增氧,不良天气应增加开机(增氧机,有条件的可用微孔增氧管)次数、时间或全天开机。
④收获
当养殖到70天左右,虾体达到50~60尾/斤时即可上市。当养殖密度过高时,为了减少虾体竞争空间,防止疾病爆发必须尽早上市。出虾前后应做好防应激和消毒工作,以便给未出池的虾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5.清塘
虾收获完毕后,应做好清塘和消毒工作。池底可种植油菜等农作物以吸收地质中过剩的有机物质,可有效降低亚硝酸盐氮、氨氮、hs等有害物质,为来年的生产做好铺垫工作。
结语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像其他养殖品种一样都急需树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养殖理念。一套好的养殖模式所追求的效益必须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了当前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有更长远的发展。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