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又称桂荏、回回苏,属于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原产中国和泰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日本和我国华北、西南及台湾等地区。
紫苏在日料中的出镜率极高,大在约公元八世纪,紫苏就由我国“远嫁”日本,成为了座上宾。
这种有着孜然清香的叶片,不仅适合摆盘装饰,而且能够抑菌保鲜,是生鲜食材的固定伴侣。有的地方吃生鱼片或者牛羊肉片时,喜欢用紫苏的叶子包上来吃;有的在肉汤中加上一点紫苏,就像用藿香一样,提味去腥,妙用不穷。
相传东汉末年,洛阳城里一些年轻人因为吃多了螃蟹腹痛难忍,有些人甚至昏厥。名医华佗用一种“紫叶草”煎水送服,不久那些年轻人便苏醒过来。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能煮出紫汤的叶子称为“紫苏”。
《明宫史》也记载女子们吃完螃蟹后会用苏叶水洗手,以去腥气。
除了紫苏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白苏。古籍中记载有着纯青色叶片的“紫苏”,便是白苏。(一般而言叶子紫色的叫做紫苏,叶子绿色的叫做白苏)
白苏在古语里,有个非常优雅的名字-——荏苒。它从繁茂到凋零只有短短一年,于是古人便用“荏苒”来形容时光易逝。
有着“古代第一美男”之称的西晋文学家潘安,在悼念忘妻的诗中这样写道:“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意思是四季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更替,寒暖伴着时间的改变迅速轮换,时光飞逝,让人无奈......
白苏的种子是日本最早的榨油原料,制成品也被称为“荏油”。
除了用于食用,荏油也常被当成防水材料涂抹屋棚或油纸伞,同时它也是日本古时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灯油。
紫苏性温、味辛,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蟹毒,主治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胎动不安等。
《本草经疏》中的解释尤为详细“:苏,紫苏也。得天阳和之气,故温。兼地之金味,故辛。辛则善散,温能通气,故主下气,除寒中也......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鱼蟹毒。”
作为香材系列介绍的第三种专做食用的香料,今天就介绍一道拿手好菜吧!
紫苏煎黄瓜
材料:黄瓜500g,紫苏2根,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蒜2粒,小米椒3个,生抽适量。
功效:降糖、降血压、降血脂、养心、防中风、养肝、软化血管等。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三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