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养猪朋友跟笔者反映家里的后备母猪和多胎(二胎以上)母猪基本正常,唯独二胎母猪会出现断奶后不发情,二胎产仔数偏低、头胎母猪淘汰率高等问题。其实这就属于猪场常见问题母猪二胎综合征!
母猪二胎综合征常见判定标准主要有四个,分别为:1)断奶后10天发情率低于85%;2)二胎产仔数比头胎减少18%以上;3)头胎母猪淘汰率超过15%;4)初产母猪断奶后母猪失重过大。若出现以上四个症状中的一个就可以判定为猪群出现了母猪二胎综合征问题。
母猪二胎综合征的病因1)后备母猪或初产母猪营养不足
虽然目前规模化猪场和多数农村散养户都会给母猪群饲喂全价饲料或者预混合饲料,养猪朋友这里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吃全价饲料,猪群就不会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可实际上因为养猪朋友自身饲养管理的不足,母猪群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
a、不同胎次喂同一饲料。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对饲料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而很多猪场为了省劲任何胎次猪群都饲喂同一饲料,这就会导致部分猪群的营养不良;b、不同季节喂同一配方饲料。不同温度条件下猪群对饲料中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而绝大多数猪场在喂猪时并未关注不同季节猪群的营养需求不同,就会在一些特定季节导致猪群的营养不足。这就要求猪群在何阶段应该使用何种饲料,比如后备母猪应饲喂后备母猪饲料,妊娠母猪饲喂妊娠饲料,另外最好是根据胎龄和季节对母猪群的饲料配方进行调整以满足猪群和环境需求。
2)初配日龄过早,母猪发育不足
部分散养户为了尽早让母猪创造利润,通常猪群发情后立马进行配种,而这种提前透支产能的做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母猪断奶后不发情,而且即使使用***物也无法促使母猪发情。
3)哺乳期失重过大
因初产母猪暂未适应产房的饲养条件,就导致初产母猪产后的采食量下降,而胎儿的吸乳能力强,所以初产母猪断奶后的掉膘情况会比经产母猪更严重,母猪失重大,体脂少,背膘薄等都会降低母猪断奶后的发情率。
4)围产期感染子宫内膜炎
母猪分娩过程是母猪一个强烈的应激过程,很容易导致母猪抵抗力下降,加上初产母猪分娩时间比较长,体内恶露等无法及时外排,外面细菌就很容易穿过子宫口达到子宫内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母猪断奶后无法正常发情,或者发情后屡配不孕。
5)繁殖障碍性疾病
临床常见的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都会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如断奶后不发情,发情配种率低等都属于繁殖障碍的一种。
母猪二胎综合征的防控措施1)猪群饲喂合理化。只有猪群饲喂合理化才能保证猪群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后备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营养供给一定要跟上。建议后备母猪可以在50-75公斤时饲喂中猪料,到了75公斤之后应使用后备母猪料,杜绝给后备母猪长时间饲喂肥猪料。
2)遵守配种“四大黄金法则”,防止配种过早。后备母猪配种共需要遵循以下四点:
a、后备母猪日龄达到230-250日龄,b、背膘厚度要求18-20mm,c、体重需要达到125-145公斤,d、后备母猪的第一次发情应主动放弃,而应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发情时才进行配种。
3)做好围产期保健。据临床统计数据发现,很多猪场母猪的二胎综合征同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感染有关,这就要求猪场做好围产期保健:a、母猪产后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散+阿莫西林,连用7-10天;b、母猪产后肌注长效头孢噻呋以预防产后炎症;c、对于难产、产后恶露不尽和人工助产的母猪建议产后宫内灌注益母红灌注液促进母猪恶露外排,从而加速母猪生殖器官恢复。
4)做好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临床常见的蓝耳病、伪狂犬以及猪瘟都会导致母猪繁殖障碍而表现为二胎综合征,这就需要猪场做好这一类疾病的防控。蓝耳一般每年普免3-4次,另外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板蓝根颗粒以达到更好的防控蓝耳效果;伪狂犬和猪瘟均是每年普免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