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2019年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分析

2024-4-7 22:04:45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聚焦成长,布局在新材料和精细化工
这是我们关于整个化工行业核心的观点,化工因为它有周期相关的行业,也有和成长相关的行业。和周期相关的行业主要还是在传统的,像地产、汽车、家电、纺织、服装,这都是化工下游的行业。传统和周期相关的这些行业,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多聚焦供给端的变化,需求端相对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周期行业的机会我们觉得更多是聚焦在供给端。我们的核心观点,随着2018年三季度开始,国内在环保这块边际上的弱化,这里的弱化并不是真正的放松,而是原来环保一刀切的格局开始逐渐放松,对于环保处理方面没有问题的企业,它的供给在逐步增加。
在供给端,我们看到,整个上市公司从2018年下半年来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在逐步释放,2018年三季度,整个上市公司从在建工程比固定资产的比值大概在17%,这个比例也是三年内相对比较高的比值。所以预计整个行业到2019年下半年,供给端产能会逐渐释放,形成供给边际增加的趋势。
从整体化工行业看,2018年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还在增长,但行业的毛利率开始出现下降。这是从2016年初到目前,大概两年半左右的时间,第一次出现盈利能力往下走的情况。行业净资产收益同比增长,已超过2011年行业景气的高点,并且接近2008年的高点,从盈利能力看是处在盈利高点。
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三季度,整个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在建工程上升到25.1%,供给在逐渐出来。
需求端基本上除了房地产在去年下半年还维持在高位,包括汽车、家电、纺织、服装,整个需求端的需求都是在下滑的,是往下走的趋势。同时,从整个国内企业交货值来看,化工原料、化学纤维整个出货的交货值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所以,总体的结论,我们觉得从9月中下旬以后开始,我们对整个周期性的行业是相对偏谨慎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刚才总结的,需求端的下滑,对整个供需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原来是供给相对平衡的状态,现在平衡被打破了,而且当下来看,现在还处在底部。从供给端来看,整个固定资产投入从2018年三季度来看,进入一个新增的固定资产投入释放的阶段,我们预计新增的产能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会进入逐步投放的阶段,这个比例大概在16%-17%。所以新增的供给其实还是有一定量的,新增的供给我们觉得对2019年整个化工周期品行业供给端是有一个压力的。同时,环保边际上的放松,这也使得整个存量的供给在增加。同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的因素,整个的贸易摩擦虽然有可能会缓解,对中小企业来说依然是一个约束,对需求端来说,会有一个中长期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于化工行业原来的顺周期性资产,已经进入到景气回落阶段,9-11月的加速速度较快,后续加速度可能放缓但趋势继续走低,2019-2020年可能是寻底的阶段。
在化工行业中我们比较看中的有农药及其中间体。农药相对需求是比较刚性的,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小,所以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会聚焦需求端相对稳定的这种板块。像医药以及中间体就是这样的板块。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农药板块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上涨,核心原因是一方面对农药环保的要求提升上去以后,出现了农药的供给缺口。还有一个核心是上游的中间体,因为原来国内很多农药企业不做中间体,现在整个环保提升上去以后,对上游包括中间体环保力度的加大,很多上游环保做的不好的中间体企业就关掉了,如果下游的农药厂商不能确保农药中间体的稳定供应,它的供给就会出现问题,生产也会出问题。所以未来农药使用一定是看谁具备了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公司,并且做的农药品种附加值是比较高,代表未来农药技术方向的这类公司,我们相对会比较看好。这里我们简单列了一张表,就是从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未来自身扩张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参考。医药和中间体行业,我们认为2019年还是可以关注的。
我今天重点还是要说一下化工行业里具备成长性的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国内的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对新材料、精细化工高度依赖进口,特别在高端领域,如果说国内有哪家企业可以在某一个领域实现突破,实现进口替代,那么它的成长确定性在当下相对比较弱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们觉得确定性会比较高。新材料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壁垒,下游的认证周期长,同时产业化的概率还是有一定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这是新材料行业的特点。同时,如果说你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的话,高技术壁垒会带来非常稳定、可观的盈利能力,同时国内很多精细化工还是高度依赖进口,所以你一旦能够进入到供应链体系的话,因为在国内相对没有竞争,国外企业其实对于整个价格各方面市场还是比较良性、维护的,所以一旦国内有一两家企业进入到这种领域,它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盈利能力相对来说非常稳定,主要是靠价格、服务、后续技术的更新迭代。同时,这类企业要怎么成长起来?我们看到国内的新材料、精细化工企业一定首先在某一个点上发力,到一个细的产品,然后后面的话,如果渠道非常强,它可以往上游不断补充它的新的产品,丰富它的产品线。如果说产业链很重要的话,它们还会纵向去延伸,不断增加它在产品上的竞争能力,是这样一个成长的路径。
对于新材料的话,我们未来看好的几个领域:首先,下游的市场空间一定要足够大。我们筛选了四个方向: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型显示相关的、半导体相关的以及精细化工相关的,这是我们比较看好的行业。
新材料公司,什么样的公司是属于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在产业化能力、商品化能力,同时在资源整合能力上,在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强的公司。前面两个方面是决定了它在某一个产品的点上可以成功地把它产业化,同时把它商品化,把它卖掉。第三个能力就是说这个公司未来要持续去扩张,不断突破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方向,我们认为在资源整合这块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知道,很多高壁垒的材料、精细化工的技术主要还是在国外,所以如果你能够和国外优秀的公司也好,人才也好,有这么一个比较良好的沟通渠道、资源整合渠道的话,这类公司我们认为它未来成长的持续性会非常强。
我们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里看好的子行业如下
第一,新能源里的铝塑膜行业。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应着上游的材料行业也是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看到这两年上游的材料包括相关的公司,表现都不是太好,为什么?很多材料一旦投产化了以后,它的供给方增加以后,整个供给方行业的竞争就开始增加了。包括这两年,包括隔膜、电解液等等价格趋势都是在往上走,主要是因为国内的供给不断增加。在这里面我们看到锂电池材料里有一个材料叫做铝塑膜,这个材料目前真正具备进入到动力市场,能够给动力电池厂商做稳定供应的,目前全球供应就三家公司,包括dnp、新纶科技和昭和电工。未来的话,整个软包锂电池随着下游动力汽车纷纷使用这个技术方向,软包在锂电池的技术里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相关的上游材料,像铝塑膜,应该来说未来的成长空间会非常大,这里面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用在动力市场的话,一个gwh的电池大概需要铝塑膜的量是在100-150万平方左右,这个订单能够确保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包括上游的材料企业,未来会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面板产业,显示类的。显示类的市场,国内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目前仅次于韩国排在第二,到2019年,面板产能会位居全球第一。整个下游市场的需求端比较稳定,2018年整个大市场面板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9%,出货面积增加2.6%。我们认为显示领域目前来看,整个显示领域的材料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国产化。比如说显示里的单晶已经国产化了,但是现在显示领域,像偏光片这个组件,目前来看还是处在进口的阶段,全球偏光片的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和韩国企业,主要是日本企业垄断,特别包括偏光片上游的原材料。我们知道偏光片是多层光学膜的复合材料,国内目前偏光片的企业还只是进口了这些核心的基材,然后自己做一个膜的复合,它的盈利能力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高,毛利润、净利润都不高,主要是核心的基材还需要从日本进口。包括我们说的柔性显示相关的材料,目前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垄断的。但是未来的话,像今年三星、柔宇可能都要推出可折叠的手机,相关柔性的材料,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在份额的提升中有一个快速的增长。相关的企业如果能够在柔性显示材料中有技术上的突破,能够赶上国外材料企业的步伐,那么它未来在这块的成长空间也是能够凸显出来的。包括在显示领域,我们知道光学膜,这些材料目前还需要高度依赖进口,这些行业我们认为现在国内已经有上市公司包括偏光片的基材在布局了,后面的嘉宾也会做介绍,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些没有高度国产化,并且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第三,半导体材料。它的整个技术壁垒包括市场的导入周期,可能会比显示类的更久。因为现在国内的半导体行业还是处在技术不断突破阶段,下游的产能逐渐放大的过程中,材料的话一定是要等到下游真正量起来了以后,下游的产品、技术各方面都相对稳定了,才会去考虑对这些材料的国产化的替代。所以半导体材料我们认为国内企业要导入到下游,真正要放量,这个周期比显示类材料更长。半导体材料里包括现在上市公司里做的cmp抛光材料,这个行业市场目前基本上80%以上被美国公司所垄断,市场容量到2018年国内市场在30亿人民币,整个全球的市场大概在20亿美金左右。我们觉得像这类高端的、市场空间相对比较大的半导体材料,如果能够真正导入下游放量的话,那么它未来在这个领域的空间应该是非常大的。半导体这块,当下我们对半导体板块的观点是,我们认为材料有可能放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设备的放量可能会比较快,因为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国内目前下游的半导体企业产能的扩张,虽然有贸易战的因素,但是国内下游半导体企业产能的扩张结构是非常稳定的,并因为贸易战而放缓节奏,对于下游的扩张,它一开始建设产能首先需要的是设备,对各类设备采购的需求。国内目前已经有企业,包括像清洗设备、检测设备等等领域实现了国产化的替代,相关的标的我们认为接下来随着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的增加,上游设备的企业肯定会受益,订单各方面会最先拿到,所以设备这块我们认为明年,包括像芯片类的清洗设备,会有一个确定性的业绩体现。
刚才我是汇报了新兴行业,对于精细化工类的企业,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mdi,到目前为止国内真正具备产业化能力的只有一家万华。mdi就是一个精细化工行业里代表性的子行业,国内只有万华,国外是被几家大的龙头企业霸占。我们未来要寻找的就是在这些精细化工细分领域是否还有类似于像mdi这样技术壁垒非常高,同时又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因为万华市值现在已经非常大了,但是现在细分领域还有非常多的公司,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实现了中高端领域的技术突破,他们主要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外的企业,一般来说像这种附加值非常高的精细化工,因为它的行业竞争格局非常好,国内原来没有几个在做,如果有几家能够突破的话,那么它在价格上、服务上都会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会通过价格、服务的优势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在精细化工板块,我们就重点去找这一类的公司。我们当下看好的一些子行业,包括下游的材料,包括像塑料、橡胶、化纤、涂料等等。这些化工材料里需要有非常多的添加剂,有些的壁垒就非常高,
第一个行业--抗老化剂
这个行业在中高端领域壁垒是非常高的,基本上被国外的企业垄断。整个抗老化剂,整个全球市场的容量大概在120-150万吨,整个金额在五六百亿元,原来在中高端领域基本上是被日本、韩国几家企业所垄断,但是我们知道下游像这些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化纤制品等等,它的下游厂商基本上都在我们国家,所以说这个行业是属于市场在中国,但是高端市场高度依赖进口的子行业,空间也非常大。像国内现在有一家代表性的企业,它在中高端领域已经对国外企业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进口替代,无论是在价格还是服务上,还是在品种上,都可以和国外的龙头企业去媲美。那么,国内的厂商比如说有代表性的像万华,它未来要做很多的高性能的塑料产品,它肯定首选和国内的这种企业去合作,因为万华如果不和国内企业采购,就是和国外企业采购,而它们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所以如果国内在技术上、服务上、品类上能够满足国内下游厂商需求的话,它肯定会成为首选的合作对象,因此这个子行业我们就相对比较看好。
第二个行业--纤维素醚和植物纤维素胶囊行业
这个行业空间也是相对比较大的,特别是在医药这个领域壁垒是很高的,如果现在国内有企业具备全产业生产能力,在价格和服务上都比国外做的好,这个子行业我们认为国内相关的企业未来会有非常确定性的成长。胶囊对应的是医药行业,需求端也很稳定,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非常具备竞争力的子行业。
第三个行业---光固化领域
所谓光固化,就是把它涂在物品上,光照以后会产生反应。高端的市场,包括在显示半导体、消费电子领域,里面都有非常典型的光固化材料。未来光固化材料不仅在消费电子,包括像印刷、包装、涂料、油墨等等领域都有所应用,而这些领域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如果有企业能够在这个领域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我们认为它未来的空间会非常大,而且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非常高,这也是我们非常看好的子行业。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