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匠人匠心,郭少波老师盆景作品欣赏

2024-4-5 16:54:1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匠人匠心丨“盆景大师”郭少波
原文首发“中广核环保”,版权归原创作者“中广核环保”所有。
“ 郭少波,2002年11月入职中广核,现为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环保”)生态环境运营事业部大亚湾中心盆景师。十七年来,郭少波参与过多个中广核园林绿化项目,所创作品屡获行业好评,被盆景爱好者誉为技艺超群的“盆景大师”。”
2016年9月,郭少波与林鸿鑫先生耗时近两年合力创作的巨作——长卷式山水盆景组合《富春山居图》在深圳市东湖公园盆景世界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出现在观众眼前的这幅宏大之作长达42米、宽1.8米、高2米,耗费沙积石等材料近40吨、各种造型树桩及绿植2000多株,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组合式山水盆景。
该恢弘巨作创造了中国盆景界的“三个第一”:第一次将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以全景式实体的方式呈现,第一次创作如此巨大的长卷式山水盆景,第一次创作如此耗时的大型盆景。
作品一面世,便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深圳特区报率先以《创长度最高纪录!42米〈富春山居图〉树石盆景现身深圳》为题详细报道了这一盛举。紧接着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中国园林网、雅昌艺术网等全国知名报纸及网络媒体纷纷从不同角度跟进,详细发掘了作品创作的细节和过程。
2017年8月,《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全书》将其录入其中,书中不惜笔墨以大量篇幅对山水盆景组合《富春山居图》进行了详细赏析并且由衷赞叹:“该盆景的诞生,势必将在中国乃至世界盆景艺术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长卷式山水盆景组合《富春山居图》的主要作者之一,郭少波,就这样走入大众视野。作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郭少波专注于山水盆景三十余载,经他手的石头有成千上万块,选材、构思、布局、切割、拼接、造型、等这样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他整整重复了三十多年。
他说:我有一个梦想,要用山水盆景的秀美,来展示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
梦想与时代交汇
郭少波出生在荆楚大地之上,成长于秀丽山川之中,故乡的青山绿水、奇峰异石,投映于孩童时期的脑海中,镌刻在少年时代的内心里,从而滋生了最初的梦想:要将这故乡美景,永远携带在身边!
1984年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北省天门市纺织总厂针织分厂担任服装图案设计员。服装图案设计工作繁忙而耗费心思,但是最初的梦想不曾忘怀:学习绘画,画好山水画,就可以将家乡永远地携带在身边!于是,几乎所有的闲余时间,于是他几乎将所有闲暇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之上。师傅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画技高超,又循循善诱,而他天性聪颖又勤奋刻苦,所以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他的山水画技艺已经颇见功力,并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培养出对每件作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
梦想的种子,在汗水的浇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似乎是上天的安排,偶然的机会,让郭少波先邂逅了盆景这门艺术。当一盆盆精美绝伦的盆景出现在他的面前时,那造型别致的小山、顺应山势的小树、蜿蜒流淌的小溪,这不都是故乡山水的缩影吗?习惯于沉默的他,那一刻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这不就是多年以来我苦苦追寻,但从未谋面的东西吗?”
一有所想,便有所动,于是,他把学习绘画的劲头转移到了山水盆景的学习之中,四处寻访盆景艺术名家,潜心研读盆景理论知识,刻苦钻研盆景制作技艺。先得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赏识,拜入其门下学习盆景艺术创作。后机缘巧合,得到时任所在公司负责人、深圳盆景协会会长、岭南盆景艺术大师袁增民先生的指点,从而学习劲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虽然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心中的热情之火,却越加旺盛。痴迷于其中的他,已然废寝忘食,不知今夕何夕。假日相聚,举家出游,无论是游人如织的名山大川,还是人迹罕至的山间溪谷,都将他深深吸引,或久久伫立,深思不语,或专注观察,来回拍照,置老婆孩子于一旁,不顾不问。老婆、孩子抱怨:出游一次,相机拍满,全是山水树石,干脆和它们一起过日子算了!蜗居小屋,空隙之处,堆满石头,社交应酬,全然废弃,闲暇之时,不是手持工具,凌空比划,就是对着石头,360度摩挲观察。有人来访,浑然不觉,故友调侃: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今有他“盆妻石子”,成一时之美谈。
十余年的刻苦钻研、不懈努力,他博众家之长,又不断突破创新,故在盆景理论研究与制作技法上火候日显,作品风格独树一帜。2002年6月首届深圳盆景协会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参展的他就收获两项大奖:树石盆景《秦汉遗韵》获金奖,树木盆景《独立寒秋》获银奖,这更加坚定他对盆景艺术追寻的决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国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伟大蓝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增强生态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用生态文明让文明古国更加美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席话,如雷贯耳,给他推开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生态文明,装点美丽中国;山水盆景当然也能装点幸福生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现中华美景,装点幸福生活,为伟大的新时代,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这一刻,儿时的梦想与伟大新时代的号召,汇聚一体,激荡于胸,让他萌发出更为强烈的创作激情。
匠心与梦想同辉
伟大的新时代,是造梦的摇篮。2013年在美丽中国的时代强音感召之下,在深圳这块创造奇迹的热土之上,他和林鸿鑫盆景大师,经过长时间的考察酝酿,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用树石盆景重现元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公望先生的经典作品《富春山居图》,以此献礼美好时代,祝愿伟大祖国。
《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描绘的是黄公望晚年归隐之地——富春江畔的景象,境界十分宏阔,内容极其丰富,布景有群峰冈峦、江流湖泊、岸芷汀兰、青松杂树、小楼凉亭,姿态各异,景象万千;叙事有渔人垂钓、幽人静坐,虚实相生,寓怀其中,妙不可言。以实体山水盆景再现经典名画之景象,不但要真实还原其画面情景,更要深刻展现其风骨意境,难度之大,前人不曾为之,而他们却定要一试!
梦想的实现,是匠心的付出,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用心精挑细选;一锤一凿,一剪一裁,皆为费神冥思苦想。
2014年春天,深圳惠风和畅,花开正艳。两台大卡车,装载着沙积石盆景原料,奔驰两千余里,停在了东湖公园盆景世界。卸下来的材料,堆满半个盆景园,光石头,就接近四十吨。其他的师傅们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尚未缓过神来时,而郭少波已经沉迷于乱石堆中,一会儿伫立冥想,一会儿又点头傻笑,他早已进入到了创作的狂热状态。
很多石头并不能直接使用,在脑海中设想出它位置之后,运用技法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准确地说,就是要对石头的形态和方位朝向进行再设计,由整体到细节,一步步通过切割打磨,锤打凿孔,逐渐让石头本身最佳形体得以展现,并且最终使其与其他盆景用材达到融和一体,浑然天成的效果。在整个创作之中,而他匠心独运,更需激活了山水木石的本身意蕴,从而营造出符合《富春山居图》意境的韵味。
“每一块石头都有生命,让它发光发热,是我的责任,是我的梦想,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要赋予每一块石头独特的意义与精神,让它们讲述好自己的故事”。他如是说,更是如是做。最大的一块砂积石,重达三吨,如何激活它的生命呢?他带着师傅们,反复翻滚着石头,一个面一个面的反复观摩,近看、远观;使用龙门架,吊起石头,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认真揣摩;又爬上石头,匍匐石上,用眼,观察它的结构,用心感悟石头的意蕴。就用这种方式,他和石头对话了一个多月,脚起了泡,手起了茧,裤破了洞,但是沉迷其中的他,眼睛却越来越明亮,他已经读懂了这块巨石,他已经明白如何在其树木花草的辉映之下,让这块巨石讲述出自己的故事!
2016年9月,山水盆景组合《富春山居图》经历两年多的匠心打造,终于呈现在同行和观众面前,同行们的惊叹气象恢宏,构思奇绝之余,有人指着那块特别显眼的巨石,问:你是如何做到的?他笑了笑说:用心做到的。是的,用心做到的,匠心所至,巨石能言。
荣誉与使命同行
《富春山居图》的庆功宴上,他动情地说:“如果可以,我会像林鸿鑫先生一样一直干下去,将盆景这门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肺腑之言,发自于内心,出自于赤诚。
我们都是追梦人,他正是本着一种执着的追梦精神,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在盆景艺术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不凡的成绩:
2017年9月在中国银川第九届花卉博览会展览中,创作的花瓶盆景获银奖。
2017年11月参加cpaa中国靖江首届山石盆景组合邀请展中,山石盆景作品《渔歌唱晚》获得三等奖。
同年,参加cpaa中国靖江首届山石盆景组合赛,树石盆景作品《新时代 中国梦》被靖江市人民公园永久收藏。
2018年8月,花瓶盆景《争峰》和山水盆景《桂林山水》被法国邮政(la poste)选为法国邮票并在全球发行。
2018年,全年创作的《秦汉遗韵》等十余件山水盆景、树石盆景、花瓶盆景作品被中国园林博物馆收藏。
我们更是传承者,盆景艺术不仅可以装扮幸福生活,还可以装饰美丽中国,更可以为生态环保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他不仅希望盆景艺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接受、喜爱,更希望这门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
他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路,传统的师带徒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他便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来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发扬盆景艺术,与网友切磋盆景制作技艺,无私分享多年的心得体会。
对于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来说,他是一位受人爱戴、技艺超群的盆景大师,他总是通过各种方式耐心细致地指导全国各地的盆景发烧友们进行盆景艺术创作,把自己全部所学倾囊相授,毫不保留。现在他的“徒弟”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他正与他的徒弟们用努力,用汗水,用执着的心,共筑他们的“盆景梦”。
曾经有人问他:“盆景这东西没有名,没有利,你图的是什么?”,他笑了笑说:“这就是我所爱好的事业,无论多么艰苦,多么累,就算无人知晓,我也愿意为了盆景奉献一辈子”。
生态核电,每一个核电人都需要为之守护。作为一个入职十七年的“老核电人”,郭少波同样清晰地明白身肩的使命和责任。
2019年2月,中广核环保响应“生态核电”,启动了大亚湾核电基地盆景园的筹建工作。自接到任务,郭少波废寝忘食,潜心创作,在短时间内创作了20盆精良的盆景。他说,他想用其所长、尽己所能,为大亚湾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链接:
东湖公园盆景世界展出42米超大型长卷式《富春山居图》树石盆景
来源:深圳晚报 2017年07月25日 版次:b07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汪仕林)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召开前夕,2017年7月22日,深圳市东湖公园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暨盆景世界与您同行20周年汇报展”,不仅展出了七大类不同形式的盆景艺术作品,更让人惊艳的是42米超大型长卷式《富春山居图》树石盆景,创下了树石盆景长度的最高纪录。
该展览由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主办,深圳市东湖公园、深圳市风景园林赏石分会协办,浙江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宏星园林景观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地点在东湖公园盆景世界及其门口草坪,展览免费开放,将展至7月31日。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受深圳市政府邀请,浙江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61岁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林鸿鑫先生与东湖公园合作创建占地30亩的盆景世界,至今已有20年历程。近年来,年届八旬的林鸿鑫老艺术家更是不断创新。今年,他又在盆景世界内建成了42米超大型的长卷式《富春山居图》树石盆景,创下了树石盆景长度的最高纪录。《富春山居图》盆景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与盆景艺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个作品景画交融,景如画,画为景,堪称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个大型盆景的诞生,也为中国盆景艺术的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就是将盆景与传统书画相结合,依画造景,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和树石盆景艺术有机地结合,将二维的画作进行三维的立体景观呈现,把千年古画重新赋予生机和活力,在中国乃至世界盆景艺术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展览为了让广大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盆景艺术,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中国盆景的历史、流派及盆景世界发展历程,分区域展出七大类不同形式的盆景艺术作品,并附说明及概述,让观众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之一——盆景艺术,享受视觉的盛宴。
郭少波先生的山水佳作《水乡帆影》赏析
原创作者|刘敏生 郭少波
本文首发“藏秀石山水盆景”,中国盆景获得授权发布,版权归原创作者郭少波、刘敏生所有
郭少波先生自幼酷爱中国古代传统书画诗词,钟情于山水盆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巧妙地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情怀蕴育于方寸之间,其作品布局合理、山明水秀、意境斐然。郭先生勤于耕耘,勇于探索,其佳作层出不穷,其中2017年10月首届中国(靖江)山石盆景组合邀请展入选作品《水乡帆影》不仅个性鲜明,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平远式山水盆景《水乡帆影》,其小中见大、天工自然、意境清美的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件佳作。
题名:水乡帆影
石种:英德石 盆长:35cm
驻足远望,完美的“山水画面”映入眼帘,给人无穷遐想。整体山脉布局独特,呈“c”型构图,拉大了山的前后左右距离,增强了立体空间感。右前嵌入湖面的山坡与盆面左侧的岛屿,一左一右形成对峙之势,两者之间的湖面开阔。两岸的山脚蜿蜒曲折,形成了前宽后窄的狭长水道,视觉透视中湖水早已流向远方。散点石的合理点缀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恰如其分地呈现了江河湖水的真实面貌。驻足于岸边亭榭,抬头远望,湖面波光粼粼,远处扬帆远航的帆船,一前一后顺流而下,与山的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山脚下云蒸霞蔚,巍峨耸立的山脉倒影其中,我们早已陶醉于山水一色的美景中,不能自拔。
整体山脉,无论直观正面、侧面,还是山体与盆的接触面都形成了不等边三角形,形成有力稳定支撑的同时,还产生了美的视图效果。右前、左后的延伸,使山脉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立体空间上,呈弩弓待发之状,使之内力深藏、传神达意。置于主峰后左右两侧的配峰,成敬奉之势,而主峰又统领配峰,从而形成完美的整体组合,相互衬托、提携。主峰与次峰间若隐若现的远山,只有山峦露出,大部分身段藏于山后,增加了山的深度的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对山后美景的探寻渴望。主次峰之间平缓的斜长坡相连,形成大的山坳,这里树石相依、烟雾缭绕、清风拂面……这正是可居、禅修的仙境迷踪之处。次峰山前悬崖险峻,与舒缓的山坡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欲露先藏的悬崖植被,含蓄中又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右前侧山坡循序渐进的向前延伸,不仅打破了之前固有的左右延伸,更突显了主峰的主导地位;再加上山坡沟壑中疏密有别的树林、草丛,构成了一处令人向往的游玩好风景。从山脚下小亭而上,即有近岸蜿蜒曲折的小路,也有林间曲径通幽的小道,还有山谷中左转右拐的小径,或曲或直、或隐或现、或断或连。置身于云雾缭绕、山泉轻唱、鸟语花香的蓬莱仙境深处,自己早已成了神仙,旅途的劳顿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慢慢品味着大自然的馈赠而不能自拔。
这件《水乡帆影》作品,无论是从具象到意象,还是从造景到意境,都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艺术思想进行了完美地呈现。整件作品绵延繁复中不失凝炼舒张,雄浑壮阔中又见挺秀俊朗,心随景游,情从境生,我们早已陶醉于这片秀美山水,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传播盆景知识,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