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荒地到一座知识的富矿
——记乐东思源高中五年蜕变
8月的海南,正是暑假的时候,很多学生还在外面旅游或者宅在家看剧,可是在乐东思源高中高三的教室楼里,清晰地传出了老师的讲课声以及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对于这些准高三生来说,他们必须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快一步,因为他们最关键的一年也正是从这个8月正式开始了。
老师上课很认真,学生全神贯注听讲,校园里的花儿也开得正艳。看似很平常的校园生活,可是没有人能够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学生正在认真听讲
建校初期 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说到贫困,可能更多人想到的是危房改造、贫困户之类的。但是要想真正做到脱贫,抓好教育,让孩子读好书,真正用知识来包装自己,这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脱贫。因此,教育扶贫也是脱贫致富很关键的一部分。
“从动工到完工只要了10个月,第一批学生开学到校的时候,学校还是一片工地,道路也没有修好,校园里一片泥泞。一开始,学校没有运动场,后勤部门也没有人手,缺水停电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谈到刚开始来到这所学校时的场景,乐东思源高中的校长覃章彪的表情突然严肃了起来。
学校建校初期的场景
相对于这些硬件设施上的困难,或许老师的缺乏更是这所新建的高中的一个大的挑战。2012年第一年计划招聘新教师60名,骨干教师9名,但最终招聘新教师43名,骨干教师1名,总计还缺25名教师,直到9月3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才从其他学校借调了10名特岗教师勉强开课。
正是在各种条件都缺乏的情况下,乐东思源高中也如期开学了。开学后,学校发现如何对学生的管理也成为了很大的问题,乐东思源高中是省委省政府第三期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生源一般都是来源于一些比较偏远贫困的地方。
“可以这么说,我们学生的生源是别人挑剩下的,最后都来了我们学校,有的学生26个字母都认不全,生活习惯更是差到你无法想象。”覃校长称生源质量问题超乎了他的想象。
多措并举 将荒地变为知识的富矿
校园硬件设施短缺,教师缺乏,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是摆在乐东思源高中面前的最大的挑战。作为一所新学校,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乐东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硬件设施以及教师缺乏的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剩下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的管理问题。
“目前我们老师的平均年龄是28岁左右,几年前,说什么教学经验,几乎是没有的,老师们几乎都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一群年轻的老师,如何带领一群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学生闯出一片天地,这成为了覃校长的心病。
针对学生知识底子薄这一棘手的问题,学校提出了“研—学—考”的教学策略,立足学情,抓牢基础。“在抓基础的同时,也要找准学生的增长点和兴奋点,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校长覃章彪说。针对学生的特点,学校推行“乐东思源高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开展“一模(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两会(学科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三课(研究课、推广课、竞赛课)”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率高起来。
新学校,新老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乐东思源高中组建了“名师工作室”的同时,还跟琼海市嘉积中学建立校际交流,搭建“五学五创”(五学:学教材、学课标、学考纲、学集体备课、学多媒体教学技术。五创:创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优质课件、优质教学案例、优质板书、优质普通话)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的工作也没有落下。
此外,学校还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省县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和竞赛活动,还给优秀青年教师压担子,鼓励和指导他们积极担任班主任和学科备课组长,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以学生为本 有梦的地方就有舞台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上”的理念,把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乐东思源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农村偏远地方的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他们中很多人的兴趣爱好都被埋藏了。来到思源高中后,学校给他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还成立了十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自律中成长。
“我们有绘画班,还有剪纸班,没有剪纸方面的老师,我们就去民间找一些专家,尽量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覃校长说,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尽可能提供了各种资源。
正是有了好的展示的平台,乐东思源高中的课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也得以再更大的舞台上去展示,乐东思源高中的学生在各类球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全县法制进校园征文比赛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参加全省青少年歌唱比赛、全省中学生航模比赛、全省中学生读写能力大赛均获得了省一等奖。
不离不弃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
走进高三教学楼的教室,除了教室门口的绿植吸引大家的注意外,老师们慷慨激扬的讲课声更是让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室里坐着满满的学生,但是没有一个是趴下来睡觉的。
“其实刚开始,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是很差的,吸烟,上课迟到睡觉,各种问题都出现。现在能做到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我们付出了比别的学校更多的努力。”谈到学生习惯上的转变,覃校长脸上露出了一些欣慰。
当然这一切的转变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特别是毕业班的老师,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我们高三理一班的一个老师,怀孕了,天天顶着个大肚子来上班,我让她回去,她说不可以,一定要陪伴学生们,不能再最关键的时候离开她的孩子,最后没办法,只能签下了“生死状”,让她在岗位上继续待下去。”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那个老师就顺利生产了。覃校长称,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也是使得这个学校变得更加优秀的关键。
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学生家庭贫困要辍学,老师耐心劝说并找学校帮忙解决学习费用;有学生生病,老师就邀他们到自己宿舍做饭、包饺子改善伙食......在紧密依靠乐东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办学以来,乐东思源高中没有任何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乐东思源高中是乐东县教育扶贫的缩影,让教育改变每一个贫困家庭,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一直是这所高中一直的理念。思源高中正用汗水与爱心,构筑起黎乡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战果累累 为教育插上远行的翅膀
五年艰苦修行,迎来雏凤初鸣,清音悠扬,甚是喜人。2012年9月正式开学,于今已是整整五年了。五年的时间,思源高中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从700多人变为2800多人,老师从43名变为206名。学校在省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五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14—2017四届会考,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都一直名列全县第一,尤其是2017年会考优势进一步突显——文科平均分高达338,超出第二名18分,理科平均分为313,超出第二名15分;2015—2017三届高考,一届一个台阶,三届高三上700分人数分别为0,1,4;本科上线率分别为60%,68%,74%,三届毕业生中洪欣银、罗燕涛、卢慧娥、符小婷等同学考上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名校。
乐东县委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授予学校高考会考特别进步奖。学校还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海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海南省示范学校食堂、海南省禁毒教育示范学校、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乐东县一级(甲等)学校、乐东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过去的5年,是乐东思源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这个学校最艰难的日子,下一个5年,以后得无数个5年,乐东思源高中将会继续用心做好教育,办好学校,争取为乐东的教育,为贫困的学生插上远行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