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也就是常被史书和影视剧提起的道光皇帝。比较起来,道光皇帝并不是清王朝很有成就的皇帝,但却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皇帝。
正是他在位期间,因禁烟而引发的鸦片战争失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历史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道光皇帝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跨界皇帝。
道光帝不仅在治国立威上没有突出作为,而且他一生谨小慎微,常有生活节俭之举,以至于还落得一个抠门皇帝的绰号。
(道光帝画像)
让后人对他议论不止的,除了在国事上他禁烟失败开启了丧权辱国之门外,还有他生前在自己陵寝的建造上大出风头,为自己三修陵寝的荒唐行径。
有史料介绍说,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却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来修建自己的陵寝,仅最后埋葬他的慕陵就花费白银240多万两。再加上他废弃的清东陵宝华峪陵寝,两建一拆的费用,远远高出了乾隆皇帝的峪陵,雍正皇帝的泰陵,还有以最奢侈豪华著称的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熟知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皇帝陵寝在关内分在两处,分别是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清西陵。按照乾隆皇帝做出的“父子分葬,选分东西”的规定,道光皇帝死后应该和顺治、康熙以及乾隆皇帝一起葬在清东陵,而事实上,道光皇帝的慕陵却在清西陵。
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道光皇帝一再改建自己的陵寝,也不能全怪他自己。这里面如果不是因为他手下的监修大臣不负责任、致使陵寝质量不合格,道光帝也不会硬去违背祖制、冒着朝野非议坚持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清西陵。
从史料记载中看到,道光皇帝第一次动议建陵,初步定在既不是清东陵也不是清西陵的京城附近的王佐村,因为那里埋葬有他做皇子时病逝的福晋钮祜禄氏。两人感情颇深,旻宁对她的早逝十分思念。继承皇位后,下旨追封钮祜禄氏为孝穆皇后。所以,在议定自己的万年吉地大事时,道光帝想扩建孝穆皇后在王佐村的园寝为自己建陵。
后来,因为这一决定既违背祖制,又涉及迁村、迁民坟,王公大臣们多数反对,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道光帝看到阻力这么大,不得不改变主意,下旨:“万年吉地仍按昭穆相建,于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王佐村园寝就此废弃。
做出了在东陵建陵的决定后,朝廷便于道光元年开始选址筹建。道光帝要求:“总以地臻全美为重,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意思是,建陵时,风水是第一位的,而建筑大小并不重要。
经过反复筛选,道光帝选中了东陵的绕斗峪,便把绕斗峪更名为宝华峪。陵寝工程于道光元年冬开工,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竣工,工程预算二百万两白银。
在陵寝施工过程中,发现陵址地下水位较浅,建成的地宫出现渗水。监修臣工对此乱了方寸,拿不出解决办法。此时如求保险,就得重新选址。总负责修陵的大臣英和深知一旦前功尽弃,前期大笔投资全部泡汤,而且涉及风水问题与皇家忌讳,道光帝一旦怪罪下来,谁也逃脱不了干系,弄不好很可能掉脑袋,所以,他决定坚持修完再说。
英和命令工匠采取了一些短期防水措施,也一时取得成效。陵寝竣工后,道光帝亲临现场验收,并没有发现渗水问题。他看到陵寝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十分满意,还重赏了负责修陵的各位大臣,并主持了孝穆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椁迁葬仪式。修陵大臣们无不长出一口气,以为万事大吉了。
一年后,即道光八年秋,道光帝前往东陵谒陵。在拜谒了顺治帝的孝陵、康熙的景陵和爷爷乾隆帝的裕陵后,突然提出到自己的陵上去看一看。这一看非同小可,竣工时漂亮的地宫已经成了大水池,原配钮钴禄氏的棺材被淹了半尺。道光皇帝气的五雷轰顶,大骂修陵大臣简直“丧尽天良、猪狗不如!”他赶紧命人把钮钴禄氏的棺材捞起来放在高处,怒气冲冲的回了北京。随着十几道圣旨,包括英和在内的所有参与修陵的大臣、风水先生和建筑工匠,全部抓捕入狱。
在此,不免介绍一下这位敢糊弄皇帝的大臣英和:
(英和画像)
索绰络·英和,最初名叫石桐,字树琴,满洲正白旗人。他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道光帝登基后,英和受命为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他大胆奏请在皇家禁地西陵所在地易州开采镇矿,被道光帝斥为冒昧,降职理藩院尚书。次年七月,又因家人在通州经营他的房产增加租金被控,再贬为热河都统。道光八年授宁夏将军,以病请解职,返京。
从道光元年(1821年)起,英和受命在遵化东陵宝华峪万年吉地为道光帝监修陵寝,一直到道光七年工程告竣。陵寝渗水事发后,道光帝斥责英和承办万年吉地工程始终其事,其罪尤重,下令革职议处。
革职令仅过了两天,道光帝又觉得对英和处罚太轻,不足示惩。又下旨将英和之子兵部侍郎奎照、通政使奎耀俱革职。随后命严密查抄英和等七名监修陵寝官员的家产,责令七人赔缴白银二十万六千两。
刑部拟议把英和处斩,但查明此案确贪赃行为,加上太后苦苦相劝,于是道光皇帝下旨:英和“著加恩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其子奎照、奎耀“随侍前往黑龙江”。其孙锡祉的荫生候补员外郎亦被革去。修陵总监督牛坤“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监督百寿、延凤“俱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监修定善、长淳、玛彦布“俱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花费了六年多时间和大量财力物力修建的陵寝难以使用,道光帝已经失去了在清东陵继续选址的信心,他派人到易县的清西陵选择陵寝之地,最后选定龙泉峪为新的陵址,第三次开工建陵。
道光中叶,位于清西陵的道光新陵寝完工。在道光帝力求就“节俭”的要求下,新建的(慕陵)陵寝规模不大,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臣工们鉴于前次教训,再次施工不敢马虎,作工用料相当讲究,工程精细程度超过了雍正的泰陵和嘉庆的昌陵,在清西陵中首屈一指。
陵寝隆恩殿大殿全用硬度极高的金丝楠木构成,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幽香阵阵。隆恩殿的梁柱、檩枋、藻井、天花板遍雕龙头和游龙,形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这三座宫殿共有这样的楠木雕龙一共是1316条,堪称龙的世界。据说是因为东陵宝华峪地宫渗水把道光吓怕了,他认为地宫渗水是龙在地下吐水,必须请龙上天。把龙都雕刻在天花板上让龙在天上争水,这样他的地宫就会免除渗水之灾了。
(清慕陵)
再就是慕陵围墙不挂灰、不涂红;大殿不贴金,不绘彩,蕴含节俭之意。建成后,典雅肃穆之感格外突出,其古朴超然的特色,是其它帝陵所不具备的。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