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是这样吗?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第二年农民不光有存粮,还给国家交起了公粮。
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以及大量的农民变成城市人。空心村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使得种田不在是农民的唯一选择。由于农村青壮年的大量流失,包产到户政策已经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农村急需新的生产力来推动发展和回流人才,加上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优势渐渐凸显,新一轮农村变革正在悄悄到来。
今天,历史如此相像,最大区别是现在中央大力发展农业,再也不需要偷偷摸摸立生死状了。只要我们真正发展农业,保护耕地,让农村可持续发展,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要发展,必须和城市联动,合理利用城市资源,达到相辅相成合作共赢。城市有租金、有技术、有人才,农村有优美的生活环境,城市实践教育资源等。
如何使城市和农村资源合理的有效结合,共生共赢呢?
首先:改变农村个体单干为整体发展;取消包产到户,实行包产到村,村上统一规划,把一户一户的农田集中起来再次分配(保证每户都是一块整田)。对外看是集中生产,实则个体生产,只是农作物按需栽种,抱团发展,做到合而不分,分而不合的效果。在此规模上开展农耕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旅旅游,做大做强农村经济,树立自己的农村品牌,全民是股东,全民变销售,全员营销,真正做到农民当家作主。
重点:把农村现有宅基地和林园退林还耕,重新打造特色农村居住场所,前提是保证耕地的增加而不是减少(并且必须保证耕地质量)。
以一户4口人算:修建建筑面积为150平米的别墅,一层由农民自己居住,地下室存放农具和农产品;二楼,三楼分成建筑面积为50平米的小套间出租给城区老年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可以得到6套房子,也就可以解决6对老人的养老问题和节假日他们的子女来农村居住,变相促进农村旅游发展。一次性收取10年租金10万元一户,6户就是60万,一栋别墅就可以筹集到60元的建筑款,加上农民自己成立建筑队,城市建设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自己的住宿自己建,这就节省了人工费,足以让广大农民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住上别墅【这就解决了农民住的问题】;(在这里有很多人提出了疑问,就是有没有人愿意花10万在农村租10年房子?我可以告诉您,全四川省有几千万老年人,一年退休金就10万以上的老年人多的很,我们只需要3000户足也,况且您在这里不光是居住,还可以再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关于租金安全问题,政府可以监管,在银行开设专户,专款专用,杜绝贪污和挪用。)政府只需要把小区配套引进来,新农村建设就算ok了。同时我们为每户租户准备了一分地作为自种蔬菜使用,方便家人体验乡村生活,让孩子们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我们每栋别墅的租户基本都来自相同专业,这就便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共同的话题。同时他们在不断探讨自己的专业知识时,有专门的义工收集整理,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图文并茂的学习教材,提供给愿意学习的农村青年,城市青年免费学习,有什么不清楚的还可以现场请教,为社会不断输出人才【这就解决部分农村和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
同时打造农村水循环,清洁水环境,水是新农村的血管,健康与否,全靠水资源。收集全省古往今来爱国人士以及烈士,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等事迹,树立爱国主义丰功碑,供世人缅怀;收集全省非遗文化,收录留档供愿意学习的国人研究学习。同时树立国耻牌坊,让国人时刻警醒以及汉奸走狗冢,让国人世代铭记。
农村红白喜事统一地方操办,每户村民随份子不超过50元/户,餐标以经济为主(九大碗),杜绝铺张浪费,减少农民不合理开支,就等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统一规划逝世村民安葬,统一地点祭拜,减轻村民负担。
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解决村民看病问题和孩子上学问题。租住户享受同等村民待遇(除去分红等,如:廉价食堂饭菜,农作物优先购买权利,节假日家人随意进入村庄,医疗服务,孩子上学等)。
开展乡村体验旅游项目,按季节组织城市学生到村里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在他(她)的成长过程中植入劳动光荣,饮水思源的感恩种子。
同时每天限量开放城市居民到乡村进行减压舒心之旅,收费以担保支付方式,实行一卡通消费管理,凡是在村旅游期间,勤俭节约,爱护环境,勤做好人好事的游客,离开村庄是按照成本+低利润结算。在村旅游期间有不文明行为和浪费行为的游客,按照费用+10倍罚款收取,并且必须在本村做义工以消除不良记录,否则不再接待本人以及直系亲属到村旅游。
旅游费用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年底分红,剩余部分存入指定账户,专款专用。任何村干部和个人不能擅自挪用。
新农村建设没有样本,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不断改进,以求能达到真正适合城市和农村共赢发展的模式,是城市和农村的居民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使大家不光在物质上脱贫,精神上更要脱贫!
“功不在我,功必有我,我将无我”是何等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