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本人从事农村教育近二十年,经历了这些年的农村教育的发展,目睹了这些年农村教育的变迁。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真是农村孩子之福。我在这里替农村父老乡亲说声:谢谢啦!
大好的农村教育发展春天,按理农村教育将获得长足发展。可这几年我所在的农村,教育却陷进了困境。这些年人们外出打工经济发展了,他们渴望优质教育,纷纷将孩子送进城里读书了。如我所在的学校原来一千多人的大校,现在也就三百多人。这些没有进城的学生,要么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要么是孩子过于调皮学习基础太差家长也不指望其学有所成了,显然后者占绝大多数。
这些留下来的学生真是太难教了,老师好累哟。我校今年也有城里支教的老师,他们可是在城里教尖子班的。和他们交流也说;教乡下三四十个学生感觉比教城里八十多个还累,讲什么都不懂,哪谈得上教学成绩,学生考那二三十分应该是瞎猜的。
学知识如累塔,上面的建筑必须以下面的为基础。学生几年求学过程中,总有生病感冒的时候,总有思想开小差的时候,耽误了学习基本没人补。因为在乡下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老师也基本不会因一个学生而重复上课。这次你缺下次他缺,一期的教学任务怎么完成?单独补课不是每个老师都做得到的。学习掉队了基本就意味着“一条道路走到黑”况且还有入学以来学习根本没有入门的。当今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有多少就是在教室里坐了几年,其实就连小学三四年级的知识也不懂。
什么都听不懂的学生,小学时老师还哄得住,吓得住,到了中学基本就要反抗了。试想就算是成年人,长年累月坐在教室里听那什么都不懂的课程,有时还要挨老师批评,能安静吗?耐得住吗?学生也苦啊!
我想学生闹课堂,不想读书,该是教育体制的错,大人们的错。以前刚“普九”时侯教育资源不够,为体现教育公平不准留级。而今资源有宽裕的了,是不是该改一改了?学生升级还是要考试,合格就升,不合格就重来。保证人人读满九年,读到哪里是哪里,至少学生能懂得他读到的年级的知识。
学文化知识不是唯一出路,对于实在不适合学习文化知识的学生,能不能多点文体活动,学学做人学学其他的。现在的领导们也太精了,总是怕承担责任。心想把学生关在教室要安全些,学生只有坐“牢笼”了。
片面感慨,一家之言。
教育肩负着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模式应该多样化,统一规范应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普九是好,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和对待。对待差生应采取自愿原则,给予他们读书和读好书的机会。
有同感,现在当教师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了。
2014-10-24 15: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