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苍鹿新媒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为何价格差很大
选择不同的定制开发公司,可能收到的定制报价是不一样的;而同一间开发公司,因为项目需求不同,开发报价也是不同的。但是,定制开发小程序的价格落差很大,仅仅是因为需求不同吗?其实不止。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响价格差的因素吧。
开发周期影响开发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时间成本影响人力成本,从而影响开发价格,所以在把控开发周期的时候,是否能够合理地压缩开发周期,是否能有个科学的周期规划,对报价的影响力是存在的。当开发周期规划得越长,就代表着需要持续投入的人力成本越高,那么开发公司也会考虑一下其对报价的影响,当他们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越高,报价势必也会升高,而价格差就在周期规划中得到体现了。
选择定制开发的方式去开发小程序,一般来说,所需要投入的资本都会比模板开发的高,所以控制成本对于降低开发风险与成本来说非常重要。当企业商家了解会影响开发报价的因素之后,可以从这些因素去入手分析,看看如何才能去一点点降低自己的项目的开发成本。
在铺天盖地宣扬微信小程序的言论当中,曾经不止一次听到有人问:小程序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在小程序的优点被强调无数次之后,和您看看小程序有什么先天不足。
1、太小
小程序因受大小限制,往往会有功能上的缺失,只能实现核心的功能,其他延展功能需要被砍掉或是通过小程序间的跳转来实现。有人说小程序是公众号以上,app未满,这也说明app的优势依然存在,小程序暂时还不可能完全取代app。
2、太安静
小程序是不能打扰用户的,这就意味着小程序不能主动向用户推送消息,用户固然很获得一个更安静使用环境,但因此削弱了商家推广的能力。一旦用户关闭小程序,就切断了商家与其沟通的渠道,对于商家来说,这让用户留存变得更难。
3、太新
小程序开发门槛低,在爆红之后,市面上的小程序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大量的小程序质量依然良莠不齐,让人难以分辨。商家也难以复制成功的运营案例,不知如何避免小程序中的雷区。
小程序上线至今,已经有了多种推广方式,包括公众号、广点通、小程序互推、附近的小程序、社群等。只要愿意花钱花心思,推广不再是难事。但是怎么让用推广触及到的100个用户产生裂变,变成500个、1000个,甚至像滚雪球一样达到爆发式增长,让数据“跑”起来,就不简单了。
设计分享场景
开发者可以根据小程序定位,设计一些分享场景, 让用户心甘情愿地转发小程序,产生裂变。
1. 做运营活动
做运营活动能为小程序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流量。开发者可以根据小程序功能,设计相关活动。
今年3月,毒舌电影上线小程序“电影秒评”,定位做大众观影人群的观前指引。用户可以在观影前,通过小程序获取影片的好看指数、类型、演员、看点、槽点、适用人群等信息。
在《复联3》上映头几天,“电影秒评”做了一个“秒评《复联3》赚红包”的活动。用户带票根发《复联3》观后感,就可以获得高10元的现金红包,邀请好友还能拿到额外的45元红包。红包活动在37小时内吸引超过5000位用户参与,让上线一个月的小程序有了十倍的数据增长,日uv破万。
2. 解锁更多功能
开发者可以在小程序里设置一些锁定的场景,让用户通过分享才能解锁。
“连连线”是一款连线的关卡小游戏。用户画出一条线连接颜色相同的两个点,成功同时连接全部点,即可通关。其中一些特殊关卡,需要用户分享才能开启。
3. 续命、获得复活卡
微信作为月活10亿的超级app,社交关系链不容小觑,而小游戏把分享做到了。4月底,多款小游戏凭借转发续命刷屏微信群,收获大量用户。据知情人士透露,“弹珠王者”在被封前,dau超过1500万。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微信公示的诱导分享违规案例,强制性分享、不分享就中断正常功能和利诱分享都属于诱导分享。7月5日起新提交发布的版本,用户从小程序、小游戏中分享消息给好友时,开发者将无法获知用户是否分享完成,也无法在分享后立即获得群id。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官方禁止的是恶意诱导分享,并不是说所有的分享引导设计都是违规的。拿捏好边界,在产品功能设计上对用户进行合理引导,仍然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利用用户心理
利用社交心理做传播重要的是,找到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和用户的心态。
除了设计分享场景,还可以利用用户的四个心理,刺激用户分享。
1. 炫耀
炫耀是非常底层的需求,开发者可以提示用户转发小游戏到微信群,查看群排名。既可以满足用户炫耀的需求,又可以激发其他群友挑战的兴趣。这也可以说是小游戏普遍的分享套路。
除了群排名,开发者还可以在用户获得高分或是拿到新皮肤后,提醒用户分享到群聊或是生成图片发到朋友圈。文案和图片都可以浮夸一些,增强展示性。
2. 满足感
“全民有文画”是一款答题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猜图学传统文化,题目包括成语、诗词、歇后语、美食、历史人物等。上线之初,“全民有文画”只有猜图对战功能。短短2分钟的pk时间,让用户无法细想不会的题目。
因此,他们在对战结束后加入了错题本,让用户可以分享错题本给好友,满足好奇心。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分享率提升了10%,也带来了很多早期用户。
3. 占便宜
拼团和砍价都可以归为此类。拼团玩法也有很多,比如凑够人头低价买、一分钟获得拼团资格、老带新拼团等。
连咖啡推出的拼团小程序“连咖啡”,在没有进行外部推广的情况下,上线3小时内,有近10万人成功完成拼团。小程序还为连咖啡的服务号引流近20万消费用户,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拼团成功后关注的。
4. 自我表达
在星座和测试类小程序中,用户总能找到和自己相符的特点,分享小程序就是分享自己,也能让用户更有参与感。
今年春节,朋友印象团队上线了一个星座小程序“朋友星座”,天pv就破了千万。小程序有一个巨大的星座罗盘,分门别类地展示微信好友的星座信息。此外,系统还会自动给用户匹配今日招财星座、知己星座、桃花星座。要想微信好友出现在自己的星盘上,就必须转发群聊或朋友圈,让好友点进小程序并授权生日信息。
今年,爆款小程序流量裂变的秘诀是什么?
这波小程序创业热潮,做产品的方法,特别是裂变的方法,是跟做app年代有很大差异性的,甚至到了难以理解的阶段。
拼多多的模式,被多少人骂,到现在上市了以为会好些,结果骂的人更多了,依然看不懂;而且产品裂变的方式,真的很low,属于网页时代的牛皮癣。
拼多多的火爆,引来了一批快步入场的学习者——微选、唯品仓、好物满仓、好衣库、有好东西等等。
社交电商主要为两派,一种是以拼多多为首的2c平台模式,一种是以云集为首的s2b2c分销模式,其中以分销模式玩家多。
先说s2b2c模式的裂变:分销。
电商没有火起来之前,传统渠道都是层层批发,层层代理,从总代省代一直到乡镇代理。
每个环节都要盈利,所以每个环节都要提升售价,一个10元钱出厂的衣服,后零售店售价100元可能才能盈利。
电商来了,砍掉所有中间环节,品牌方直卖,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
但随着电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商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也越来越薄,后很多商家都变成了给电商平台打工。
这个时候微商出现了,微商从2013年开始发展,到今天大量正规军入场,出现了一大批s2b2c的分销模式。
电商是砍掉代理商,直接卖货,把这部分利润直接返还给消费者和品牌方;微商模式是重新启用代理商,让代理商获得利润。
只不过这次的代理商是没有线下店的,通过社交关系来卖货。
所以,启用代理商,分给代理商利润,并且加上分销模式,让利润来的更猛烈、更刺激,是这次s2b2c的核心。
再说拼多多的裂变:利益驱动。
拼多多是把利润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传播的节点,传递给他的亲朋好友,取代了代理商,一样做到了裂变传播和信任传递。
在利益驱动这件事上,拼多多用了无数花招,也得感谢拼多多开的先河。
低价拼团、0元砍价、天天拆红包、助力享面单、转盘领现金、一分抽好礼、签到领红包、唤醒红包、帮帮免费团、多多果园、边逛边赚,光是产品形态就有这么多种。
在利益驱动这件事上,拼多多真是煞费心机。
你一登录拼多多app,就送各种福利奖金,任何一个界面都会有金钱诱惑,而且很可能出现多处,退出还有损失提示。
光这还不行,还会通过公众号给你发各种金钱诱惑,一天还发多条。
关键是:题目上写的任何福利、任何诱惑,你以为能白拿到,太天真了;都必须分享才能拿得到,而且很多分享是需要几十甚至几百人的。
我把拼多多的这个裂变形式,叫着网页时代的牛皮癣——就是各种木马弹窗插件乱飞的年代,删都删不掉,一不小心就中招了;当时上个网是小心翼翼。
除了社交电商,还有各种工具和场景小程序的裂变,利益驱动。
上半年出现了一波宠物小程序热潮,狗卡、猫卡、宠咖秀、喵星球、喵星日记等等,裂变方式都是让用户分享、助力就能获得各种宠物商品奖励,谁给的多,谁能兑换就能火爆。
同时,上半年答题、猜歌模式的小程序很火,出现了一批跟进者:模式完全照搬过来,却依然很火;日活上百万,达成目标给奖品或者红包就行。
可以对比的有加减大师、加减乘除大师,猜歌达人、猜歌名大师、猜歌名领奖金、猜歌答题王,超前头脑、疯狂的拼音等等。
小程序出来之后,出现了一批运动类小程序,但是都不温不火。直到出现步步换和哇物多,它的模式是直接可以让用户用步数兑换奖品,而且获得难度不高,用户很容易获得奖品。
紧接着出现了一批步数兑换的小程序,步数宝、运动步数换购商城、365步步赚等等,日活高的都能上百万。
咕咚做的spc运动宝算是做小程序比较早的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用app年代的分享形式做裂变,虽然有咕咚原有的流量,日活也不是很高,直到遇到了利益驱动。
到了现在,更主流的小程序都用上了这个裂变套路。
京东京豆、享物说、礼物说、蘑菇街等等,还有各种数不清的非主流小程序,更是比比皆是。
为什么不同小程序,终的裂变方式都变成了直接的利益驱动?
做产品都需要流量,而小程序的流量一定要来自于裂变。
没有裂变就是app的推广方法,完全没有发挥小程序的优势。
首先我们说靠创意裂变:创意本身你能不能copy是一个难点;被刷过一次屏了,你再用就不好用了;若是趁热点的,你跟进也来不及。
比如圣诞帽、西瓜足迹、高考录取通知书、七夕出租自己等;你也只能看看,望洋兴叹——为什么我当时没想到。
再说利益裂变:不劳而获、贪小便宜都是人性;用利益来驱动的裂变可复制、可操作性强,不受时间限制,只要撒钱就能获得用户。
那为什么在app年代没有这么疯狂,这么low的裂变方案?
,app的人群以年轻都市青年为主,这部分人有相对不错的收入;很忙,没有多少时间;上网时间长,经历过无数套路,变得很谨慎;在乎形象,不会为一点点小钱,去破坏社交形象。
第二,传播成本高,需要专门打开app,分享链接到社交平台。让用户单独去打开一个app是成本,还要激发他分享到社交平台是成本,关键的是受众用户想成为传播节点,可能需要去下载app,传播节点容易中断。
第三,使用成本太高,就算分享了,一个新用户要使用,需要单独下载app,还需要注册。这个阶段不止有操作成本,还有学习成本,比如中老年人很多就不会。
第四,都市青年人群心态上的疲累和麻木,又是一个巨大的鸿沟。首先,他们每天很忙很累,已经下载了无数app,再看一个新的app,首先是嫌麻烦,其次是感觉没什么好玩的。
而小程序寄生于微信生态,释放了几波新的红利:
,来了一大波新的人群,4-6线城市的人群来了,中老年人群来了,这是一波生力军。而且这次小程序裂变的主力军一定是他们。
这牵扯到裂变成本的问题,他们裂变一个用户可能只需要1毛,而已有的app用户群体裂变成本可能就要几块了。
你可以简单的想想:让你分享一个撸羊毛的产品给你朋友,需要几块钱你才愿意分享。
第二,这波人的特点完全不一样——首先收入不高;其次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其次上网时间短,没有经历过太多互联网产品的洗礼,容易被套路;其次接受程度高,分享之后让大家都赚钱感觉很自然,没有什么不好的。
第三,是传播门槛低,所有人都活在微信中,而你在微信中传播,基本是没有任何成本的。
第四,是使用成本低,点开即用,用完即走。什么下载,什么注册,都不用。
后,是社交属性,微信中天然有你的社交关系,裂变和传播得天独厚,浑然天成。
难道pc网页时代、app时代就没有利用贪小便宜的心态来做裂变的吗?
答案是肯定有,只是成本更高,效果更差;终一算收益,很多都算不过来。
比如拼多多10元钱就可以裂变几十个用户,而app可能连一个都来不了。
这样裂变的风险在哪?
app年代,做一个app,累死累活,上10万日活都是好得不得了的产品了,而且取得这个成绩的周期一般都得按年来算。但是在小程序上面,你一周开发完成,下一周就能上百万日活了,想想面对这么大的流量红利,有几个人能不心动。
但是我认为这批小程序大部分都得死掉,为什么?
,因利而聚,利尽则散。这部分人就是来贪小便宜的,若是没有便宜可贪,则立马散伙。通过金钱是没法筛选用户的,所以用户群体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你一旦通过这种机制,吸引来了几十万用户了,你还舍不得放弃,你必须持续的供给,才能保持留存。
第二,因为小程序门槛低,开发、传播、使用成本都低,利益驱动的方式容易复制——你可以做,别人也可以做。你出1毛,别人出2毛,还有的出5毛,一夜醒来,不知道从哪冒出来好多个模仿者。
第三,小程序生命周期短,特别是娱乐化产品。根本还没来得及建立完整的商业闭环,这波洪流就过去了。
所以,利益驱动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就是花了不少钱,空欢喜一场,后啥也没得到。现在的宠物类小程序和步数兑换小程序风险就很高很高。
关键点在哪?
计算好得失,我们要什么,我们能给什么,能实现商业闭环。
既然是免费给用户分钱,那是把你终赚的钱分一部分给用户,你一部分,用户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分利的过程,你本来可以赚100,分了50给用户,然他们给你拉来新的用户。若是你赚的钱比分出去的钱少,这件事就没法成立了。
电商的arpu值较高,生命周期长,可以这么干,其他小程序就未必了。
做裂变,该注意什么问题?
,既然是利,那是越直接越简单越粗暴越好,所以很多裂变活动直接给钱,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或者零钱到账的方式。而且是短频快,回路特别短的那种,直接有效的刺激,一个动作就给你钱。
第二,其次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在不同的环节都设计好诱惑的点,学习拼多多,教科书式的培训教材。一次不上钩,两次不上钩,我不信你三次还不上钩。
第三,控制好羊毛党。通过利来吸引用户,必定会来一批专业的羊毛党。羊毛党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他们是活跃人群,对活跃、传播都有很大作用,有他们传播会很快。但是他们可能会把你给撸秃,然后只剩下一地鸡毛。好的机制和度的把控是关键。
第四,一定要注意黑天鹅事件,防范风险。因为直接是钱,黑客和灰产就来了,这个可比羊毛党厉害,是技术党,随时都可能让你破产。
尽管小程序有这么多的先天不足,但它依然是背靠微信9亿流量、拥有多个场景入口的触手可及的应用,依然吸引着一大批用户使用,商家自然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巨大的流量池。那么,如何避免小程序运营中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