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历史剧,不,应该说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偏执于历史剧,喜欢写历史剧小说,喜欢看历史剧电视剧。
因为历史是人演义的故事,真实发生的,史有其载的故事,
是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告诉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的真实活过的那群人的故事。
因为历史具有严谨性,不是后来人以自己的心思去编造的故事,
又因为历史又具有偶然性,可以前文后文关照去看,分析得失的真实事件,
所以历史剧的真实便是它的魅力所在,更是告诉后人尊崇历史,敬畏历史的根源所在。
诚然,我二十五岁之前是真的不喜欢历史剧的,总觉得枯燥而又乏味,
一群之乎者也的老学究,文绉绉酸兮兮的讲一堆似是而非的话,
穿戴不是现在的,讲话不是现在的,就连礼仪都不是现在的,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经历过风浪之后,在职场载浮载沉十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历史剧,
会由衷感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是如此的真实,血淋漓的教训,不断重演的历史,
让真实的经历与历史重叠,有时候甚是会后悔,二十来岁的时候不看历史,
以至于重演历史也不知道重演的哪一段,也不知道自己错了哪一步。
这便是历史剧的魅力,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真的可以知得失。
今天我就来做系列影评分析,让我用粗陋的文笔来讲述我理解的《大明王朝1566》。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一场大戏,一场宦官打死钦天监的大戏,更是宦官为了获得皇帝青睐,制止其他小太监报喜,亲自前去报喜的大戏。
如果说在这里,你只当做是一个普通道喜就错了。可想过钦天监为什么死?钦天监是做什么的?天气星象检测的,钦天监说天降异象,大旱多日是皇帝昏庸无道,是天怒人怨导致的大旱。那么大旱意味着君王无道,如果钦天监死了呢?意味着天宽恕了帝王,又或者帝王才是对的,你说对吗?
正因为钦天监一死,老天的异象没了,因为大雪而来,便消失了皇帝德不配位的危机,自然天大的祥瑞。而这样的祥瑞,皇帝在做什么呢?在做法事祈祷呢。
什么叫做祈祷?就是穿成道士的衣衫,身边没几个人,诚心的求神。
既然是瑞雪兆丰年,天降祥瑞洗脱了皇帝昏庸无道的诅咒,那当然是大祥瑞。那么在封闭不知外边事情,对只想着诵经求神的皇帝来说,谁第一个报喜,谁便备受重用对吗?
如果是的话,刚才那位太监不经过司礼监的掌事直接去给皇帝报喜,算什么?越级禀报!
属于什么罪过?逾越本分,其心可诛!
说通俗一点,就是自己的下属不通过自己,去争功,而且是争抢自己的大功劳,
这是不安好心,对自己的不安好心,更是居心不良,想着压过自己,出人头地却又压住自己,成为自己上司的居心不良。
你说对吗?
所以吕芳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给皇帝报祥瑞,司礼监五个掌事太监一起报祥瑞,大家功劳均摊,谁也不独占。
这说明什么?说明吕芳作为总掌事,关照自己的下属,心宽心善。
也因此,第一句话是万岁爷有德了,第二句话是给万岁爷报个祥瑞,但是唯独没有说“我”,
话中之意,关照所有的人,不是好上司是什么?
在听小太监说,刚才那个叫做冯宝的太监率先,独自,一个人,去讨赏了。
五个掌事太监的脸是什么?
天大的功德,被一个底下不知道阿猫阿狗的小太监抢了?
这对皇帝而言是什么?
司礼监掌事太监不如一个小太监?
还是说司礼监的掌事太监都是酒囊饭袋,连天降祥瑞都不知道去禀报一声?
还是说司礼监的掌事太监们包藏祸心,巴不得看皇帝的笑话,希望大旱连年?
任何一个可能,都是要命的可能,你觉得五个掌事太监会给自己招祸吗?
不可能,当然不可能莫名其妙把自己赔进去!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总得表态吧?
总得给皇帝的线人说几句自己的真心吧?
其中一个掌事太监,表现出了他未来的性格和事业方向,那就是极其在乎权位,
觉得风暴来这么一手,便是居心不良,想要取代他们几个,想要掌权。
这是一种半揶揄半讽刺的话语,充斥了这个人物对任何超过自己的小人物的嫉妒和狭隘,
这一句几乎奠定了后期这位掌事太监打压同行,为了权势蒙蔽了良心的结局。
随着冯宝笑意盈盈的跑回来报喜,我们看接下来这五个掌事太监是如何对待越级禀报这件事。
吕芳到底是掌事太监之首,他的气度雍容而华贵,虽然是个太监,但是肚子里能撑船,
也为肚量大,所以说话还是不紧不慢,不生气但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心善,
只是平静的处理事情,但就这份波澜不惊的态度,足以让人尊敬。
黄锦这个掌事太监一听吕芳说的话,就明白了,冯宝这是讨打呢,所以不怀好意的看了热闹,笑了起来。
为什么笑?
好端端的问皇上都知道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冯宝人头猪脑,难不成五个掌事太监都是人头猪脑?
没有人禀报,吕芳如何知道自己比皇上知道的晚的?
肯定是有人告状了,而这个告状虽然一开始电视剧就给了特写,
但对于一无所知的冯宝而言,站在冯宝的角度上,就这么一句话,
若是反应迟钝些,还以为吕芳是欣慰或是感慨冯宝衷心自己,甚至要表扬冯宝呢,对吗?
可知道有人告了状,你现在看吕芳说这话是夸奖吗?可能吗?
这便是历史剧的魅力,一句话,若不知道前因后果不知道魅力,
但知道了,就会明白,意思颇深。
可怜冯宝到底是人头猪脑,真以为是吕芳夸奖自己个儿呢,还一脸笑意,说自己还懂规矩,没去殿内唐突,在殿外跪着报了一句,赶忙回来跟自己的干爹报喜,表现冯宝自己的衷心。
在冯宝开心不已的诉说皇帝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到陈洪敏锐的眯了眼睛,脸更黑了。
这被人抢功劳的滋味刺激了陈洪,所以陈洪的脸色更加不好了,但是何尝不是在特写陈洪这个人的心肠?一个善妒又喜欢高人一头的坏心肠的掌事太监?
在冯宝开心的说完后,吕芳终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了,“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救人送给你进了司礼监了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看破了冯宝的小心思,即便以前是看破不说破,但是现在冯宝这么不地道的给他们五个找了麻烦,他们五个掌事太监会轻饶了这个没事找事,给他们找锅背的冯宝?
当然不可能。
而这个时候冯宝终于回过味来,明白吕芳没有开心,反而一脸不悦。
也因着陈洪那句“挪挪地儿了”而心慌起来,陈洪都这么说了,冯宝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
很可能因为自己逾越而性命不保。
所以冯宝拼命的抽自己嘴巴,开始慌了,恐慌的看着吕芳,求饶,告饶,乞求饶命。
可是吕芳呢?丝毫没有原谅的意思,眼皮微抬,转身离去。
只留下冯宝一个人跪在冰天雪地中,回味着自己该如何找条生路。
这便是大明王朝1566开篇不足十分钟的精彩。
这种电视剧要细品的,因为每个眼神,每句话,每一个人物非常的厚重,
每一件事,事情中的盘根错杂,
因着权位、权势、地位、影响力、私心、公心、公德心而扭曲缠绕。
每一个人,人情中的庞大关系网,
因着利益、前途、钱途、贪婪、自私、威慑、震慑而交织一起。
这也便是中国历史剧之巅峰,剧王大明王朝,
里面的每个故事值得反复推敲,每个人物的话语值得反复观看,
这是个将人生、人性、人命、人间讲述的清清楚楚又委婉曲折的故事。
复杂程度,非人生阅历不能够体会,精彩程度,非经历职场角逐不能理解。
这也是我最爱的电视剧,几乎每十分钟就是一场心里角逐战,精彩纷呈,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