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海印股份自以为捡到了宝,幻想着能在未来“独占”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销售这块大蛋糕,却在公告之后接二连三被各方打脸,信息披露违规、操纵证券市场、利益输送等质疑接踵而来。
虽然海印股份“甩锅”工作人员,并对表述不清做了致歉说明,但其与许启太团队、今珠公司的合作却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成立不足一个月,估值30亿元,
已开始为上市做准备
6月12日,海印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许启太、海南今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珠公司”)签署《合作合同》。基于许启太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非洲猪瘟”的预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拥有相关专利技术,公司拟与该研究团队合作,投资天然药物领域,支持“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
公告显示,许启太教授及其团队成功研制了“今珠多糖注射液”并拥有专利权(含专利申请权),可以实现对非洲猪瘟不低于92%有效率的预防。许启太教授是“今珠多糖注射液”的专利权人之一,该专利权用于生产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预防注射剂。
为此,许启太教授及其团队为实现“今珠多糖注射液”专利权产业化,发起设立了海南今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启太和今珠公司保证,今珠多糖注射液产品的广谱有效性且有效性不低于官方对外宣布的有效率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有效率和其他指标(如有)等。
为了表示诚心,海印股份拟根据合同约定为许启太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付了1亿元作为履约保证金,为“非洲猪瘟”防治疫苗的投产做准备。
海印股份还称,在2020年6月30日前,公司有权通过现金支付及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收购今珠公司30%的股权。按照100%股权3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计算,公司收购今珠公司30%的股权,支付给今珠股东的对价为9亿人民币,其中现金支付2亿给股东,其他7亿对价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支付给今珠股东。
未来,公司将凭借自身丰富商业及产业运营管理经验,在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以今珠公司为中心,启动今珠多糖注射液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规划建设“海南南药深加工产业园”(暂定名),实现从商业平台运营至深加工产业平台运营领域的延伸。
不仅如此,海印股份还早早地开始为今珠公司上市做打算,称各方一致同意,今珠公司应按照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规范治理公司并争取早日启动独立上市工作。
据了解,海印股份主要从事商业物业运营、金融服务等业务。2018年度经审计净资产为34.34亿元,本次《合作合同》涉及金额约为9亿元,约占其2018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26.21%。
值得一提是的,今珠公司是为专利权产业化成立的公司,成立时间为2019年5月24日,到目前为止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且注册地址为海南某酒店。而其股东都仅有今珠公司一家,没有发起过任何类似产业的公司。
但这并不影响今珠公司做出“惊人”的业绩承诺。
海印股份按照本协议支付履约保证金后,由海印牵头招募经营团队且经营团队享有经营管理今珠的完全充分授权并设置10%的期权给经营团队,按照预测2019-2021年营业收入5亿、50亿、100亿,净利润2亿、10亿、20亿的指标由经营团队和公司全体股东签署今珠公司的经营业绩对赌协议,三年业绩完成,则经营团队可通过行权获得10%的股权。如对赌期任何一年业绩对赌未能完成,则10%的经营期权即时完全撤销并由海印股份更换新经营团队另行签署三年对赌协议开展经营。
合作内容遭各方打脸,
农业农村部紧急辟谣
海印股份公告之后,南海网也发布消息称,“海南成功研制出预防非洲猪瘟病毒注射剂”。受利好消息影响,海印股份逆市大涨,但这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质疑。
不久之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并未发布所谓“成功研制出预防非洲猪瘟病毒注射剂”的公告,相关媒体在标题制作中不准确导致公众产生误解。
6月13日,深交所向海印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分析说明今珠多糖注射液是否符合疫苗的医学定义,是否属于“非洲猪瘟”防治疫苗。核实并补充披露“今珠多糖注射液”的专利类型、专利号、专利权人、取得方式、申请时间、保护期限及具体审批情况等信息,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在当日紧急回应发表《就网传“今珠多糖可防治非洲猪瘟”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科研必须依法依规确保生物安全》一文称,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尚未受理过任何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预防治疗药物或疫苗。
不仅如此,海印股份公告显示,许启太教授是“今珠多糖注射液”的专利权人之一。
但有不少媒体发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没有发现“今珠多糖注射液”的相关专利。而从已有的专利列表中看到,许启太本人的多项专利,更多与“槟榔”有关。据了解,许启太别名“许启泰”,现为海南绿槟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持股36.25%,曾任河南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4月28日,海印股份发布实控人之一的邵建聪计划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公告。而海印股份“不合时宜”地放出利好消息,也被认为公司在为配合股东减持做准备。
海印股东:对不起,表述错误!
都是工作人员干的
直到6月17日,海印股份再次发布了关于签署《合作合同》的进展公告,对上周“非洲猪瘟疫苗”的闹剧做出回应,毫不意外,工作人员又成了“背锅侠”。
公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许启太出具的《声明》,说明了今珠多糖注射液的性质以及实验进行阶段,同时说明合作真实存在。另一部分则为致歉声明,海印股份称“疫苗”一词从未出现在《合作合同》中,并将造成公众误解的责任全部归集为工作人员疏忽。
为了稳定大众情绪,海印股份同时披露了一份关于5%以上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的公告,实控人承诺暂停先前公告的减持计划,未来三个月内不减持或转让公司股份。
受此消息影响,海印股份今日开盘几乎跌停,盘中跌幅略有收窄,最终收于2.87元,股价跌幅为4.65%,股价跌回闹剧开始前的水平。
业绩不如意,
海印股份病急频“跨界”
回看海印股份近10年的业绩情况,自2012年后不断下降,2018年末营收规模25.07亿,同比下降2.12%,净利润1.81亿,同比下降40.13%,仅剩2012年净利润的4成,基本退回10年前的水平。
但事实上,目前这样惨淡的业绩也是不容易维持的,2018年海印股份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5635.4万,占税前净利润的40.92%,是2017年2倍,并且已连续两年增幅超过50%,在大额政府补助的助益之下,依然难挽净利润下滑趋势。
目前海印股份主要业务为商业物业、房地产业务和金融业务,三大板块76%的营收。
另外,海印股份的毛利率也是一言难尽,近年其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的三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均有大幅度下降,商业物业板块毛利率最高时曾有57.5%,到2018年仅余39.97%,房产板块毛利率从最高时72.73%下降至2018年不足50%,金融板块毛利率也连续三年下降,从2015年82.73%下降至2018年仅剩68.08%。
近年来海印股份资产负债率也是居高不下,常年维持在60%以上,2018年末已达到68.34%。另一方面,作为衡量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速动比率也是一路下降,到2018年仅0.79,其中原因可能得归咎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急速下跌,2015年应收账款最高时曾为31.23,至2018年末已降至4.96,累计下降84.11%。总的来说,海印股份长短期偿债能力皆大不如十年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44.13亿,其中2.11亿为大股东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其余均为上市公司子公司及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本身以物业服务为主业的海印股份,在扩大规模维持利润增长的路上将触角延伸到了其他板块,如今本想蹭波儿“非洲猪瘟”的热点,分食疫苗研发的蛋糕,却不曾想触及底线,一朝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