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营养生长特性可以大致从根系、枝梢和叶片来分析。枇杷属于亚热带常绿果树树种,喜欢阳光充足、气候温暖、肥水湿润的地方生长,但是不喜欢冬季低温,温度过低致使树体生长缓慢,严重可冻坏花果,一般冬季温度不能低于-5℃。
枇杷根系生长时期
一、根系本砧枇杷根系分布较浅,在冲积土壤中,主根仅分布在1~1.3m土层中;若土层深厚,14年生实生树根系可深达1.5m以下。
吸收根群垂直分布多在10~50cm土层中,土质特别疏松的吸收根群几乎都分布在土表。水平根分布范围较广,在浙江黄岩,14年生丰产树冠径3.8~3.9m,其水平根可分布于主干外3.1m,集中分布在干外2.5m以内;同龄衰弱树的仅在干外2.8m,集中分布于干外1.9m之内。
枇杷接种根系影响
在浙江余杭,15年生大红袍冠径约3.8m,干外3m处的水平根的根长仅占总根长的4%;而浙江黄岩土质疏松和施肥全面的枇杷,干外3m的根量可达25.4%。枇杷根系生长量小,日本村松等测得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鲜重比为3.64,细根重/全根重为0.16,而温州蜜柑分别为1.24和0.27。
根系生长需要较低温度,土温5℃以上根系即可生长,10℃左右最适生长,2℃以上生长减缓,30℃以上根系停止生长。根系生长节奏和生长量随季节变化而变,都与温度有关。
根系与地上部之间、不同土层根系之间的生长是交替进行的,主要与土壤温度变化和管理有关。春季,管理好的根系开始生长时间比地上部早半个月左右。
枇杷树苗健壮的根系
枇杷须根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amf种类和形态多样,初步鉴定的amf属于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周冲权等1992年发现菌根自然侵染率约37.4%,在广东等地田间及试验中证实这一结果,但土质疏松的可达52%~62%。
培养基质不灭菌时,3种amf不能显著提高解放钟实生苗侵染率,但光壁无梗囊霉显著提高了根冠比;而在培养基质灭菌时,光壁无梗囊霉则未能显著提高解放钟和早钟6号根冠比。3种amf还显著促进早钟6号直径在0.5mm以下的须根发生,使细小的须根变得更多更细,实生苗长势更好。
枇杷苗根系发达
二、枝梢枇杷幼树顶端优势明显,仅顶芽及邻近侧芽生长成枝,顶芽枝直立向上,侧芽枝生长斜生,二者生长势都很强,使树冠具有中心干和层性,树形多呈圆锥形。
为了提早进入结果,中心干被短截,树形大多转为圆头形。枇杷芽体具有早熟性,幼树一年抽梢4~6次,结果树抽梢2~3次。各次枝梢特点如下:
1、春梢 一般指2~3月抽生的枝梢,但广东、福建南部把1月中下旬萌动的新梢也称为春梢。春梢若从上一年营养枝发生,萌芽早,数量多而整齐,生长较慢;从疏花穗后剪口发生的春梢,萌芽较迟;初结果树还可在果穗基部生长春梢,这些春梢生长较快。春梢长度5~15cm,幼树和初结果树能抽生2次春梢。
枇杷春季抽发新梢
2、夏梢 夏梢于4月中旬至6月中旬抽生,通常可抽生1~2次。早熟品种、气候温暖之地,夏梢早发生,营养枝上的萌发也早。幼树夏梢多从春梢顶芽及其下侧芽抽生,壮年树夏梢主要是采后夏梢,采后夏梢是结果枝短截后由侧芽抽生的。
在北缘产区,夏梢多从当年春梢上发生,很少来自采后夏梢,如果当年结果过多,春梢少,夏梢也很少,翌年就将小年结果。夏梢抽梢整齐,数量多,生长势强,长10~30cm。
枇杷夏季抽发新梢
3、秋梢 秋梢于8~10月抽生。幼树或初结果树多从夏梢的顶侧芽发生,数量较多,叶片较小,与夏梢相近。壮年树秋梢由春梢或采后夏梢顶芽抽出,很短,基部有1~5片小叶,而来自侧芽的秋梢比较长。
4、冬梢 11~12月抽生的枝梢称为冬梢,冬季温暖地区的幼旺树容易萌发冬梢,在江、浙、皖地区有时也有冬梢发生,但因气温低,生长慢,仅以几片生长不良的小叶越冬,翌春气温回升时,才又开始生长而成为冬延春梢。
枇杷冬季抽发枝梢
3、叶片枇杷叶片由叶身、叶柄和托叶构成。叶片革质,幼叶被有茸毛,老叶仅叶背有锈色茸毛。叶形因品种而异,主要有披针形、椭圆形、倒卵形等。
叶片大小与品种、枝梢类别和栽培条件有关,佳伶、马可和解放钟等品种叶片很大;江、浙、皖地区的叶片较小;春梢叶片大,夏叶中等,秋叶最小。
正常挂果大五星枇杷叶片
春叶是品种比较的代表叶,叶片寿命一般为13个月,干旱和叶斑病易使叶片提早脱落,曾发现生长2个月的第一次夏梢叶因台风雨诱发严重的叶斑病而提早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