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2017年第35周杂粕周报:菜粕未见旺季 淡季却近了!

2024-3-26 3:01:2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利空云集 菜粕后期偏弱概率大
利空因素云集
今年郑州菜粕期货明显弱势,在5月底甚至还刷新了一年来的低点。7月中上旬,随美豆开始了一波反弹行情,但随着美豆主产区降雨增多,菜粕反弹无疾而终,再次回归到弱势振荡走势中。展望后市,随着天气转凉,主要用于水产饲料生产的菜粕将逐渐进入消费淡季,而另一方面,美豆丰产概率增大,因此后期菜粕期货仍将偏弱运行。
国产油菜籽产量继续下降
今年我国夏收油菜种植面积继续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我国夏收油菜种植面积688万公顷,比去年的710万公顷下降3.1%,为连续第三年下降。不过,由于今年在生长期内,气候条件较好,农户加强了田间管理,今年油菜籽粒较去年饱满,颗粒较大,总体上单产水平较上年有所提高。因此,今年国产油菜籽产量降幅小于面积降幅。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我国夏收油菜籽产量1374万吨,比去年的1400万吨下降1.9%。
但是,民间市场分析机构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数字差别很大,据天下粮仓预计,今年国产油菜籽产量410万吨,比去年的450万吨下降8%。数字差别大,也许是统计口径问题,但产量变化的趋势一致,都是连年减少。
另外,由于去年国产油菜籽价格前低后高,多数农民未享受到后期油菜籽价格上涨的红利,今年大多惜售待涨。而由于小机榨产能增加,油厂抢购货源积极性较高。
油菜籽、菜粕进口量上升
去年,我国对来自于美国的ddgs开征高额关税,使得低蛋白的ddgs进口量迅速下降,进口ddgs成本增加,港口地区ddgs价格上涨,和菜粕价差缩小,dddg因较低的性比价丧失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菜粕则乘虚而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菜粕进口量不断增加,今年更是达到近些年高位。据海关统计,2017年7月,我国菜粕进口量为5.75万吨,同比增加422.84%;1—7月为55.37万吨,同比增加220.14%。
去年11月,中加就油菜籽进口问题达成一致,不再要求条件严苛的质量标准,因此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到中国畅通无阻。今年以来,油菜籽进口量较去年明显增加。据海关统计,2017年7月,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为40.39万吨,同比增加18.4%;1—7月为303.93万吨,同比去年增加30.14%。截至目前,国内港口油厂油菜籽库存仍居于相对高位。据监测,截至8月25日,国内沿海油厂油菜籽库存为52.2万吨,周环比增加4.5万吨。油菜籽进口量增加促使压榨量增加,菜粕产出量相应上升。
加拿大油菜种植面积增加
加拿大是我国最主要的油菜籽进口来源国。由于近几年该国油菜籽出口和压榨状况良好,加之国际小麦价格较为低迷,加拿大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提高。据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加拿大2017年油菜种植面积将达2240万英亩,较2016年的2040万英亩增加9.9%,创出历史最高纪录,首次超过小麦播种面积。
目前加拿大油菜籽尚在生长期间,前期部分主产区降雨较少,出现干旱。据监测,截至7月结束,头号油菜籽产区萨斯喀彻温省约70%的地区土壤墒情不好。8月初阿尔伯塔省油菜生长优良率仅为57%,比上年同期低27%。曼尼托巴省政府近期表示,数周来天气高温干燥,油菜作物受到一些损害。受干旱影响,市场预期油菜籽单产可能下降,总产量可能低于预期。
据加拿大农业部发布的月度报显示,今年加拿大油菜籽单产为2.03吨/公顷,总产量为1860万吨,比早先预期值低40万吨,但仍高于去年的1850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近期随着降雨增多,干旱忧虑大为缓解,加拿大油菜生长条件有所改善,油菜籽产量被继续调高将是大概率事件。
菜粕消费难有大的增长
今年国内菜粕供应相对充裕,但是消费却没有明显增加,甚至还略有下滑,这是今年以来国内菜粕期现货价格走势偏弱的重要原因。
一是水产养殖规模萎缩。今年以来,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对部分内河实施限养措施,导致部分水产品价格大幅走高,水产养殖利润达到近几年最高水平。但养殖规模的下降使得主要用于水产饲料生产的菜粕需求量减少。据监测,2017年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淡、海水投苗量同比分别下降10.12%和25.09%。
二是2、6、7月的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水产饲料投喂。和去年相似,今年6、7月,在我国水产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甚至出现强降雨,垮塘跑鱼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水塘含氧量下降,影响水产饲料的投喂,导致水产饲料产量下降,菜粕需求量也相应降低。
三是杂粕产量增加,挤占菜粕消费市场。虽然ddgs进口量大幅下降,但因政府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高额补贴,今年以来,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国产ddgs产量大幅增加。另外,今年棉花和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籽和花生产量趋增,棉粕和花生粕等杂粕产量也相应增加。据调查,2017年全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为4603.8万亩,同比增加219.3万亩,增幅5.0%。截至目前,各地棉花长势较好,棉花产量增加将是大概率事件,而棉籽、棉粕产量也将相应增加。由于种植效益较好,今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所提高。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2018年度我国花生产量预计为1740万吨,较2016/2017年度的1700万吨增长2.35%。棉粕和花生粕蛋白含量较高,性价比优于菜粕,其在饲料生产中能够大量替代菜粕,从而压缩菜粕的消费空间。
四是豆粕菜粕价差维持低位,影响菜粕使用。据监测,截至8月25日,在广州珠三角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和普通蛋白菜粕价差在480元/吨,依旧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而在6月,二者基差一度下跌到300元/吨的历史最低值,这使得饲料厂在生产中更愿意使用豆粕。
油强粕弱格局将更明显
6月初以来,随着油脂逐渐进入消费旺季,油脂价格触底反弹,菜油成为油脂板块中的领头羊。展望后市,菜油期货仍有上涨空间。
一是菜油抛储结束,未来市场供应量将下降。往年此时,要么是没有抛储,庞大的临储菜油库存成为悬在市场头顶的堰塞湖;要么是持续抛储,比如去年,通过抛储菜油向市场注入异乎寻常的额外供应,致使菜油供应压力空前增加。但今年形势大相径庭,早在3月8日,政府就停止了临储菜油拍卖,而所剩100万吨的临储菜油转为国家储备的概率较大,不再抛向市场。前期成交的临储菜油经过数月的消化,剩余量已经不足20%,且为部分大型企业所持有。
二是菜油需求趋于增加。一般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是油脂需求旺季,节日较多,小包装油消费量趋升,油厂为小包装油生产大量备货。三是美国生物柴油政策利多油脂。预计2017/2018年度生物柴油对美豆油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从而带动菜油价格走高。
美豆或仍有下跌空间
继美豆去年取得历史性高产后,今年南美大豆继续丰产,巴西大豆产量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而目前的美豆种植面积继续刷新历史纪录,达到8951万英亩。前期由于炒作美国中西部部分产区干旱,驱动cbot大豆在6月底7月初大幅走高。但随着近期降雨的增多,美豆产区干旱缓解,大豆生长优良率恢复,市场担忧情绪消退,美豆重返跌势。上周美国farm journal杂志组织了对美国中西部7个主产州的作物巡查,上周五公布了巡查结果,预计今年美豆单产为48.5蒲式耳/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在8月农产品供需报告中的预估49.4蒲式耳/英亩的水平;总产预计为43.31亿蒲式耳,略低于美国农业部在8月报告中的43.81亿蒲式耳的水平,但仍为历史最高纪录。由于近期降雨较多,后市美豆干旱炒作难兴。与此同时,南美丰产压力将通过庞大的出口作用于国际大豆市场,进一步挤占美豆市场份额。
另外,由于前期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以及cbot大豆价格反弹,南美豆农大豆种植利润依旧可观,将刺激南美豆农继续扩大播种面积。预计2017/2018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3470万公顷,较上年度增加2%。
综上所述,今年国产油菜籽虽有减产,但油菜籽进口量增加较多,加之菜粕进口成倍增加,使得国内菜粕供应量比去年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生猪、蛋禽以及水产养殖或因养殖利润低,或因环保检查严,养殖规模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此外,菜粕性价比低,菜粕需求差于去年,叠加美豆丰产在即,利空因素云集,后期菜粕期现货价格继续偏弱运行概率较大。
棉副行情参差不齐 棉粕延续跌势
上周(8月21-27日),各地新棉虽陆续少量采摘,但离集中上市尚有一段时间,目前各地有意向收购加工的轧花厂已做好设备检修工作,棉市仍处青黄不接之时,油棉厂开工率处年度较低水平,棉籽弱势持续,棉副行情参差不齐,市场暂无亮点。
棉籽:弱势稳定为主 局部仍有小跌
上周,各地新棉已开始少量采摘,新疆地区意向收购棉籽价格在6.5-7元/斤一线,内地期望值略高于新疆地区,但目前采摘量较少,且质量不佳,预计9月中下旬始会有厂家陆续收购。目前处棉籽新旧接替阶段,陈棉籽仍有持价动能,仅因目前油棉厂少有收购加工,且下游棉副产品行情表现平平,打压厂家收购积极性,棉籽价格延续跌势。新棉籽上市前,陈棉籽保持货少持价局面,即使下跌,其下跌幅度也不会太大。
棉油:外围利多持续 行情稳中续涨
上周,期货豆油持续反弹,现货相应调整。周末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价格至6170-6430元/吨,较前前上涨50-200元/吨,港口24度棕榈油价至5720-5800元/吨,上涨60-170元/吨,外围大宗油脂全面上涨,利多棉油市场。目前因环保问题,各地油机厂开工率低于往年历史同期水平,棉油库存不足,节日备货即将到来,棉油也在此带动下表现良好,且多数地区因库存有限,出售方式以高价零售为主。因棉油与豆油无价差优势,棉油需求量也受到限制。离新棉油上市还有一段时间,棉油行情易涨难跌局面难改。
棉粕:期货油强粕弱 现货延续跌势
上周,期货豆粕低位运行,现货相应调整。周末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价至2760-2820元/吨一线,局部较前周上涨10-30元/吨,个别地区下跌30元/吨,表现略有参差。且目前豆粕仍有胀库情况,下游养殖业恢复较慢,且受到环保影响,部分地区不合格养殖场关停,制约蛋白采购量。棉粕得不到有力支撑,行情延续跌势。仅因目前油棉厂开工率有限,棉粕库存不足,市场仍有持价心理,棉粕下跌空间受限。新棉粕上市前,棉粕将参照豆粕行情保持弱势调整格局。
棉短绒:有价无市为主 局部报价仍跌
上周,郑棉期货震荡调整,现货行情仍以弱势稳定为主,各地棉短绒少有报价者,个别地区报价仍跌。因环保问题,化纤厂、精制棉厂仍难开工,棉短绒采购量受到制约,。油棉厂开机也受到一定影响,棉短绒产出率也不高,货少与需求不佳形成拉锯,棉短绒在持价状态下仍难止跌。新绒上市前,如需求不能启动,棉短绒行情仍将保持弱势调整现状。
本周国内菜粕现货价格稳中窄幅震荡整理为主。期货方面,郑州菜粕期价本周呈震荡偏弱态势运行,周一盘终合约收高,主力增仓放量,但随后自周二起菜粕期价主力盘终连跌三日至周四报收2151元/吨,截止周五笔者收稿盘中合约呈窄幅震荡整理态势。现货市场,国内豆粕现货行情本周延续区间震荡整理,继续对菜粕现货走势形成压制;环保问题涉及四川及山东等几大主要养殖重点省份,饲料厂家停机现象频出;本年度水产养殖业高峰期已经接近尾声,淡季即将到来,理论上菜粕需求下降是必然趋势。综合而言,菜粕市场依然缺乏有力消息提振,沿海及港口地区加籽粕或延续偏弱运行为主,现货行情整体继续追随豆粕及盘面走势波动整理为主。
本周国内棉粕现货行情稳中偏弱,豆棉粕长期处于价差过窄局面,棉粕性价比劣势明显导致实际消费极少,加之环保问题持续饲企停产,粕类整体需求均受一定程度影响。由于本年度棉花增产的几率较高,因此,新季棉粕上市之后,棉粕生产成本下调的几率较高。据最新了解,局部地区开始少量收购籽棉,收购价明显低于预期,新棉籽报价偏弱。新季棉粕在9月中旬左右将陆续零星上市,受本年度棉花增产影响,棉籽价格有下跌空间,加上豆粕如果看跌,则棉粕行情偏弱概率较大。继续关注新作上市进展。截止目前,山东地区46%蛋白棉粕参考报价2570-2620元/吨;新疆地区46%蛋白棉粕参考报价2150-2250元/吨。
作者:july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杂粕论坛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