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重大利好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公告,明确自治区甘蔗收购退出政府定价,实现市场调节。至此,国内桂滇粤琼四大甘蔗主产区的甘蔗收购全部回归市场化。
什么概念?
白糖可以说,是一个需求非常稳定的品类,消费量基本固定,景气度主要受供给端影响,也就是甘蔗产量。政策落地后,糖厂再也不用亏本收购甘蔗。蔗农直面市场,收入锐减下,难免改种其它作物。糖业供过于求的现状即将反转,步入景气上扬阶段。(行业周期底部反转,中线逻辑机会,已跃然纸上)
理由1:国内糖产量6年一周期,即将步入3年减产期
国内糖甘蔗,大多种一季,收3年。(收割留根后,来年会继续发芽)所以供需调节下,产量呈现6年一循环的周期属性。基本是增产3年,再减产3年的节奏。而2019年末,正是步入减产的节奏拐点。
另外,甘蔗收购定价市场化后,将直接引发蔗农减产意愿,行业进入减产期成立。
目前甘蔗原料供过于求,在政府指导定价,糖厂亏钱收购的情况下,广西蔗农每亩利润388元,而木薯、桉树作物种植收益接近900元/亩、500元/亩。原本打算换耕种植其他作物的蔗农,在没有“保护指导价”的情况下,更是坚定了决心。
理由2:国际糖市同步供需转变,景气转好
我国进口糖占消耗量的25%,比重较高,国际糖业供需状况对内糖影响较大。
2017-2018年,可以说全球白糖供应严重过剩,糖价处于低位,部分企业被迫拖欠蔗农资金。而这一状态将在2019年改善,国际多个著名机构评估认为,国际糖市将出现供给短缺。(见下图蓝线)
1)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大量蔗糖用于炼制燃料乙醇
2) 多机构认为,19年春夏弱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较大概率发展成中等强度。异常气候现象,将影响甘蔗的生长和含糖量。
3) 三大白糖产出国的印度、泰国两国,频繁对糖业进行政策支持,已遭多国申述抗议,迫于压力,泰国已开始转型,实施甘蔗用于化工业的计划,印度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鉴于白糖行业,周期反转的中线逻辑,可重点关注行业巨头中粮糖业,行业龙头*st南糖,以及有着悠久制糖历史的粤桂股份。
【风险提示】
3月份已有甘蔗收购定价改革的传闻,近期白糖个股涨幅较大,基本翻倍。政策落地,不排除短线主力,借机出货,大幅回撤的可能。考虑到白糖行业,即将进入的是,3年期景气上扬阶段,实属中长线机会,可长期跟踪反复参与,所以还是冒险,把“牌子”翻了过来,客官们可别一拥而上,会错了意,那真就是我的过错。
好了,猪坚“糖”说完,再送大家一个小福利
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报集中发布的月份。
我知道,对于几百页的年报,很多人是不喜欢看的。但是机构会看,而且反复的看。所以片面的讲,年报就是上市公司写给机构看的,尤其是经营情况部分,是其向资本市场传递关键信息,调控市场预期的窗口。
如果说,你和你的“票”,只是对儿露水鸳鸯,年报不年报的,并不重要。不过,若是准备托付终生,结婚生子,那么他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就真真确确,非常重要了。总得“门当户对,八字相合”吧。
当然,读几百页的资料,还是要有方法:
具体的咱们就不展开了,就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