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昱嘉 韩一军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一、5月份我国主产区小麦生长进入成熟期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5月份,国内主产区小麦生长进入成熟期,华北、黄淮南部部分地区已零星收获上市,各地反映今年苗情普遍较好,5月下旬以来天气配合,利于新麦灌浆成熟,小麦有望实现恢复性增产。截至6月4日,全国已收获小麦近1.2亿亩,麦收进度过三成。当日机收面积达2160万亩,投入联合收割机33万台,其中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机收比例达98%。目前四川、湖北机收基本结束,黄淮海主产区除河北省外,均已开镰。其中安徽进度近六成,河南进度过半,江苏进度近三成,山东进度近一成。
二、小麦拍卖成交量有所回升,小麦市场价格疲软
2019年产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下调0.03元/斤,国标三等为1.12元/斤,等级差价保持0.02元/斤,这是小麦最低收购价的连续第二年下调。5月份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小麦1494万吨,较上月减少5万吨;实际成交数量65万吨,较上月增25万吨。据国家发改委解读,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并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而是在市场价格过度下跌时起到托底作用。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的连续下调,改变了托市价格只升不降的市场预期,将有利于推动托市收购量大幅减少、市场化购销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市场方面,5月份麦价受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下调影响,价格有所下滑,政策性小麦销售投放量不减,从成交量有所放大。新麦上市,市场主体多准备收购,预计今年市场化收购量增加,新麦收购价格相对平稳。5月份,普通小麦和优质小麦价格均小幅下滑,基本保持稳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价格为2400元/吨,环比跌0.74%,同比跌0.17%;优质麦价格为2650元/吨,环比涨0.57%,同比跌2.49%。
三、2019年3月我国小麦进出口同比减少
2019年3月国内小麦进口数量为28.5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跌8.69%;出口量为2.09万吨,环比跌35.89%。3月进口小麦产品主要来自加拿大(16.43万吨,占57.47%)、哈萨克斯坦(5.3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8.7%)和美国(4.2万吨,占14.7%)。出口小麦产品的主要目的地是朝鲜(1.47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0.6%)、中国香港(0.56万吨,占26.68%)和中国澳门(344吨,占1.65%)。
四、国际机构预计2018/19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将减少
据美国农业部5月报告,2018/19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316亿吨,略低于上月的7.329亿吨,同比减少4.03%。2018/19年度全球小麦消费预计为7.379亿吨,7.392比上月预测值低130万吨,同比减少0.51%。全球小麦此期末库存下调60万吨,为2.750亿吨。联合国粮农组织6月供需报告预计2018/2019年度全球小麦供应量7.30亿吨,与上期预测值基本持平,比上年减少3.89%。全球2018/19年度小麦消费量为7.46亿吨,较上月下调60万吨,年终库存达2.68亿吨,但较去年创纪录的2.82亿吨仍减少4.99%。
五、国际小麦价格同比下跌,国内外价差有所扩大
受供需形势宽松影响,国际小麦市场价格底部波动。2019年5月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平均离岸价为211.25美元/吨,较上月下跌3.21%,直接折人民币价格为1438元/吨,比优质麦产区批发价低1212元/吨;到岸税后价格约2084元/吨,比同期国内优质麦销区价低816元/吨,价差较上月扩大40元/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硬红冬麦平均期货价为151.63美元/吨,环比跌4.06%,同比跌23.45%。
总体来看,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两年下调,预示着市场的“底部空间”降低,政策对小麦价格的拉动作用减弱;而销售底价的下调,预示着小麦市场的“顶部空间”也在降低。后期随着夏收的大范围启动,在新麦产量和品质预期双增、市场供需保持宽松格局等影响下,市场化收购或将成为主流。预计新小麦购销市场将呈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同步开展的局面,市场收购价格也将围绕最低收购价附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