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关注苏州轨交发展的网友们,你们好!作为一名苏州本地人,我现在外求学,自认为体验过不同城市的轨交系统。每当回到家乡,听闻苏州轨交不断的发展,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但是在我不断乘坐体验的过程中,暴露出的巨大问题更让我痛心疾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血脉,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商业氛围,是否有活力等,展现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我期望能引起轨交公司,市政府等的重视。现列出一些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希望轨道公司能给予重视和参考。
第一部分:既有线路暴露的问题1.1地铁商业配套 在任何一座大城市中,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做的苏轨商业配套还要差的。将商业设施与轨道交通匹配,可以极大地激活轨道交通的人流量,给商场带来人气,地铁联通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意愿更大了,能带动商业的氛围,往大了说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苏轨现有的站点中,能与周围商场建立地下联通道的屈指可数,很多地方其实只需要稍微花一点心思,一点点的建设经费建设地下联通道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1号线钟南街站,站厅可与永旺相连;时代广场站,展厅可与诚品书店,晋和广场等相连;星海广场站可与苏悦广场,凤凰广场相连;中央公园站与印象城,天虹百货,尼盛广场相连等,例子举不胜举。
在古城区不具备现代化商场的地铁车站,便可考虑在人流量密集处开通出口。如:1号线的临顿路站,可向平江路方向建设地下通道建设出口;乐桥站在邵磨针巷人民商场处建设出口等。另外甚至可以对一些老的商城进行活化,比如乐桥国美电器所在的东锦商城:在地下新建美食广场与乐桥地铁站对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吸引人气,活化旧的商城,带来一副新的面貌。
资金方面可以寻求银行的帮助,采取政府部门出一点,地铁公司出一点,商场物业出一点,银行方面借一点的手段,从盈利的地下商城中收回成本。对于老的商场,就由银行多出一点。
将商场与地铁联通不是为联通而联通,是通过联通,开发商场地下的空间,带动商场的人气,促进市民的出行意愿,使原有的商场焕发新的活力。
另外地铁站内可以多开发一些便民的生活设施,如便利店,面包店,熟食店,洗衣店,快递柜,食行生鲜冷鲜柜等,引进多家企业,不一定非要便利店就是全家,面包店就是长发西饼等,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老字号入住,给老字号店带来新的机遇,给苏州文化软实力加分。增设应以便民作为首要任务,地铁运营公司不一定要盈利。如果地铁公司开辟站厅区域经营在成本上并不会有增加,那么在铺租上最好就给予减免,吸引商业入驻,根据店铺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来缴纳,待日后商业成熟了再正常收租。
苏州作为旅游城市,如果在旅游景点热门的地铁站能增设寄包柜就能大大方便来往的旅客。苏州地铁每包必检,只要将寄包柜设立在付费区,就能规避行李未经过安检所带来的隐患。
1.2地铁车辆 南车浦镇的车辆水平相当的差,先不说1号线2号线车辆的外形巨丑无比,1号线车辆进站出站的噪音非常的刺耳,启动速度非常的慢,动力明显不足,配合那尖锐的声音,像是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样,显得格外的廉价。车厢内的扶手有限,很多地方会没有扶手可以去拉,极为不便。车门开关速度非常的慢,严重影响了行车效率,开关门时候的警告声音也过于刺耳,如果改以录音,或者嘟嘟声则更为和缓,不会影响乘坐人的心情。希望地铁公司能在适当的时候对车辆进行翻修,改善上述的问题,同时在将来选取多家公司的列车,南车株洲,北车长春的车辆都不错,动力足,速度快,声音轻。
地铁的报站希望能进一步简化,那种“欢迎乘坐”的报站就不需要了,显得有些多余,同时希望能加入苏州话报站,如果广州深圳香港可以用三语(普通话,英语,粤语)报站,苏州为什么不行。
车辆内的跑马灯也希望能更换成新一代的led屏幕,能显示更多的内容,也能及时更新新开通的线路信息,在快速建设地铁网的情况下,直接软件升级加入新的开通线路比一次一次换面板,将上面贴的都是牛皮藓好多了,一次投资终生受益。
车厢缺乏aed急救设备,灭火器配置不足,在危急时刻不能起到作用。
1.3地铁运营 苏州作为一个南方城市,夜生活却极为匮乏,苏州的末班车非常的早,而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能对市民的生活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建议苏州地铁适当延长末班车时间,并在周五、六、日常态运营结束后,间隔20分钟,增开4对列车,将运营时间延长至0点以后。
地铁车辆间隔长,车内拥挤。希望地铁在高峰时间在市中心热点区域增开区间车,尽快疏导人流,减轻现时的拥挤程度,合理利用资源。
苏州轨道交通公司便民服务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苏州轨道交通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针对您的建议及意见做一下回复。
1.1地铁商业配套.
关于您对地铁商业以及和周边商家联通等方面的建议,我司将在今后线路的工作中认真考虑您的意见,在满足轨道交通车站设计规范、消防规范以及其他规定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便民商业经营工作,同时也欢迎周边商家、苏州乃至全国各品牌公司和我司开展各类合作,争取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于在旅游热门景点附近的地铁站增设寄包柜,因轨道交通属于客流进出频繁且较为封闭的公共场所,特别是旅游热门景点附近的地铁站,客流来源较为复杂,为确保广大乘客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将可疑物品遗留在站内,我公司暂不考虑增设寄包柜。
1.2地铁车辆.
关于车辆牵引、制动性能、运行平稳性指标、车厢内的允许噪声值有相关规定,我司车辆符合设计标准。关于扶手的数量,我们已在原有的1号线车辆上增加了中间立扶手和横扶手,基本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目前暂不考虑再增加扶手。关于车门开关时间,因为牵涉到开关门模式的选择和行车安全确认,目前只在已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车辆上进行了时间上的压缩。关于开关门提示音,我们会考虑在新线上是否采用录音的形式。关于车辆厂家的选择,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的,政府有监督机制,我司并不能自行指定。相关设计标准请见《gb/t 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关于取消“欢迎乘坐轨道交通”的报站,增加苏州话报站:经与相关专业人员讨论,为保证列车内语音播报的连贯性,我司暂不考虑取消“欢迎乘坐”的语音报站; 对于您提出的增加苏州话报站的建议,经调查了解,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城市地铁均采用普通话+英语的双语报站模式。另外,苏州市民对于是否增加苏州话报站也在网上有过讨论,赞成和反对者皆有,且各自理由均比较充分;我司在征询专家意见时,专家一致认为因区域不同(如古城区、吴江、相城、木渎、东西山等地),苏州话发音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统一各区域的需求,由于苏州轨道交通线网贯穿各个城区,且轨道交通车站属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报站时需要考虑一定的普及性和规范性。近年来,新苏州人、外来务工人员聚焦,苏州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数量,方言的适用性不强。综合以上因素,我司最终确定苏州轨道交通列车及车站广播拟采用普通话、英文相结合的形式对乘客进行语音播报。
关于车厢内跑马灯的问题,目前国内地铁的电客车跑马灯均根据各地的特点设置,选型不尽相同,目前苏州地铁的跑马灯主要受电客车(b型车)车型较小限制,但功能上已经满足运营需求。
车厢内部的灭火器配置也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数量上参考国内地铁常规设置配备,对于列车火灾,我司均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会定期组织演练,保证危及时刻能够及时处理。关于aed急救设备,车站备有急救药品,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急救技能,车站之间的距离较近,车辆可以很快达到车站,并组织人员急救。
1.3地铁运营.
我司已在2016年对1、2号线的末班车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针对高峰期间较为拥挤的情况,目前我公司正在筹划增加班次,提高乘车舒适度。
感谢您对苏州轨道交通的关注和支持!
2017-2-14 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