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返乡创业者掘金农业电商蓝海

2024-3-23 8:00:27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骆小亮(右一)组织员工讨论电商活动事宜。
林运方在打包斗鱼准备发货。
博罗县罗浮山澜石农村淘宝服务点店小二徐小骆。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连续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村电商内容单独成列。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之一,发展农村电商已成常态化工作,也明确了其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今,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返乡从事农村电商创业的人数逐渐增加,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曾有调查显示,近80%的县域出现了创业者增加的情况,一半以上的县域本地服务业增加、地区知名度提升。
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市的惠州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农业电商创业青年,有些人把城市里的商品卖到农村、有些人则把农产品推进城里,还有人专门搭建农业电商平台,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将电商融合新零售,农业电商新业态百花齐放。
这些电商创业者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在推进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方面有何想法?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惠州3名电商从业者。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骆小亮:
坚持打造惠州本土
农产品电商平台
在《惠州经济》杂志上,一篇关于农村电商发展的文章这样写道:在依附大型电商平台发展电商业务已经过了红利期,随着智能手机、微信的普及,给本土电商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走内容化、社区化建设的差异化发展路线,发挥本地电商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与淘宝等大电商平台不一样的购物体验,以灵活取胜。
文章的作者是博罗县网商协会会长,淘惠州电商平台创始人骆小亮,放弃公务员的“铁饭碗”下海从事农产品电商,从创办论坛到自建电商平台,他已成为惠州农村电商发展的标志性人物。
放弃“铁饭碗”投身农业电商
7月3日晚上,在博罗县一处小型会议室里坐满了电商新零售的创业者,他们都加入到了名为“小区乐”的邻里社交电商平台项目,现在正在听骆小亮分享网络销售实战经验,。近段时间,骆小亮都在为推进这个项目而东奔西跑。
骆小亮是网络营销时代的佼佼者,从入驻微信营销、淘宝京东、赞微商城,到自创农产品电商平台“淘惠州”,再到跨入新零售行业,开设实体特产超市、社区无人零售超市等。他尝尽了“互联网+”下的所有新鲜项目的风头。
5年前,骆小亮的身份还是博罗县政府里一名有着18年工龄的公务员,但他“做着安稳的工作,却有一颗不安稳的心。”
还在读书时,骆小亮便对电脑产生了浓厚兴趣,黑客、编程、设计和网络技术他都手到擒来,硬件拆装调试维修更不在话下。毕业后来到博罗机关单位工作,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与电脑、网络相关的事情上,几近痴迷地做电脑培训班、研究编程技术……并在2000年开设了博罗本地首家门户网站“博罗论坛”。
“论坛最高峰时有30多万注册用户,平均日发帖量过万。”那几年,互联网成为骆小亮生活的一部分,他每月一半的工资要用于交网费,通过网络,他结识了一群好友,线上互动,下线聚会,“我老婆就是以前的网友。”
“随着微博、微信成为潮流后,论坛流量下滑,最终关闭了。”2014年,骆小亮嗅到了“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前景,毅然辞职下海,成为了真正的创业者,进入微信营销和电子商务领域。
农产品进城缺的是人才和资金
打开骆小亮的网络门店,可以看到各类农副产品一应俱全:生鲜类、粮油米面、名优特产……骆小亮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博罗一处小区建立了无人售货门店,社区居民可线上下单,线下自提。
“现在我们已经上线了200多种农产品,算是惠州较为齐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好的时候平台一个月销售额在20万左右,但差的时候要倒贴本钱。”作为区域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推动者,骆小亮对农产品上行难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做到1000万的销售额也并非难事,但却要做大量的宣传和促销等,这是需要烧钱的,没有几个人玩得起。”
“现在拼多多很流行,许多人在上面购买农产品,主要原因是价格低。”骆小亮说,这些电商背后往往都有大资本撑腰,“比如有的电商打出河南红薯10斤18元包邮,这样的价钱显然不合常理,光快递运输成本都划不来,有可能是当地政府有政策补贴支持,也有可能是以次充好。”
2018年“双11”,淘宝日成交额达到2135亿元,同比增长26.9%,再度刷新记录,网络营销依然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
这样的趋势下,农业品类电商发展似乎也不甘示弱。来自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2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占20%,达到2500亿元,生鲜类农产品电商1391.3亿元,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不看数据看表象,农产品上行难依然很普遍。骆小亮坦言,相比于工业品下乡,一般的农产品并没有太大特色,同质化严重,在全网竞争的情况下,要想卖得好,只能拼价格战和加大推广投入。
“比如相同产品搜索排名靠前,或参加平台大型促销活动等,费用不菲。”骆小亮表示,他也曾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过网店,但盈利模式跟不上,往往销售利润的一半甚至更多都交给了平台做推广。
“之前我也在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开过网店,但盈利模式跟不上,往往销售利润的一半甚至更多都交给了平台做推广。”
“销售农产品利润率很低,平均只有5%的利润可赚,价格高了,质量再好,消费者也不会买单,很现实。”骆小亮说,他从去年开始推行新的项目,开设社区线下门店,建立提货点,可以让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初衷是节约配送成本,但要建立大量门店,也需要资金,这也是个矛盾点。”
“无论做电商还是实体,我都不会放弃,看实际效果慢慢来,也要保持先进,不走老路。”骆小亮说。
林运方:
带动贫困村民致富的
淘宝斗鱼店主
许多南方人小时候都有过在河边、小池塘抓斗鱼的经历,这种只有拇指大小、不起眼的小生物如今成了水族馆和观赏鱼发烧友的“最爱”。网络上,与斗鱼养殖、观赏有关的贴吧一大堆,发烧友们在晒照、评论、交流经验,圈子气氛十分活跃。
斗鱼成为“网红鱼”的时间并不长,“网红”的部分原因得益于电商平台销售量和商家的快速增加。淘宝网搜索显示,当前销售斗鱼的网络商家高达1281家,可在4年前,销售斗鱼的电商还不到10家,博罗麻陂镇村民林运方是全网最早的卖家之一,斗鱼圈的许多发烧友都是他的忠实顾客。
但在现实生活中,林运方身边的许多村民并不相信一条不起眼的野生小鱼竟然这么赚钱,更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有他丰富的经历。
曾是月入10万的“打工贵族”
出生在贫困村的林运方,从小家庭困难,小学三年级还没读完他就走进社会打工赚钱。辗转于东莞、深圳等地打工,给各大制造工作做机械安装、维修等。由于勤奋努力,没过几年,他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巅峰。
“一位台湾机械销售老板聘我到博罗园洲工作,主要向富士康等大型制造商提供国外机器,我负责售后安装。”那段时间,正是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崛起的黄金期,林运方的生意顺风顺水,赚了很多钱。
“最高峰一个月能赚13万元,在东莞和博罗同时开了两家酒楼,光装修费用都花了上百万。”好日子没过多久,林运方染上了恶习,和社会上的朋友来到澳门赌博,很快输光了家底。“酒店转兑了,老婆走了,一个女儿自己抚养。”
2011年,消沉一段时间后,林运方振作起来,跑到河源继续打工,但曾赚过大钱的他,重新在最基层的岗位干起,他有点不甘心,“人本身是穷,折腾对了成了富人,折腾不对,大不了还是穷人,如果不折腾,一辈子都是穷人。”
当时,淘宝网是社会上讨论最多的话题,许多人转型开网店卖衣服、卖鞋子赚到了钱,林运方也想在网上做点小生意,“做生意要剑走偏锋,从众赚不到钱。”
有一天,女儿带着一瓶野外抓的小鱼回到家里,没想到过了一周,矿泉水瓶子里的鱼还没有死掉。林运方拿起瓶子仔细端详,只见鱼身上布满彩色斑点,闪闪发光。查询后得知,这种鱼是中国斗鱼,海外市场极为热衷,国内市场还没有起步。一条财路在他脑中闪现:“我可以在淘宝卖鱼啊,这种鱼看来是可以经受得住长途运输的!”
说时迟那时快,林运方立刻行动了起来。他找到工厂里一名大学生合伙,大学生负责网店维护接单,他负责去市场找鱼贩子捕抓订购,“那时斗鱼在网上可卖到30元/条,而收购价才3元/条,平均每月两人可各自分成9000元。”
2016年,林运方认准了方向,辞去工作,花2万元一次性买断和大学生的合作关系,从河源回到博罗老家,买了两台电脑,和第二任妻子两人全职做起淘宝斗鱼买卖。
想带村民饲养斗鱼致富
林运方的家很简陋,用家徒四壁形容不为过。没有装修的墙面上红色砖头暴露在外,屋内几张木凳和桌子,一地尽是小孩子的玩具,直直看去,屋后的棚子里放满了用来养殖和打包斗鱼的工具材料。
2015年开始从事淘宝斗鱼销售,全网第9家专卖斗鱼的淘宝店主,2018年销售利润达40万元,养活了家里7口人吃饭,在村里花6万元建了小广场,花8万元买了新车,还建了处养殖池。
卖斗鱼,林运方赚到了钱,但他都继续投入到事业发展中,“要趁着电商行情好,尽快抢占市场。”
斗鱼一年四季都可以有产出,林运方也因此全年忙碌。前一天算好订单数量,第二天早上打捞斗鱼,白天包装,晚上寄件,有时碰到一单上千条斗鱼的订单,夫妇俩前一天晚上就要一条一条数清,到半夜才能睡觉。
这两年,斗鱼生意越来越好,林运方在圈里也变得小有名气,发烧友、水族馆老板常常上门拜访,许多淘宝斗鱼卖家是他的分销客户。
“去年一位暨南大学老教授开车来到我家,买了几千条斗鱼,听说放养到了学校的池塘里,他建议我在广州花鸟鱼虫市场开一间实体店,把生意做到线下。”林运方其实早有这样的想法,但他还走不开,“要照顾孩子,不敢出远门。”
前几天,惠州暴雨不断,导致河流暴涨,在冲毁村宅、农田的同时,也带走了河里的斗鱼,“有个广州老板定了8000条,只能给到1000条就退单了。”林运方很着急,他说,自己的斗鱼多为野养,还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因天气影响导致退单,顾客可能会给网店差评。
对于自己的事业,林运方有着更宏大的计划。
“我想带动村民一起做斗鱼饲养,把我们村打造成为中国斗鱼饲养专业村。”去年,林运方自掏腰包把家门口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小广场,就是为了用于更大批量的包装。
“村民养殖,我来网销,可以改变村里贫困状态。”现在已有3户村民愿意跟着他干,4处露天鱼塘和1处室内鱼池建成,上万条小鱼苗正在茁壮成长,林运方还想把斗鱼按照品质分级分类收购,建立竞争机制,让村民有动力。
“这个行业预计还会有五六年发展的发展期,要把握这个机遇,做大产业。”林运方坦言,如果能够获得一笔政策扶持金,他也许可以做得更好。
徐小骆:
返乡青年成了
“非典型”电商
作为农村电商的先行者,阿里巴巴在2014年就已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战略,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在阿里商业计划第二年,博罗便与阿里达成合作。目前,该县已建成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1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近60家。
几年过去,对于农村淘宝的店小二来说,他们的情况如何?农村电商在他们到来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博罗县罗浮山澜石农村淘宝服务点的店小二徐小骆也许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非典型”电商从业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角色更像是农村电商的推动者和服务者。
花3年培养村民网购习惯
“你想买什么款式的冰箱,我来帮你挑。”7月初的一天,徐小骆正帮村民李叔张罗着网购冰箱,村民需要什么,他就帮忙上网买什么,这是他的常态工作内容。
在徐小骆的村淘服务点,不过20平方米的面积里花样繁多,看上去与杂货铺无异,但在这里村民可以得到的服务却很多。桌面摆放的电脑和打印机是帮村民淘宝填快递使用的,一边的货架上销售各类常用货物,洗衣粉、沐浴液、米面油等,在这里村民还可以买彩票、买日用品,订出游旅行团。
2015年,曾在广州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徐小骆,听闻阿里巴巴集团将启动“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运营项目,并在自己老家开设农村淘宝服务点时,徐小骆精神一振,当即辞职返回家乡,摇身一变成为农村淘宝博罗澜石服务站的合伙人。“在外面闯荡久了,就想着回家乡做点事,刚好看到这个项目就回来了。”
在徐小骆成为农村淘宝澜石服务站的负责人后,工作并没有想像的轻松。和许多乡村一样,澜石村青年大多外出工作了,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不懂网购、快递不通,这些都是在农村推广电商网购的难点。徐小骆只能从最基本的注册淘宝账号开始,一步一步培养村民网购意识。
“以前大家什么都不会,现在已经很熟悉了,不少东西开始自己在家网购。”短短3年时间,徐小骆就为1000多位村民注册了淘宝账号,村民也由原来的不习惯网购,到现在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要先去网上去看一看,比一比价,“加上村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有些东西在当地市场不好买,而淘宝恰好可以满足。”
除了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外,他还帮村民在淘宝上买过更大件的物品,比如电动四轮车、石狮子。有一次他甚至帮村民购买了几艘4米多长的小船,当时物流只能将船送到长宁镇,他再想办法将船拖回村里。
“只做农村淘宝很难活”
农村淘宝建立的初衷,一方面是让消费品下乡,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农产品进城。如今,澜石村已有部分村民慢慢尝试电商快递,但量还不是很大。
“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还挺难实现的,曾经帮忙卖过一些,但销量不大。”徐小骆说,澜石村里没有专门从事电商的卖主,在农产品电商方面,他更多的是将村内产品与其他村淘形成互通,并没有形成直达消费者的渠道,“但电商带来的快递业务,让村民的农产品流通有了新渠道,每年对外快递荔枝龙眼的量很大,多数是寄到村民广州、深圳的亲戚家里。”
农村淘宝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农村商业生态链。
在罗浮山脚下,澜石村算是比较偏远的地区,虽然道路修了过来,但快递点一个都没有,村民收寄邮件都要跑去10公里以外的长宁镇上,来回20公里,十分不方便。自从淘宝服务点开设后,如今,仅几百米长的澜石村街面上,挤满了“四通一达”快递公司收发货点。
村里快递公司的增多,便利了村民生活,但徐小骆的淘宝服务点演变成了另一处快递转运、存放点,“村民可以选择农村淘宝代收,也可以放在其他快递公司。”
曾有一段时期,农村电商市场被视为巨大的蓝海,尤其是农村淘宝的市场潜力巨大,盈利空间令人向往。但对村淘合伙人来说,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回报,不仅利润少得可怜,打下的市场最终却不是自己的。
“只做淘宝很难活。”徐小骆他告诉记者,淘宝算的是门店销售额,进而根据业绩分提成,所以他每个月的收入都不稳定,“综合算下来每个月工资6000—7000元,相比在广州工作要少很多。”
“赚少点没关系,早晚都要回家的。”面对生存压力,徐小骆依然很乐观,老婆在村里上班,家人就住在楼上,每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对于农村淘宝未来的发展,他计划开通更多的项目,让村民生活便捷,自己也有生意做。比如去年他引进了中国体育彩票、国际旅行社服务项目,还与顺丰合作等,淘宝小店变得具有综合性,“把村里曾经没有的,但又迫切需求的服务搬进来就很好了。”
■记者手记
营造良好生态促农业电商有序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骆小亮、林运方、徐小骆3人的经历、作为、以及背后的故事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都展现出了坚持不懈、斗志十足、推陈出新的创新创业精神,这其实是农村电商产业从业人士的共同点之一。
作为新时期的新兴业态,农业电商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返乡创业,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管理、经营理念,创新性地销售特色农产品,并将文化创意引入农业产业中。
不可否认,农业电商从业者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积极影响,他们渗透到农业全产业链,把传统的农业农村带到了网络时代,构建出更加通畅的农业与工业产品信息化流通体系,实现了空间上的农产品资源共享,在提高了农业收入,培养农村互联网意识方面作用巨大。
但农业电商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从业者的积极性。比如,现阶段农业电商网销以工业品和地方土特产品为主,但是生鲜等农产品发展却相对缓慢,网销品发展不平衡。农村电商缺乏多个层次、多种岗位的人才,乡村吸引力还有待提高。还有农村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高等。
目前,惠州各大县区和乡镇都在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如博罗已建立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1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58家,并推广贫困村“村村通电商”方案,而其他县区乡镇也都相应在建立各类电商服务平台或渠道,但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这些方式貌似并不解渴,实际效果有限。
笔者认为,让农村电商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促进农业供给生产端向新兴市场需求的转变,包括加强生产品质控制、溯源技术应用、品牌打造、包装设计提升;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新兴电商人才队伍的扶持与培养,比如引导电商产业科学发展、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奖励办法等,让返乡青年汇聚力量、有的放矢,营造更好的从业生态,促进农业电商有序发展。乌天宇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