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从文港毛笔来看毛笔的制作。

2024-3-22 22:11:32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毛笔是文房四宝当中制作难度最高的一个,因为毛笔的长短,锐钝,粗细都是非常讲究有一点出现问题都制作不好一直毛笔,所以就需要制作毛笔的人非常精准的拿捏江西文港的执笔人,技艺精湛,所以制作得以高品质的名声名扬天下,行内人常说“笔不到文港不直”充分的体现了文港人作为制笔人在毛笔圈内的地位。
作为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几千年来,笔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李福寿”“武汉邹紫光”“上海周虎臣”“湖州王一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其中,邹紫光和周虎臣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文港镇。
文港,地处赣抚平原,为江西省进贤县所辖,素有“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美誉。据《赣东史记》记载:早在唐初,文港就有笔市,而生产毛笔的历史更为源远流长,至今已超过1600年。自古以来,文港毛笔都是文人墨客的挚爱: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专用文港毛笔;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留下了有关文港毛笔的颂赋;清乾隆年间,皇帝钦点文港毛笔为御用贡笔。
一、笔头制作:精准的分寸拿捏
1600多年来,文港毛笔的制作工艺经由制笔师傅的双手,一代代传承下来。当地赫赫有名的“笔王”周鹏程,就出生在制笔世家。
周鹏程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制作毛笔。早年,他为了制作出一支精良的毛笔,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说:“制作毛笔是为了给人用的,我把我的毛笔送给一些书画大师试用,听听他们的意见。”如今,年过花甲的他,掌握了古老、完备的制笔技艺。
手工制作毛笔,主要分为笔头和笔杆两部分,但每个部分的制作过程都非常繁杂,其工序可细分为120多道,环环相扣,任一过程稍有疏忽,都会影响毛笔的品质,而高品质毛笔的制造,则全部依赖人工完成,迄今机器仍不可替代。
在周鹏程的工作室里,他正在处理一撮金黄色的动物毛——用水将毛打湿,然后用一把小刀除去其中夹杂的绒毛,沾水、除毛,他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这个动作。周鹏程介绍,这是制作笔头用的毛,一支毛笔,最重要的就是笔头。
制作笔头时,制笔师傅首先需要挑选毛料。毛料不同,笔的用途也不一样。以羊毛、鸡毛制成的毛笔,较为柔软,宜制成大笔写大字;而以狼毫、马毛、猪鬃、尼龙丝等制成的毛笔,笔性较硬,常用于行书、草书的书写。
黄鼠狼尾巴上的毛,也就是狼毫。狼毫所制毛笔较硬,润滑而富有弹性,常用于书写草书、小楷。
除了种类,毛的长度、粗细、生长及取用的季节,都会影响到毛笔的用途。
初级毛料都会粘附兽皮,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毛料浸水,软化兽皮,再把整片毛料撕成小撮,将毛根部排列整齐,用刀切除兽皮部分,然后整理成束。接着,用骨梳除去绒毛—掺杂在毛料中的绒毛过于柔软,若不去除,易导致毛笔开叉。除去绒毛后的毛撮长短不一,为使其一致,常会用一块板子来排列毛料,使毛尖齐于板子的边缘,然后再按照需要切成不同长度的“备用毛片”。
一支毛笔,很少由单种毛料制成,大多混合了两三种以上的毛料。不同用途、笔性的毛笔,所需调配的毛料比例不同。为了制作优质的毛笔,调配毛料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亲自操作。
笔锋的尖粗、胖瘦、长短和笔形顺畅与否,都会影响笔性,所以,调配好的毛料,根据笔性的要求,会用切刀切出不同的形状,这是制笔成败的关键,持刀者通常是厂厂家的负责人。
接下来要做的是圆笔,从配好的毛片中,拿出一支毛笔所需的用量,用拇指慢慢卷制成笔柱,挑出其中的杂毛和无法齐锋的长毛,并试摇笔尖是否锐利。刘到这个时候,制笔师傅总会悬着一颗心:如果笔尖力度未达标,就会前功尽弃,毛笔又需要重新配料制作。
此后,就是完成笔头的最后一道工序了—绑线,即用线将笔头绑紧。过去大都使用锦线,如今则多用尼龙线。此项工序一定要在笔头晾干后进行,否则,绑起来不扎实,容易出现大量掉毛的现象。绑好的笔头一般用报纸包好保存,当笔杆需要配笔头时,制笔师傅就用剪刀剪断笔头之间的细线,与笔杆选行装配。
二、笔杆的继承与发扬
毛笔笔杆的制作也同样耗时耗力,制作笔杆的材料众多:竹子、木材、玉类、瓷器、象牙、牛角、塑胶……市面上以竹子制作的笔杆居多。
制作竹笔杆时,首先要将竹子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的长度;接着,工人们会在竹段中出约3厘米深的空洞,为笔杆挑好笔头后,就将笔头粘入这个空洞中。在古代,粘剂以松香为主,但松香黏性差,极易脱落,因此,如何熬制好的松香粘剂,就成了制笔师傅的独家秘笈,从不轻易外传。不过,到了当代,从业者多使用强力胶,其来源简单,且粘贴效果显著。
笔头粘上笔杆后,还要进行整笔、刷毛以及定型等工序,在毛笔出厂前,还要在笔杆上刻字、镶嵌:刻字常会镌刻笔名、商标以及题记等文字,刻字师傅会根据字数、字形,进行布局,力求美观;镶嵌则是用牛角等装饰物,对笔杆进行加工装饰,使其看起来赏心悦目。
经过以上大大小小上百道工序,一支合格的毛笔终于大功告成。
经过1600多年的传承,文港毛笔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制作出来的毛笔兼具了“尖、齐、圆、健”的特点,即“笔头尖、笔锋齐、笔身圆、毛体健”。
文港毛笔的尺寸多样,大如扫帚、小如针,但都集软、硬、柔于一体,刚中有柔,能硬能软,吸水性强,下笔铁画银钩,收得拢,撤得开,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因此备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文港毛笔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创新,增强了毛笔的观赏性。现在的文港毛笔,笔头色彩斑斓,笔杆形态各异,外形美观多样:牛骨毛笔简约大气,陶瓷毛笔洁白如玉,象牙毛笔高贵典雅,
文港毛笔的品种和笔类日渐齐全,现已有狼毫、羊毫、紫毫、石獾、斗笔、眉笔、条屏、排刷八大类,共1000余个品种。现在,文港年产毛笔约7亿支,占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70%。
三、挣扎中的制笔匠人
尽管文港毛笔久负盛名,但是,毛笔技艺的传承依然是问题。“笔王”周鹏程说:“要是没有出名,你说做一支毛笔能赚多少钱?而且,因为纯手工制作,一天能做出100个笔头就算不错了。”手工制笔流程繁琐,费时、费力且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这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国内传统制笔人的年龄都已偏大。
年逾六十的周鹏程每年还会为一些书法家、画家“定制”毛笔。作为回报,这些艺术大师常常会使用他制的毛笔,为他写一幅字、画一幅画。
离周鹏程工作室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毛笔博物馆,由制笔名家邹农耕建立。邹农耕是“邹紫光家族”的后代,也是文港毛笔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邹农耕希望能将博物馆打造成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从而引起更多人对毛笔的关注。
不过,和其他文房用具一样,毛笔早已告别了它的黄金时代:毛笔的市场越来越少,而毛笔制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为了解决传承问题,文港政府牵头成立了赣笔制作传承研究所,还成立毛笔学校,那些想学习毛笔制咋技术的人,都可以在那里学到全面的毛笔制作知识。
毛笔虽然慢慢淡出我们的实现,但是毛笔所传承的精神是很难彻底的泯灭,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是先祖辈们的文克积累、是血和泪的书写、是永不能忘、铭刻于心、自始至终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可以被人淡忘,但是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是不可能忘本的。
更多毛笔资讯请关注毛笔产业网:maobi./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