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我错过的那些家乡的中秋,始终是我心头的白月光

2024-3-8 9:32:47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最近,和几位朋友“忆苦思甜”,讨论每个人小时候吃过的印象最深的东西。有的说,她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惊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还有比糖更甜的东西;还有人说,第一次去县城上中学尝到榨菜,美味让他很惊讶。
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月饼。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广东人家的基本物质生活已经不匮乏了,我们的童年,可以吃到麦丽素、吃到麦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现在很多常见的儿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过,我怀念的还是中秋时节才能吃上的月饼。
我还记得童年时的一年小事。那时候,我有一个邻居小姐妹,她和我同岁,家里比我家富有,长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红花和奖状也比我多。她对我挺不错的,经常给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给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亲戚给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给她交换些苹果香蕉花生,她也不爱吃,就收着放一边。
直到有一天,我爸妈的朋友送给我们一筒月饼,还是有咸蛋黄的。
那时的月饼,可没有现在这么豪华的包装,就是四个叠起来,用纸筒卷着包起来。外面还贴着一张红色的腊纸,上面用金色的笔描画着嫦娥奔月,里面的油也渗了出来。
民国年间,广州出品的『有男』铁盒月饼
打开这层腊纸和里面的纸,我会开心地把月饼取出来;没有配着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人用手把它掰断,然后,我贪婪而小心地一小块一小块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个月饼藏起来,送给我的小伙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兴奋,一个劲地说好吃好吃。她问我哪里买,要家里也去买。但是,当时我们这里还很少有卖的,有些是广州的亲友带过来的,没有。直到过完了中秋,她还是没有买到月饼。
似乎从那时开始,她就不愿意再搭理我了。后来,我们搬离了旧的小区,就没有再联系了。
我还记得两个小女孩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分食月饼的样子,还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连美味的蛋黄碎屑也不愿错过。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愿意保持一种优越感,更愿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吧。何况那时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凪的新生活》
其实,二十多年前的月饼,虽然也同样是今天最常见的这几款,咸蛋黄,豆沙,莲蓉,五仁,不过,比不上现在的那么精致细腻,油脂也没有现在的香,但我还是觉得很好吃,很好吃。
对,那时的月饼,是买来自家吃的,顶多是买一点送亲朋好友。所以,我们小朋友是真的爱吃:高浓度的甜,腻,香,都很吸引着我们;而且一年当中只有中秋才能买到,它还很稀缺。
后来,我去了上海念大学,那时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苏州的鲜肉月饼,也尝到了来自其他地方的月饼。它们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错过的那些家乡的中秋,那些广式月饼,始终是我心头的白月光。
《深夜食堂》
2/3我没有故土情结,我也不怀旧。不过,味蕾还是属于广东的,广东的菜肴,广东的甜点,广东的糕点,还有广东的月饼,总是不由分说地吸引着我。
早在南宋,《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记载南宋风俗的书中都已有“月饼”一词,明代《西湖游览志会》也有详细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已和今天的中秋赏月的风俗一致了。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了月饼的做法:“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这种酥皮月饼,不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饼”吗?
《红楼梦》中,贾府过中秋,桌上摆着月饼
各地的月饼千差万别。不过,月饼的关键在于馅料的配制,好的月饼价格不菲。由于晚近以来,广东人富庶,对饮食又讲究,所造的月饼也很舍得放“馅料”,因此,广式月饼还是独步天下的。民国著名学者徐珂曾在《康居笔记汇函》上,写过“粤人财力之雄”,说,先施公司之月饼,有一枚须银币四百圆;冠生园亦有之,则百圆。购月饼、角黍者,多数都是广东人。而内地人一般没有这么有钱,就算有钱也不会像广东人这么舍得放在“吃”上面。
1934年,广东籍的电影明星胡蝶还曾拍摄过月饼广告;广东酒家杏花楼,也打出“借问谁家月饼好,人人都话杏花楼”的广告;整个上海月饼市场,广式月饼占了大半壁江山。
一九三四年,影星胡蝶为月饼展销会剪彩,并依偎在一只特制的宝塔形大月饼旁,拍了许多照片。
3/3八十年代,一些饮食传统也恢复了。像我小时候尝到的月饼,最常见的无非也就是,莲蓉月、白莲蓉月、豆沙月、鲜冬蓉月、鲜椰汁月、凤梨月,再加单黄、双黄,变成不同的组合。虽然早些年的用料没有那么精细,但它们也让我的味蕾记住了它们的甜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很少会想到去买月饼。时代在变化,现代社会在转型,月饼不再是家人和亲朋好友中秋赏月的点心,也不是孩子们开开心心的糕点。它是一种商业的产物,是公司的福利,是商务场合的赠品,送礼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商业外延被无限地放大。月饼逐渐成为纯礼品,它作为食物糕点的内涵被削弱了,文化象征意义也减少了,而是以礼节和包装为核心。
不过也是在那个阶段,月饼越来越高档,馅料的选材十分广博,除用芋头、莲子、杏仁、榄仁、桃仁、芝麻等果实料外,还选用咸蛋黄、叉烧、烧鹅、冬菇、冰肉、糖冬瓜、虾米、桶饼、陈皮、柠檬叶等多达二三十种原料,发展到用凤梨、榴莲、香蕉等水果,甚至还使用鲍鱼、鱼翅、鳄鱼肉、瑶柱等较名贵的原料,据说还出过添加了金箔的月饼,自然价格昂贵。
从月饼价目表中,可以看到月饼品种极为丰富
包装也越发高大上,不仅有传统的盒子,还有雕花木匣的、皮革的、镶嵌的……这种过度包装,似乎有点买椟还珠,也离“美食”这个概念越来越远了。髙档化、奢侈化和公关化,是月饼新的特殊使命。
不过近几年来,我感觉到,月饼经历了各种角度的创新之后,岁月的沉淀再度证明了传统的价值,广式月饼的主流,又重回到那种偏甜腻的传统口味中来;再加少部分非传统口味,作为市场补充。
拓展出的商务功能还在,精美的包装也应有尽有;但作为传统的节令美食,它的口味得到的老广州人的肯定。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