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十九大代表丁琪:做活做大做强牛肉产品,带动周边农户共致富!

2024-3-8 6:23:55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在大关县上高桥乡,一提到具有独特地方民族风味的琦鑫牛肉,当地干部群众无不点赞丁琪的艰辛创业。大关县琦鑫公司,是在2011年成立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于2013年创建的。公司占地面积8亩,养殖示范基地占地面积12亩,种植草山5000余亩、自然草场1万余亩,黄牛存栏4000余头,年生产加工肉制品400余吨、产值1200余万元。
目前,琦鑫合作社现有社员11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4户,已脱贫198户。党员23名,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
丁琪在发展的同时,当地农民也着实从中尝到了甜头。
力创“琦鑫”牛肉品牌
今年40多岁的丁琪,是大关县上高桥乡团结村下街人。初中毕业后到建水上中专,在外面的几年时间让他看到了家乡和外面的差距。1992年丁琪回到大关县上高桥乡团结村,手里只有20元的他向亲戚朋友借了80元,在团结村开了第一家理发店。
开理发店4年的时间让丁琪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他开始谋求其它产业的发展。先后用了三年的时间,他养殖过懒兔、种植过板蓝根和党参,由于经验不足一直没有太大起色。2002年,丁琪在上高桥乡开了第一家餐馆,当时上高桥乡正在修建电站,有很多外来的务工人员,餐馆生意火爆,就这样丁琪挣了人生第一桶金40万元。
“2009年的时候在上高桥乡并没有任何的产业,我一直想在当地发展产业。”通过了解和调查后,丁琪开始修建牛圈养殖黄牛。
创业之初,他只有微薄的资金,根据养殖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规模等,需投入资金90万元,当时他瞪了眼,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一往直前的决心,2009年5月,他找到了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县畜牧局,帮助他申请到政府贴息贷款13万元,畜圈补助5万元,争取到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万元,东拼西凑28万元,农村信用社借款10万元,在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个占地2.2亩,集办公室、消毒室、草料室、加工房、防疫室一体的现代化的养殖场全新“出炉”,被当地群众戏称为“牛公馆”。
如何利用“畜牧业大乡”这一有利优势,做活做大做强牛肉产品,打造成为民族乡的畜牧业精品,到2012年,丁琪的琦鑫企业开始做黄牛深加工,他总是不辞辛劳,上门宣传,甚至还带上特色产品让广大消费者免费品尝等,经过努力,“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获成功,2011年12月被昭通市农业局评为“市级示范社”, 2012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2015年被省科技厅评为“科技型经济合作组织”。
据悉,琦鑫公司计划总投资2.3亿元,实现销售总额1.6亿元、纯利润0.25亿元。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户均增加一亩草新增一头牛”的要求,以基地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的方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党员一对一帮带,让社员学会1门技术、帮扶1批群众、发展1项产业、创办1个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黄牛养殖。目前,合作社实现规模黄牛存栏4000余头,年生产加工肉制品400余吨,年产值1200余万元。
同时,公司始终坚持“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社员帮扶、群众致富”及“壮大企业、提升效益、创建品牌、回馈社会”的原则,走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先后完成“琦鑫”黄牛干巴系列的条码、商标注册、qs认证等的申请核定,形成麻辣牛肉、黄牛干巴、卤牛肉、红烧牛肉等19个系列产品,“琦鑫”牌产品获得“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建成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云南省科技型经济合作组织、昭通市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大关县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示范项目、大关县红色农场示范基地。
谈到未来的发展,丁琪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扩建一个具备2000吨生产量的生产线。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养殖标准牧场、年屠宰加工1万头牛规模的项目,解决合作社繁育基地的育肥黄牛和合作社社员养殖的育肥黄牛屠宰及加工需要,以及冷链物流系统,保障黄牛肉能以优良的品质快速进入市场。进一步针对市场需求研发产品,融入文化,做有文化的企业品牌。
完善产业链带领农户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如何引领群众、带动群众发展,帮助广大群众找到致富的快车,拓展增收的渠道,提高富家的技能,建成致富的长效机制,是我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丁琪说。
2011年,丁琪开始动员周边积极性高的群众开始养牛,并成立专业合作社。他大胆探索,从昆明引进西门塔尔,主动与群众联系,深入群众讲解,为群众提供方便,对达成养殖意愿的,免费把幼牛放给群众喂养,然后回收,这一举措激发了广大群众养殖的积极性,既给了群众实惠,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3年至2014年,丁琪主动拿出20万元资金作为红利发放给养殖农户;2015年,社员每增加一头小牛犊,合作社就补助其1900元,共计补助19万元。2013年,他以政府两项制度衔接、小额贴息等政策为抓手,进一步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扶持力度,着力优化箐口养殖示范区,支持社员发展,让想发展的人有机会,敢发展的人有平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畜牧生产,实现了科技化、规模化的养殖。
“我2013年加入合作社跟着丁琪养牛,当时家里只有4头牛。丁琪帮助我们修建了牛圈,还给我们提供了草种和食料。养牛成本高我便和王家国合作养牛。现在我们已经养了32头牛,从加入合作社开始每年的收入都在增加,我家去年也脱贫出列了,今年收入有10多万元,我们两家平均分下来也有5到6万元。”上高桥乡新民村的养牛户范天均告诉记者。
2016年末,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出**4080余头,存栏3870头,销售特色产品380余吨,销售额900万元,实现利润225万元,人均纯收入净增780元以上,带动了新民、箐口、塘边、桃园等6个村民小组养殖农户发展致富。
在上高桥村采访时,记者遇到了这样一户农户,主人名叫周元回。提到丁琪对他家的帮助,他说他一辈子都记着恩情。2014年周元回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便把家中唯一的母牛牵到集市上卖,刚好遇到丁琪,丁琪了解情况后让他把牛带回家继续养并且给了他2000元钱,解决了他当时的困难。后来丁琪又送了4000元给他,让他再买两头牛跟着养殖。并且帮助他修建了牛圈,送来了砍草机,并给他安装了电表接上了电线。
“我2014年加入了合作社,家里现在总的有16头牛,我家去年也脱贫出列了。”周元回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悉,紧扣“全乡2019年脱贫摘帽出列”目标任务,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拿出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9.6万元帮扶17户养殖困难户,新建储草棚1200平方米,种植人工草地450亩,向30户困难社员发放中央基础母牛扩群项目资金12.16万元,帮助解决养殖基地设施、饲草饲料。先后帮助社员申请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贷款190万元发展黄牛养殖,并按每斤28元至30元的底价称重,保证每头高于市场价300元—500元收购社员出栏牛。实行由合作社统一发放基础母牛,农户养殖两年后,合作社回收的互助模式,先后在新民村、团结村、大寨村对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30头母牛,并按高于市场价格500元至1000元的原则收购。
同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合作社收取一定成本和人工费用的方式帮助代养。整合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00万元,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6000元扶持资金,其中3000元用于购买牛种,3000元作为股本入股合作社,按年分红5%的方式进行分红,与龙堡村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农发行发放5万元产业无息贷款的机遇,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按5万元的标准入股合作社,3年一周期,每年分红3500元的方式进行利润分红。(经报记者 常 征 徐有定)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