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种粮从重产量转向重质量!“九州粮仓”湖南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2024-3-7 0:02:2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眼下,春耕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广东、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从春耕形势里发现当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展现我国农业生产的新气象。
中国乡村之声春耕特别报道
《耕耘正当时》
今天聚焦
“九州粮仓”探索农业产业化新路径
湖南向农业强省迈进
戳音频,边听边看更精彩
种粮大户打造“产业链”
引领水稻生产规模种植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是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曾9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4次获评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在双峰县梓门桥镇,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备耕图正在展开。田间地头上,三五成群的农民有的在平地,有的在犁地,有的在拉运农家肥,有的在覆盖地膜,四轮车各处奔走,各式农机在田间驰骋……
刘智伟是梓门桥镇的种粮大户,他流转了800多亩地,大部分用来种植水稻。同时,刘智伟还是当地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的1700多亩地通过机械化操作,5月1日前就可以将全部水稻秧苗插下去。
田间对话1

种粮大户 刘智伟:像这一块地就是我们合作社的,这里流转了374亩土地,第1次翻耕已经完成了。4月18日就开始插秧了,5月1日之前反正全部要完成。
记者:今年你们合作社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种粮大户 刘智伟:今年整个的耕种面积跟去年是保持一致的,但是今年就涉及到了种植蔬菜和瓜果,还有就是养殖业这一块,今年也全面启动了。
记者:你这1700多亩的双季稻,大概能产多少粮食?
种粮大户 刘智伟:去年我们早稻平均产值是每亩840多斤,晚稻亩产将近900斤的样子,但是去年气候条件比较好,病虫害这一块也容易过关,今年的天气跟去年就没法比较了,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状况呢。
合作社里,58岁的农民蔡良春正在正田里忙活着播撒种谷,一天能赚200多元。
田间对话2

记者:来这个合作社多久了?
农民 蔡良春:来了十多天了。
记者:这十多天你都干嘛呢?耕田、排(秧)盘,排这个盘子是吧?
农民 蔡良春:是的。田要用机子搞烂,田要搞平整。
记者:一天能撒多少谷子啊?
农民 蔡良春:四五百个(秧)盘,能有一两百元的收益。
而农民李爱香年纪更大一些,今年70岁了,她说,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流程化的操作和产业化的农民,在作物管理的某个环节上,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也能有用武之地,这种创造生活的幸福感让她感到很满足。
田间对话3

记者:您觉得种田辛苦吗?
农民 李爱香:种田种惯了就不辛苦,田是要人种的,工资有人发的。
记者:您这样帮别人种田一亩地可以得到多少钱啊?
农民 李爱香:七八百元的样子
记者:那不错啊!您老还是蛮勤劳呢!
农民 李爱香:感谢党的政策好,我们心里很舒服,帮助农村搞建设,哈哈。
△湖南娄底在田间忙碌的农民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双峰县土地流转的面积超过了20万亩,超过30亩以上经营面积的种植大户有1339个,预计2019年,土地流转的面积将超过25万亩,种粮大户将超过1500个。双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粮油站站长王源泉说,土地流转加上机械化的推广,加速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再加上优质稻的生产,擦亮了双峰县这一粮食生产大县的金字招牌。
双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粮油站站长 王源泉:优质稻的生产是我们最大的亮点。我们也积极推广了优质优价收购,延长产业链,扶持品牌,把提质增效做得更有成效,就是最大的亮点。种粮大户的培育,挖掘了我们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内在潜力,发挥了他的优势,对双峰粮食生产还是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南又称“鱼米之乡”,传统的一家一户耕种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赋予“鱼米之乡”新时代的特点。据王源泉介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面临的一些难点,这些难点的解决,反过来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有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湖南农业发展史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已成为“九州粮仓”,同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目前,湖南常年以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占全国6%的粮食。水稻是湖南的优势农产品,随着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杂交优势的利用,湖南的水稻产量不断提高。
△湖南省行政区划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多元主体投身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组织形态上,正由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型转变,而湖南的春耕图正是这一转变的缩影。湖南,正通过农业产业化,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依托种粮大户开展集中育秧
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在洞庭湖南岸,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奎星村,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德优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夏春良告诉记者,他刚从城里运来化肥准备施肥,现在的春耕备耕和过去大不一样,从手提肩扛的传统农作到智能集中育秧、机械化播种收割、无人飞机撒药灭虫,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到小龙虾、青蛙配套养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大家尝到了甜头。
益阳德优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 夏春良:统一管理、统一做法。这两年我承包稻田施农药两季和以前相比至少要减少两次,光打农药每亩地节约60-80元钱,今年育秧都是温室内发芽、育秧,保证90%以上的出芽率,原来我们只有30%,这样每亩地还能节省10元左右。
△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奎星村村民正在播种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科科长曹志平介绍说,今年2月底以来,益阳各区县市组织和发动种粮大户、服务组织、合作社等育秧主体,大力推进集中育秧工作,并推广一个育秧主体供应多家种粮大户秧苗的育供秧新模式,同时示范开展新技术,解决传统育秧出苗不整齐、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的问题。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科科长 曹志平:秧育出来以后,秧苗素质很好,而且能够满足很多农户对秧苗的需求,还让每亩产量提高100-200斤左右。
△集中育秧使得农业走向产业化经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许靖波说,不仅在益阳,湖南共有76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中育秧,集中育秧也成为湖南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 许靖波:早稻集中育秧来稳定粮食生产。湖南是个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主要是水稻,水稻主要是双季稻,而双季稻的关键在早稻。如果稳定了早稻面积,全年粮食生产面积就基本稳定了,我们现在稳定早稻的核心措施就是集中育秧。今年湖南力争全省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达到300万亩,带动全省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000万亩。
△农民在集中育秧大棚里观察秧苗生长情况
许靖波介绍说,在集中育秧的同时,通过规划,湖南省加大了高档优质稻米的开发力度,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在2018年优质稻增长10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将再高位增长100万亩,提质增效,助农增收。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 许靖波:以大规模的种粮大户为抓手,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像去年,到了农时关键期,农民请一个工人的成本大约要200元左右,如果这个成本算到散户,散户种粮是普遍亏损。大户种粮,如果种普通稻谷,会处于盈亏临界点,但是发展高档优质稻,就会有盈利。
湖南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太军说,湖南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曾经长期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现代农业步伐不断迈进,湖南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姜太军:新时代,湖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粮食产量保持在600亿斤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多元,湖南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看!春耕新花样
湖南省将早稻集中育秧工作作为稳定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
湖南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带动、补助促动”的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早稻集中育秧,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提升水稻育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水稻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集中育秧的秧苗质量好易于标准化栽培
集中育秧效果明显。一是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在全力抓好拱棚薄膜覆盖等常规育秧技术的同时,湖南省大力推广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新技术,提高秧苗素质。二是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育秧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集中化育秧还能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专业化集中育秧,开展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管、代烘等托管式、保姆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图为近日在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镇周家坡社区,村民在锦绣千村农业合作社集中育秧基地铺设催芽后的早稻育秧软盘。澧县各个水稻专业合作社及时集中培育早稻秧苗,助力农民种植水稻。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微信公众号:三农中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李鑫、邓文辉,娄底台康行佳,益阳台邢育红、陈鹏伟、曹蕾
编辑:李沛 // 责编:白晨 // 监制:曹畅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